□张宸嘉
(洛阳银行 河南 洛阳 471099)
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时,需要结合农村发展变化,创新金融服务,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充分满足农村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面向广阔的农村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应该抓住机遇,加快金融科技创新,打造适合农村发展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普惠大众,为农业增产增收、农民创造财富提供支持,充分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
普惠金融的良好发展,应当结合农村的经济发展形势,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同时需要把握住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发展的趋势,持续进行创新,并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服务于农业生产、生活,更好地开展惠农支农活动,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农村经济振兴助力。
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服务“三农”,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广阔的市场环境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需要不断创新。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应该加快金融科技创新,达到增加服务渠道和丰富产品类型的目的,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
科技创新对于金融业务革新、农村金融机构转型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新型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技术基础,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应当基于金融科技创新,转变服务理念,结合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设计特色鲜明的金融服务模式,进而打造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生态服务体系。
农村普惠金融在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加快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该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考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积极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应结合当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了解其优势和不足,制订科学、完善的发展策略。
普惠金融落地农村地区,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正在持续完善,金融机构围绕着服务“三农”开发新型金融服务产品,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并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在此基础上,扩大信贷规模,为农户提供多种类型的小额贷款、信贷产品,农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融资需求,选择适合的信贷产品。为了改进和升级农业生产方式,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农户对普惠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逐渐提升。面对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金融机构开始在开发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为农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另外,在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等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政府也提供了财政支持,进一步拓宽了农村经济的资金渠道,进而实现惠农支农。
由于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低,加上惠普金融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农村居民对于金融知识缺乏了解,对于金融、信贷存在刻板印象。与此同时,农村居民存在信用意识薄弱的问题,容易出现贷款逾期或无力还款等情况。粗放型的信贷管理容易导致不良贷款的产生。部分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数量少,主要由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商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缺少完善的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普惠金融业务的开展。虽然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逐渐扩大,但是存在着覆盖面不均衡的问题。金融机构主要分布于乡镇且金融资源配置不均等,导致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不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1]。
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应该在保持优势的同时,持续进行创新,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金融机构应面向广大农户,加强对金融知识的宣传,利用电视、报纸、网络作为宣传媒介,提高农户的关注度,增加其对于金融知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完善征信体系,打造安全的信用环境,强化农户的信用意识,加强失信监管,普及相关的法律常识,对贷款进行追踪和监管。在农村地区增设金融机构网点,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服务的均衡覆盖。
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跨界、融合成为主要趋势,打造出了金融服务一体化模式。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金融产品的开发,同时对传统金融服务及时进行线上化处理,通过多个渠道提供金融服务,并加强互联网与线下渠道之间的相互协同,在服务、营销、运营等方面实现一体化。
随着共享经济成为流行趋势,金融服务开始尝试跨界,与电商、社交等领域进行融合、合作。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金融与其他产业的互联互动,通过信息、数据的共享,对金融服务进行延伸,与生产、消费紧密联系起来。基于产业链,提供金融服务,形成一个链式生态圈,对于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创新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金融机构设置了农村助农服务点,互联网公司建设实体服务网络,全面覆盖农村地区,进而有效促进线上、线下的一体化发展。
金融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跨界、融合,促进了线上业务的发展,对于线上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基于物理网点发展互联网金融。目前,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开始广泛应用,具有理财、支付、消费等多种功能,可以提供金融、贷款等服务,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实现服务生活化。线上业务的持续拓展能在线上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同时显著降低服务成本。
将大数据作为服务支撑,应用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通过对大数据的采集、聚合、分析,深入挖掘其价值,为驱动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支持,对于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提供在线贷款、消费金融、投融资等服务,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
明确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趋势,在经营模式、运营支撑、产品服务等方面,积极推进金融科技创新,为数字化金融转型发展提供支持。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打造数字化经营模式,实现科技化的运营支撑,提供开放化的产品服务,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和农业场景的融合。开展城乡社区金融服务,对于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2]。
在农村惠普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应通过创新金融科技,开发新型金融产品,推动“三农”金融数字化转型。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将科技力量注入传统的经营模式,实现数字化经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自动化搜索、筛选目标客户,实时更新、合理分配且实施精准营销。
通过大数据分析,能为制订营销计划、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并准确预估营销结果。同时深入营销管理流程的全过程中,掌握全部的营销活动,获取跟踪记录和销售线索,线上完成各项工作,可以显著提升服务效率。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作为支持,可以实现实时数据计算、机器学习建模,在金融科技的驱动下促进网点转型,丰富运营渠道。通过对农村金融服务场景的研究,与农业产业链联系,基于金融服务一体化模式提供惠民金融服务。
目前,在农村地区,全面覆盖的移动信号、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为农村惠普金融的数字化经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例如,在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多家金融机构面向农村地区提供了数字化银行服务,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以数字普惠金融为引领,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银行推出了名为“惠农e 贷”的线上贷款产品,主要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农业产业链购销提供贷款服务。农户可以在手机上进行申请,无需前往实体网点进行业务办理,操作简单、便捷,贷款审批高效,同时具有利率优惠。“惠农e 贷”的应用让农户贷款更加方便。在建设银行的手机银行乡村专版,推出了“裕农通”服务,具有农户快贷、民工惠等功能,更加贴近农户的生活。基于金融科技创新,搭建农村金融生态圈,改进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渠道,给予用户优质的服务体验。
基于金融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化的运营支撑。利用人脸识别、智能语音等技术手段,以大数据、云计算作为支持,形成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并对相关技术进行持续的优化和升级。例如,南通农村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创新中,应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数字员工代替人工服务,可以实现长时间、持续性地运行工作,并保障提取信息、录入等各项工作处理的精准度,减少差错问题的发生,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在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流程引擎的支持下,完成线上签章、线上认证(征信查询、贷款审批)、验证保存等工作,为客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应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可以快速、准确地读取档案信息,实时监控档案的出入库,进而保障档案的安全性。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主要用于采集信息,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信息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合理调配资源,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3]。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开放化的产品服务。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拓展金融服务,开发更多新型的线上产品,满足客户在贷款、融资等方面的需求。开发线上经营性贷款产品,针对用户进行评审,做到线上线下并行。建立风险控制模型,加强风险管理。激活农业农村的海量数据,合理予以利用。依托农业大数据进行多样性数据分析,建立智能风控管理体系,全面掌握农户信用数据、农户产业化信息、农产品交易信息,防范欺诈风险,同时对资金流向进行监控,保障信贷服务的安全、可靠性,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减少农户信贷供需矛盾。
以金融科技创新为支持,打造融合的服务业态。根据跨界融合的需要,开发金融服务及产品,实现“科技+数据+场景”的融通。根据农户的生产、生活,提供互联网普惠金融服务,与现代农业、电商、物流、旅游业相互融合[4]。
开展城乡社区金融服务,建立助农服务点,形成功能全面的智能服务体系,满足城乡社区的服务需求。基于农业产业链,将优质产品输送至助农服务点。同时,可以进一步建设线下体验店,开展产品展示和消费体验。开通线上平台的同时,开展各种营销和宣传活动,对农业实体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金融科技创新,能进一步完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一体化模式的应用、线上业务的拓展是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金融科技创新,实现经营模式数字化、运营支撑科技化及产品服务开放化,打造融合的服务业态,提供城乡社区金融服务,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