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姗,杨俊孝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对国家大计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三农”问题涉及国民经济与民生基本问题,必须将此作为全党工作的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推动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快速融合发展,如何理解和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发展和“三农”问题的总抓手这一重大课题,值得深入探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遵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2]。“产业兴旺”是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是处理我国农业农村问题的前提,这为完成乡村振兴提供了较大的物质根底;“生态宜居”是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质要求,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家园;“乡风文明”是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紧迫工作,要提高农民在法规法律、道德修养等各方面的认识,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提高农民精神状态,让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亟须完善治理体系,不断创新治理方法和治理手段,要深入农村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寻找农民困扰的棘手问题,针对现存的问题提供实际帮助,完善依法治理的路径机制;“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最终目标[3],必须彻底处理农民的温饱问题,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以及安全感,才能向全面小康社会这个阶段不断迈进,最终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也逐步提高,人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对其需求力度也越来越大,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农业现代化是一种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思想观念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又是一种可以让农业生产满足于时代发展需要的强烈手段。农业现代化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内涵。
一是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化。在传统农业劳作过程中,农民一直充当着首要要素,即劳动力[4],劳动力是一切生产活动得以开展的首要因素。在传统农业中,主要生产劳动力仍然为人力以及畜力,因而农业实际产出能力低下。而如今,随着对农业生产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开始尝试将高科技运用到农田劳作过程中,科技的现代化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农产品的产出效率及产品质量。
二是农业生产关系的现代化。在传统农业生产关系中,农民种地的目的只是为了维持家庭日常生活,每家每户种植农作物只能勉强实现自给自足。在农业生产关系的现代化中,技术的进步带来生产力的发展,农民下田劳作的目的转变为既要满足家庭日常生活的需要,还要满足除自身外其余人类在生活上对农产品的刚需[5]。
我国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农业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较低而导致的农作物产品生产效率低下,加快农业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对农村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2.1 农业劳作者素质较低
农民是从事农业劳动活动的主体,掌握现代化高科技的高素质农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乡村地域范围内的农民素养普遍较差,很难符合新时代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差、经济发展水平低,导致农村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且缺乏专业的农业生产技能,对工作的积极性并不高。
二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青年、壮年男子为了养家糊口,选择去城市打工,留在乡村的多为妇女和老年人,这部分群体由于文化水平低,所以学习新的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差,无法较好地从事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从而导致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缓慢。
2.2.2 农村社会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集大成的概念,是整个社会机制的革新,意味着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不断变革。几千年来,中国一直都延续着传统的农耕文明,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小农经营为主导,过着自给自足式的农耕生活。
随着现代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完善,新时代背景下的工业文明与传统社会的农业文明之间不断激烈碰撞[6],逐渐使农民赖以生存的乡村文化环境发生改变,紧随其后的是农民所拥有的勤劳、善良以及淳朴的优良传统美德渐渐消失[7]。
2.2.3 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农业生态环境指的是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一种生态环境系统,其中包含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气象资源等各项资源[8],它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步而来的是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可利用资源减少,难以实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耕地质量退化、土地中的有机质含量减少、农田生态功能退化。农村农业污染严重,农民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牲畜粪便随意堆放等问题依旧存在。
2.2.4 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且利用程度不高
农业机械的发展状况象征着一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中国农民基数大、用地面积广等因素制约着中国农村农业机械化的整体水平。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9],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农民从事农业活动时对农业机械的需求越来越大,农业机械化在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中发挥的作用也随之加大,大批传统落后的农业机械早已不能够满足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农业作业。
在农业机械制造方面,我国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加工工艺落后,一直以来主要生产一些性能较低的中小型农业器具,高性能的农业机械用具主要依靠进口。此外,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低标准化劳作等问题都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的主要因素,也制约着农业现代化进程。
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所在是拥有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农民假如没有较高的现代科学技术素养,就无法利用现代高科技来进行农业生产,那么也很难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因此我国可以针对各地农业发展的不同需要和农村劳动力特点,不断加强成人化教育、农业生产技能培训以及农村、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1 加强农村成人教育,推动农民职业教育建设
加大教育力度是促使农民职业素养提升的必要途径[10]。一是保障边远农村地区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还要扩大职业技术学院等普通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使更多的农村学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推进,保证落实到位,在县、乡(镇)、村均开设成人教育,形成层层互助的良好局面,确保农村地区的成人教育学校有充足的师资及技术支持。
二是在村内设立村民学习互助小组,每家每户抓典型、抓模范,对于农业大户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定期开展经验学习大会,让大家在会议中共享经验,互相学习借鉴,同时到户进行一对一帮扶,帮助产出较低的农户提升效率,保证农村现有的农业从业者学习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升了农村地区整体教育水平。
3.1.2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农业现代化主要是指农民的现代化。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数以千万的农民充当了主力军的身份,只有不断更新农民的观念和知识技能,才能使农民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三农”问题将要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同时,落实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充分体现了乡村发展进程中人民的主体地位,反映了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农业发展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存亡,农村、农业及农民的发展在任何时刻都不能够被忽略。必须在农村工作作风上“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人民决策”,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心系群众,机关干部应深入农村,与农民交流,了解农户实际关心的问题,找到问题根源,解决问题。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开展农业劳作活动,始终同农民想在一起,始终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找寻农业振兴的战略途径[11]。
伴随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部分农耕文明正处于衰落中。因此,保护农村文化遗产,传承农耕文明的任务是当前发展的重点。因此需要各地政府机关将农村农耕文明的传承与保护和当地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以及“三农”问题共同部署、共同治理。在不断探索新兴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保存当地特色的农耕文明,留住我国传统农业的根源。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将保护环境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加强对耕地质量的保护,推广保护型耕作,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地有机质。同时,加快建设养殖畜禽粪便处理中心,推广粪便堆肥处理方式,坚持利用保护与治理相结合的发展方式来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恢复。
加快创新农业科技,提高农民对科技的认识,依靠科技的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科技现代化在农业方面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工具的现代化,即农业机械化。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综合实力增强,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12-13],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3.4.1 加大对农业机械的财政补贴力度
各地县级以上政府要深入落实党中央对于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加大宣传力度[14-15],加大财政支持和科研投入,对复杂地形农作物耕作的机械化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建立以政府财政补贴为主、社会各界资金为辅的多元农业机械化体系,不断更新完善政府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范围,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整体水平。
3.4.2 积极推进农业机械自主研发
在吸收借鉴他者成功经验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我国广袤农村地区的地貌特征,增强农业机械的自主研发能力,自主创新农业机械,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加快科研体制改革,推动资源整合[16-17]。构建一个农业机械自主创新研究平台,在该平台上鼓励民营企业、各高等院校以及国家科研机关进行技术革新,开发节水、节肥、节油等节约资源型的农业机械,着力解决科技创新和农业生产脱节问题。
3.4.3 提高农业机械技术
在目前农业生产活动中,我国科学技术作出的贡献率仅有35%左右,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18]。因此,想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机械技术,必须集中财力投入到国家专业科研实验室、重点发展科研基地以及高校研究中心的建设,全面提高我国的农业科研水平。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注重乡村全方面、综合性发展的整体概念,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为了能更好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3 个根本性问题,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