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科技人才兴粮兴储,借助省委、省政府数字化改革的东风,突出数字赋能,强化创新驱动,积极打造科技兴粮“重要窗口”。
针对涉粮数据多部门管理、信息掌握不及时、共享不足等问题,浙江加快数字化改革步伐,以整体智治为目标,开发建设“浙江粮仓”(粮食安全数字化协同应用系统)。“浙江粮仓”突出“守住三条红线,提升三个能力”相关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分粮食生产、粮食储备、耕地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粮食流通能力、粮食应急能力、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七大板块。运用数字化手段将全省粮食安全有关数据纳入一张网,实现部门协调、上下联动、实时监测。通过平台省市县三级能够实时动态掌握生产、储备、耕地保护、市场流通等情况,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围绕“种粮吃饭”一件事,将优质良种、农机服务、运输车辆、仓储设施、加工能力、销售渠道、信贷、保险、价格等产业链各类信息资源集中到平台,为种粮农民、粮食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共享服务。
充分利用长三角创新优势和科技资源,支持粮食收储企业、加工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搭建粮食产业研究院、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开展技术课题研究。组织开展《优质品牌大米纯度检测研究》《绿色智慧储粮关键技术研发和实仓应用研究及示范》等课题研究以及“智能型柔性碾米装置”、家庭绿色智能米桶等装备研发。通过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企业加大优质粮油产品的研发和科技创新。浙江东茶茶业科技有限公司投入技改资金促进茶油资源综合利用,制定的山茶油标准获FCC 颁布实施。湖州星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物联网和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建立农业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耕、种、管、收、储、碾“一站式”标准化生产管理。
按照仓储设施现代化信息化建设要求,以高标准储备粮库建设和老仓升级改造为契机,推广应用横向通风、气调储粮、光伏屋顶、自呼吸屋面、恒准低温、信息化控制等储粮新技术。组织制定恒准低温储粮技术规范、绿色储粮技术规范,开展粮仓“五面控温”储粮技术、新型辐射制冷材料应用试验和优质晚稻耐储性研究,积极探索绿色储粮新路径。建立央地科技合作交流机制,加强与在浙中央储备粮库的仓储技术学习交流与合作。
完善政策措施。出台一系列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意见以及激励保障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如规定技师、高级技师可分别享受企业部门副职、正职的工资待遇;参加粮食行业学历提升和职业资格认定的,毕业后费用全额报销,职务晋升上优先考虑;表彰技术能手,建立人才创新工作室。
深化合作办学。与浙江农林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已招5 届313 名学生;与河南工大成教学院合作开办粮油储检在职大专和本科学历教育,已毕业两届本科、两届大专。
加强考核引导。在粮食安全市长责任制考核中设置了“每年落实引进专业人才”数量指标,引导各级粮食部门加快引进急需的专业人才。
拓展人才培养途径。组织干部挂职锻炼、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干部职工交流轮岗。建立技能拔尖人才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粮安先锋工作室,培养全国技术能手1 人、全国粮食行业技术能手6 人、拔尖人才4 人、浙江财贸工匠2 人。通过培训鉴定粮油保管员超过2500 人、粮油质量检验员1065人。培训鉴定平均合格率从初始的7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90%左右。
加强行业培训。2020年,组织了包括基层粮食物资管理部门领导、粮食流通统计和监督执法、粮食物资政务信息、粮食产业“五优联动”、粮食及重要商品储备管理业务等13 次专题培训,范围涵盖粮食系统不同类别从业人员,切实增强行业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牵头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制定《关于“加强粮食节约管理”的行动指南》,举行全省粮食物资系统“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集中行动启动仪式,推进粮食产购储加销各环节节粮减损。创新宣传方式,打造“浙江省爱粮节粮云基地”,通过VR、视频植入等形式,实现全省20 个国家级、省级粮食安全宣教基地在互联网页面和手机客户端云展示、云参观、云更新、云维护。制作征集《粮食的奇妙之旅》等兼具趣味性和科普性的优秀科普视频作品,在云基地、“学习强国(浙江平台)”、省级新闻媒体等公共平台展示,引导全社会合力守护粮食安全。2021年元旦,联合浙江省文联、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浙江教育出版社集团等单位联合举办“浪费可耻,节约为荣”主题漫画作品展,并精选印制一批画作,采用流动画架摆设形式,走进政府机关、粮食企业和社会公众进行系列巡回展示,喜迎建党百年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