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阳
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杭州、宁波、湖州等地考察指导,对全面贯彻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管党治党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引起杭城青年的热烈反响,特别是总书记在杭州考察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时,对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殷切期望,让杭州市广大团员青年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当前,正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杭州市各级团组织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牢牢把握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充分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引领全市广大团员青年在深入推进“八八战略”在杭州的具体实践和开创具有杭州特点的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上鼓足干劲、不懈奋斗,努力为在打造“重要窗口”中走在前作示范贡献青春力量。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 “要在联系服务群众上多用情,在宣传教育群众上多用心,在组织凝聚群众上多用力”的指示精神,不断增强广大团员青年拥护核心、追随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青年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旗帜下。
提升思想引领水平。牢牢把握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深化“青年大学习”等活动,加强杭州“青年讲师团”、中学生团校等平台建设,扩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覆盖面,全面增强思想引领的深度。成立杭州青年文联,组建杭州青年宣传专家智库,打造一批贴近青年、贴近生活、弘扬正能量的思想文化宣傳主题活动和文化创意产品,全面增强思想引领的厚度。用好杭州数字技术优势,构建贴近青年、发声及时、影响面广的数字化宣传体系,全面增强思想引领的广度。
提升联系服务水平。不断深化党建带团建,推动规模以上、青年集聚的非公企业、特色小镇、楼宇商圈等重点领域团组织应建全建。创新组织形态,在不符合建团的单位和组织探索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兴趣小组、公益组织等。始终坚持青年主体地位,聚焦青年成长发展需求,全面实施《杭州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9-2025年)》,鼓励青年成长,努力为青年排忧解难,做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
提升自身建设水平。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永恒课题,完善团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等机制,建立崇尚实干、负责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不断激发团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打造青年铁军。坚持大抓基层导向,纵深推进共青团改革,加强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使基层团组织真正强起来、活起来。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 “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积极破解复工复产中的难点、堵点”的指示要求,聚焦疫情防控新形势新要求,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在“战疫情、促发展”中更加有为。
持续强化防疫志愿服务。针对“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着力加强翻译等专业志愿者招募,增强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志愿服务力量。针对返程人员进入高峰,将志愿服务重心转移到协助开展防疫宣传、废弃口罩回收等,有序恢复杭州东站和“微笑亭”等服务项目。
持续强化复工复产帮扶。深化“百团千队”行动,充分发挥“青企汇”资源共享平台和“政策青小二”等青年帮帮团作用,做好需求对接,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挂牌成立中国青年电商网红村,组建杭州电商达人联盟,实施“达人星计划”和“达人实体融合计划”,积极打造数字化营销渠道助推企业发展。全面推进杭州大学生创业联盟“未星计划”,大力扶持青年创新创业。
持续强化医护人员关爱。加大“医务人员关爱基金”募集力度,全面推动“关爱六条”服务项目落地实施,从应急服务、交通出行、心理疏导等细处着手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帮助一线医务人员解决实际困难。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示精神,加强参与疫情防控的经验总结和成果转化,探索推动形成共青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模式。
在完善参与机制上下功夫。整合团内资源,推动市县两级团组织成立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组,聚焦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薄弱环节,创新群团组织的参与模式。把资源力量重点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项目倾斜,积极争取党委组织部门、财政、民政等部门支持,为团员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经费保障。
在搭建参与平台上下功夫。推进志愿服务城市大脑项目,实现志愿服务实时数据采集、需求匹配、志愿派单等功能。以“青春社区”行动为统领,成立青年业委会委员联谊会,组建青年业委会智囊团,深化万名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三年行动计划。
在激发参与活力上下功夫。发挥团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团干部主动下沉村、社区,鼓励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等发挥资源优势,到村、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社区营造、助老帮困等服务。加强经验总结,及时推广可复制、可操作的典型做法,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辐射效应。广泛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加强典型事迹宣传报道,营造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