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模式下人才培养过程质量标准探究

2021-12-14 01:15杨辉军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杨辉军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合肥 231131)

国家产业产能升级改造要求培育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适应市场需求,如“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发展都要求人才发展以能力为本位、以市场发展为导向,进行全方面的人才培养路径革新。而高职院校作为市场联系紧密的教育类型,无疑在高素质技能人才供给上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后,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其中“1”是学校教育的学历证书,“X”是在校内或校外获取的若干职业技能证书,反映了综合职业技能水平。这是对以往过度追赶普通教育带来的教育弊端、是从学生职业技能角度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是在“大职教观”下职业教育未来蓝图实施路线的“施工策略”。教育施工必须基于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考虑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和长远性,在证书等级结构及标准规划、专业群匹配及教学质量控制、多元化评价组织及认证定位等方面对“1+X”证书实施过程进行质量保证,由此才能构建“职业性+教育性”的现代职业教育内在质量发展逻辑体系。

1 人才培养质量入口:证书等级结构及标准规划

实行“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放管服”改革要求的具体体现,最大限度地激活教育界与产业界、学校与社会、企业行业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活力,因而依据国家总的职业标准要求,逐渐开发职业等级证书。

首先,职业等级证书要切实反映市场实际需求,能弥补甚至预警岗位群的人才供给缺口,而不是见缝插针搞“证书热”,要树立“一盘棋”的战略思维,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入口的质量认证尺度。教育行政部门首先在5个领域实行职业等级证书制度,物流、信息与通信技术、web前端、老年照护、汽车运用与维修领域参与首批试点工作。并在2019年8月确定了第二批10个职业等级证书,涉及工业制造、社会保障服务、电子商务、现代农业、新兴科技等领域,综合考量了市场的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既要覆盖人才紧缺领域,又要满足“一带一路”“互联网+”等国家发展要求。

其次,职业等级证书一定要有严格的标准划分及评价主体。《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明确提出培训评价组织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建设主体,培训评价组织负责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证书发放,而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由此可以看出,培训评价组织是“1+X”证书制度的建设主体力量,对证书的质量、声誉负责。院校则要依据培训组织指定的标准帮助学生做好取得证书的培训工作。目前,国家将持续面向社会公开招募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符合凝聚有关行业、多家龙头企业能力、拥有技术骨干、与职业院校有合作基础等能力资质的可申请培训组织。已获得培训资质的组织要严格证书颁布流程及考核标准,以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深圳职业技术等学院颁布的《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例,参照GB/T 1.1-2009标准,将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职业技能的等级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并对这一证书的定义、技能要求、面向不同工作岗位(群)的等级要求做了详细且规范的描述,使职业颁布的考核工作及院校培训有了详实的依据,同时“1+X”证书试点工作有必要扎实稳步推进,但也不能忽略已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原厂认证证书的作用[1]。

最后,职业等级证书反映了学生综合职业技能水平,也是社会市场需求的集中体现,等级证书的分布领域前期做好需求调研,中间做好质量标准把关,后期做好更新调整工作,要时时反馈新工艺、新技术要求,政府和社会、学校建立起全面的质量诊断和预警系统。

2 人才培养质量过程:专业群匹配及教学质量控制

“1+X”证书制度是借助企业行业的主体力量培养学生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实施主体要从专业建设、课程标准及教学课堂等方面辅助学生取得更高证书、获得对应的技术应用能力。

首先,“1+X”证书制度要有对应的、稳定且灵活的课程体系。“1”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学历资质,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体现该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X”则彰显了学生综合技能水平,要求学生选择性完成对接该技术、岗位、行业所要求的专业教育特色课程,是个性化、以学生为核心的“选修课”。高水平的专业群建设需要高职院校具体结合区域经济、国家发展战略等实行,最终形成富有特色的校本案例,提升高职院校人才输出核心竞争力。第一,要摸清受业者的个人情况,尤其是在高职院校百万扩招的背景下,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就业需求都各不相同,课程设置要考虑教育对象实际的学习需求及学习期待。第二,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应转变观念,从“大锅饭”向“自助餐”式的专业设置转变,为学生提供“1+N”种版本课程选择模式,既要求学生完成核心专业课,又可根据证书技术能力要求完成选修课程。其中核心专业课一般以院校特色专业或者重点专业为参照标准,以发挥稳定或者支持专业课程群的作用。最后,核心课程和相关课程的关联,则要综合考虑产业升级对复合能力的要求,群内相关专业的选定应参照职业结构与工作体系中的知识生成逻辑,即只有当专业之间具有内在的职业知识联系时,才可被组建到一个专业群之中[2]。岗位与岗位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传统意义上的操作工也无法满足智能化时代的工作方式。因此研究产业间的关联,通过跨专业项目研究找到各课程内在的结合点,从而将核心课程与相关课程紧密相连。

其次,打造线下线上结合的智慧课堂。通过新冠疫情对教育影响可知,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是未来教学主流,高技能技术人才的培养一方面保证实用性、创造性课程的建设,满足日常学生选修需要以及学分考核,另一方面则要按照“准员工”的原则,在实体课堂中积极推进情境教学、项目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式、问题探究式、小组协同合作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3]。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在教育部颁布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实践性教学学时应占总学时的一半以上。另外利用与多个企业行业合作的项目实训课程,奠定之后学生胜任对应岗位的能力。传统的高职课堂往往灌输理论而不注重技能实践启发,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改革大背景下,应将具有凝练学科理念的教学方法、企业先进技术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一堂好课并且与技能证书考核大纲对应,才能凸显当代人才培养主题。

无论是建立“1+N”的课程体系或者是混合式的智慧课堂,所依据的技术标准、课程标准都要坚持滚动、更新的原则,并根据市场环境、社会要求倒逼课程改革,由此才能满足“1+X”证书所要求的标准,控制教学质量,理论课堂也能转变为实践课堂,满足不同受教育群体适合的定制教育,打造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这也是应用型高校培养人才的核心内容。

3 人才培养质量出口:多元化评价组织

评价组织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建设主体,多元化的评价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职业院校百万扩招背景下,生源的质量、来源将明显多元化,因不同群体从事工作的需要,灵活的学分制、五年制/十年制甚至更久的学籍管理制将取代长期的全日制模式。面对如此庞大且复杂的受众群体,评分标准、考核程序以及评定单位,是保证技术技能证书合理、科学颁发的重要环节。在与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交流沟通过程中,在充分挖掘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加强校企合作,持续加大软硬件投入,深化产教融合。

技术技能证书的考核、审批、颁布流程中,高校、企业、行业都应发挥作用,形成多元化的评价组织。在高校评价中,要有一批稳定且高层次的“双师双能”创新团队,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进行高校培养,也可以聘请国内外领头企业行业、优质高校的技术技能人才担任学科带头人或者兼职教师。“双师双能”创新团队的建立主要能够客观、全面审定学生在课程学习、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成绩,避免学生成为技术工具或者“高分低能”,培育德艺双馨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师资的力量对学生甚至高校影响甚大,德国社会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认为在人与人交往中可将主体与交互主体以一种内在建构的方式彼此联结,来显示自我与他人在共同处境知觉中的彼此差异以实现其互补形态[4]。这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观念、专业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的各类“1+X”证书全国师资培训中完成教师能力提升。并且教育主管部门要变革评价制度体系,树立科学的职业教育发展评价标准,落实动态的过程教学质量反馈,客观评价在证书培训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比,发挥各个高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以最优化原则制定培训资源分配方案。

人才培养要注意内外结合,高校与企业、行业联合治理。高校是“1+X”证书制度的内部评价组织,由“双师双能”创新团队专注于内部评价质量改进,外部评价则要依靠国内外领先的行业企业,聚焦于权威认证和证书质量控制。企业行业是职业教育的需求主体,在校企合作基础上要发挥评价的主体作用,这是对以往教育理念和实践的革新。传统的教学质量观与考评机制过度关注课程教学的形式和学术成就,与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缺乏关联[5]。要建立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关联就要充分考虑实践环境下的动手创新能力,在技能证书考核中结合新工艺、新规范,全方位考核学生典型工作能力、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素养,企业行业从标准开发、考核标准、考核流程、颁布等对证书的声誉和质量负责,这也是对“学术为先”的不和谐教育问题的解决。但也应该看到学生生源、职业院校基础千差万别,人才培养指标很难等量齐观,因此在证书等级、难度上划分层次,坚持“底色+特色”兼容的“1+X”证书分层分类评价原则。教育主管部门和院校对企业行业岗位要求的核心证书要配置对应的课程教育,将证书培训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空白”实训课程要与技能标准有效衔接,才能培养出学生学得好、企业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6]。

“1+X”证书制度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的主要推动力,激励形成高校、企业、行业合作办学的开放式社会教育,主要由行业制定证书标准、高校匹配专业群和课程群、高校联合评价培养质量构成,把高

职院校人才培养由理论转为实践学习为主,并形成动态的评价标准体系[7]。高职院校主要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和企业行业需求,以证书激励教学改革,以改革完善质量评价,更好发挥“教育性+职业性”的“1+X”证书制度当代高职教育者思考的时代课题。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1+X”证书企业需求与认可度调研分析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收录证书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