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静,陈晓兰,董娜娜,邓铋莉
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2.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毕节 551700)
木芙蓉叶(HibiscusmutabilisL.)为锦葵科(malvaceae)木槿属植物的干燥叶,该植物原产于湖南,常见于山坡、路旁或水边的沙质土壤,在云南、贵州、东北及沿海一带等地都有栽培品。木芙蓉叶又被称为“芙蓉花叶”,在《世医·得效方》中被记载为“拒霜叶”、《湖南药物志》中称为“铁箍散”。木芙蓉叶一般在夏季和秋季采收,其气微,味微辛、平,归肺、肝经,具有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消肿排脓之功用,民间常用于肺热咳嗽、瘰疬、痈疖脓肿、无名肿毒、烧烫伤等的治疗。通过检索木芙蓉叶相关文献,对木芙蓉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的研究做一综述,为更深入研究木芙蓉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木芙蓉叶中主要含有黄酮类、甾体类、蒽醌、生物碱、有机酸类、挥发油及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林振常等[1]研究发现木芙蓉叶中除延胡索酸和钾盐外,确认了芦丁存在。林浩然等[2]从木芙蓉叶中分离到5种成分,并鉴定出β-谷甾醇、二十五烷及二十五烷酸3种成分。姚莉韵等[3]利用硅胶柱色谱及聚酰胺柱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从木芙蓉叶中分离并鉴定出9个化合物。李军茂等[4]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对木芙蓉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初步鉴定出木芙蓉叶化学成分73个,其中黄酮类42个,三萜类15个,有机酸11个,香豆素类3个,其他类2个。邓亚利等[5]通过GC-MS联用技术从木芙蓉的挥发油成分中分离鉴定出26个化合物,包括单萜、倍半萜、醛、酮、烯、酚、醇、脂肪酸、脂类。郭华等[6]用GC-MS法鉴定了木芙蓉叶挥发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中的35种成分。此外,木芙蓉叶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7]。根据相关研究对木芙蓉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具体化学成分见表1。
表1 木芙蓉叶中化学成分及成分类型
程鹏等[8]以维生素C(Vc)为对照,采用总抗氧化实验、DPPH法、ABTS法和PTIO法等4种方法测定木芙蓉叶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木芙蓉叶黄酮抗氧化活性均与槲皮苷含量呈正相关,其中芦丁成分可作为药效评价木芙蓉叶药材质量主要指标。王曦林等[9]对17份不同产地的野生木芙蓉中的芦丁含量进行测定,发现芦丁含量和海拔呈正相关,比如产自浙江、云南、湖北及广西的木芙蓉,其芦丁含量较高。万定荣等[10]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木芙蓉叶中总黄酮含量,结果显示木芙蓉叶的总黄酮从6月中旬至12月中旬呈递增趋势,并确定初冬时采摘总黄酮的含量最高。
2.1抗炎镇痛作用付文彧等[13]研究发现木芙蓉总黄酮对大鼠足肿胀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能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能抑制二甲苯造成的非特异性耳肿胀,说明木芙蓉叶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符诗聪等[14]通过研究木芙蓉叶对小鼠耳肿胀、扭体次数和毛细血管通透率的影响,得到木芙蓉叶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效果。
2.2对大鼠肝损伤保护作用将木芙蓉叶总黄酮有效成分预防和治疗四氯化碳干预的肝损伤大鼠,以大鼠血清中谷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氨酸转氨酶(AST)为指标,研究表明,ALT、AST含量比模型组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及变形,伴有炎性细胞,木芙蓉叶总黄酮预防和治疗组大鼠肝损伤现象比模型组均有所减轻,故木芙蓉叶总黄酮对大鼠肝损伤有一定的预防和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木芙蓉叶总黄酮有效组分能使肝细胞抗氧化能力提升,对抗四氯化碳引起脂质过氧化,从而实现保护肝细胞的完整性起到预防和治疗肝损伤的作用[15]。
2.3抑菌作用陈卫琼等[16]通过药敏纸片法对木芙蓉叶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体外的抑菌活性试验,研究表明木芙蓉叶提取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活性,且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物抑菌作用最强。孙运峰[17]运用药敏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探讨木芙蓉对多种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木芙蓉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藤黄微球菌、普通变形菌、枯草芽孢杆菌、粪肠球菌等6种抑菌效果均较好。
2.4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将木芙蓉叶总黄酮有效成分预防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研究表明,给予木芙蓉叶有效成分组中BUN、SCr、TNF-α、IL-1含量比假手术组显著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含量明显下降;肾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木芙蓉叶有效成分组肾损伤病理现象比对照组明显减弱,木芙蓉叶对大鼠肾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1)的含量及活性有关[18]。
2.5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孙运峰[17]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供试病毒,对木芙蓉的水提取物及水煎样进行体外抗病毒实验研究,发现其均具有一定的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郭玲燕[19]通过小鼠体内的抗病毒实验发现,木芙蓉叶纯化后组分具有显著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效果。
2.6抗乙肝病毒作用陈文吟等[20]研究发现木芙蓉叶水提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有抑制作用,且对HBsAg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能有效抗乙肝病毒。
2.7治疗糖尿病作用王立勉等[21]通过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用木芙蓉叶提取物进行灌胃治疗2~4周,发现木芙蓉叶提取物各给药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比模型组高,说明木芙蓉叶提取物在治疗糖尿病时有显著疗效。
3.1治疗鼻炎李斯斯等[22]应用以木芙蓉配伍地榆、冰片、薄荷脑组成的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治疗鼻炎患者,发现复方木芙蓉涂鼻膏能治疗慢性鼻炎,尤其适用于对慢性单纯性鼻炎及干燥性鼻炎的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张家燕等[23]将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与抗感颗粒合用治疗婴幼儿急性鼻炎,总有效率为98.0%,均无明显副反应发生。
3.2治疗急性乳腺炎陈庆雨[24]等以新鲜木芙蓉叶直接捣烂再与茶油调合,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患者,疗效显著,使用时发现该药对母体及新生儿均无毒害作用,冉瑞梅[25]以木芙蓉外敷并配合内服消痈散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确切。
3.3治疗妇科疾病林浩然等[2]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及霉菌性阴道炎时发现,木芙蓉叶水煎剂和片剂均对该病有较好疗效,由木芙蓉叶、蛇床子、黄柏等中药制成的中药成方制剂复方芙蓉泡腾栓,在治疗宫颈糜烂患者10 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有效率为100%,愈显率均75.00%[26]。
3.4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及小儿痄腮谭玉波[27]将木芙蓉叶、去刺的仙人掌捣烂成糊状治疗腮腺炎患者,敷于腮腺炎肿胀处,每日换药,发现其显著缓解局部肿痛,杭立中[28]将鲜木芙蓉叶捣烂,加入赤小豆粉,并用蜂蜜将二者调匀,外敷用于治疗小儿痄腮,治疗效果理想。
3.5治疗丹毒、滑膜炎以木芙蓉叶为主药配制的“消肿散”,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魏指薪医生的临床经验方,对丹毒、滑膜炎等炎症疾病有良好的疗效[3]。张忠华[29]在治疗结节性脂膜炎且长期激素治疗的老年患者中,用木芙蓉研磨后,加入鸡蛋清调敷干预,治疗效果好且不再复发。
3.6治疗疖、痈及止痛黄初贵等[30]以广西中药研究所制备的木芙蓉软膏,治疗疖、痈,结果发现病灶在4 cm以下及疗程在3 d以内的患者疗效最为显著,且治疗中未发现任何副作用。田明丽[31]将木芙蓉叶浓煎成膏状加冰片调匀,外敷治疗献血后的血肿,2~3 d血肿痊愈。严艳燕[32]把新鲜的木芙蓉叶直接捣碎涂抹于乳房胀痛的部位,显著减轻了乳房胀痛。何颖华等[33]使用由木芙蓉叶为原料制成的四黄膏用于治疗混合痔手术后的疼痛及水肿,疗效显著。何春林[34]临床观察木芙蓉外敷辅助治疗阑尾周围脓肿288例,治愈268例,总有效率99.7%。林七华[35]用木芙蓉叶外敷治疗静脉输注非化疗性药物外渗部位的肿胀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
3.7治疗流行性感冒以单味中药木芙蓉叶为原料制成的芙蓉抗流感片是由1982年杭州第二中药厂研制的抗流感新药,临床主要用于流行性感冒,芙蓉抗流感片经临床验证303例,总有效率为82.5%。林振常等[36]应用芙蓉抗流感片治疗流感患者,有效率较高,芙蓉抗流感片治疗流行性感冒具有一定的疗效。
3.8其他作用黄水香[37]将新鲜木芙蓉加入适量米醋捣烂,调成糊状外敷于乳头肿大部位,用于治疗少儿乳房异常发育症,14 d后,60例患者总有效率95%。刘四顺[38]将木芙蓉干燥叶研为极细末于60度白酒中浸泡,制备为木芙蓉叶药酒,使用药酒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明确。
综上所述,木芙蓉叶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抑菌、抗呼吸合胞病毒、抗乙肝病毒等作用,木芙蓉叶临床应用广泛,对鼻炎、急性乳腺炎、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流行性腮腺炎、滑膜炎、疖、痈等疗效显著,具有安全、有效且无毒副作用的优点。木芙蓉叶在我国分布广泛,药材资源丰富,价廉易得,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和开发前景。本文通过总结之前的研究方法和结果,为今后木芙蓉叶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木芙蓉叶化学成分复杂,其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中研究较多的为黄酮类成分,而对其他化学成分的研究较少,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大多仅关注木芙蓉叶的临床效果,对其如何发挥疗效,通过怎样的机制进行调节尚不清楚,因此应加大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以明确更多的有效成分,并阐明木芙蓉叶已知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发掘新的药理活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