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绒枪锅庄的文化积淀及其现代传承

2021-12-13 13:17张颖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0期
关键词:审美文化

摘要:“枪锅庄”藏音又称“楞琼格”,是嘉绒藏族地区众多锅庄之一,先已被注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可追溯至两百多年以前,虽称不上古老,却也承载着嘉绒一方水土的文化、历史、宗教发展的见证。本文旨在探究枪锅庄的文化底蕴从而引发对其现代传承的思考,从文化及信仰的角度阐述其现代传承的意义。

关键词:嘉绒;枪锅庄;文化;审美

一、枪锅庄的的起源

谈及嘉绒枪锅庄的起源,不得不提到清朝乾隆时期名震一时的“清平大小金川之战”。金川之战是乾隆为维护西南边疆稳定,平定金川之乱所发起的战争。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在自身对扩张领土的执念与野心的不断驱动下,引起了大、小金川的矛盾与斗争。起初乾隆期望通过大兵压境,迫使金川地区的事态得以平息,但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并没有就此罢手的举措,反而继续勾结党羽,攻围霍尔章谷。乾隆被这一举措所震怒,由此引发了第一次金川之战。

经过此次战役,在嘉绒地区,无论是军事、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乃至族群都受到十分大的影响,当时在嘉绒地区进行军事操练的羌族屯兵与当地的嘉绒族群共同生活,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经济往来、族群通婚,从宗教信仰到日常生活都在这朝夕相处的时间沉淀中发生了改变,当地嘉绒族群也逐渐产生新的地域传统与文化。代表着军事和武力的“枪”也逐渐融入了当地嘉绒跳锅庄的习俗里,在跳锅庄中“枪”同时包含着祛魔驱邪的内在含义,枪锅庄也形成了以避邪、祈福为目的的宗教祭祀活动。

战争结束后,嘉绒地区人民需要在被战争洗礼过的高原上与自然环境、生存条件做斗争,对农牧业进行修复与开发,以确保族群的基本生存。因此嘉绒人民需要共通的精神寄托以此让嘉绒人民在共同抵御风险的民族心理和群体意识上更为团结和统一。嘉绒人民通过跳锅庄,手持刀枪,群起而歌舞,展现出金鼓喧阗的景象,以此表示神兵天降,带福人间,除邪去害。至此嘉绒枪锅庄也在族群间的生活习俗、文化艺术以及宗教信仰等传统的交融中逐渐演变形成集民俗体育、宗教、舞乐和艺术为一体的民俗艺术。

二、枪锅庄的文化仪式

金川之战由金川而起,客观上对于清朝政权来说,是统一及巩固西藏及其东部地区的必要手段,但同时也对大小金川,以及整个嘉绒地区的文化、宗教、艺术、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及其深厚的影响。

受了汉文化的影响,在农历正月间,嘉绒人民都会有举办庙会的习俗。在甘孜州丹巴县太平桥乡以及阿坝州小金县宅垄镇地区村寨正月间则会举办他们最重要的年度仪式,那就是墨尔多“上八节”和沙纳拉空寺“上九节”,虽叫法不同,但其仪式的外在呈现与内在含义都基本一致,皆是起着驱邪避邪的功效。在正月的庙会中会先举行“诵经”仪式,仪式会由寺庙的喇嘛来进行主持,喇嘛会事先准备好一个盘子,并将用糌粑做的鬼怪或偷牛贼模样的塑像放在上面,由喇嘛对其进行诵经仪式,这一部分属于前仪式。

仪式正式开始,村中的男男女女会盛装入场。第一个仪式是狮子拜庙,众人敲击着手中的乐器进行伴奏,由两名男子在庙前舞狮,一名男子则持着花灯引逗“狮子”,最后由喇嘛为“狮子”献上哈达,这一环节才算结束。

接着第二个仪式是爆桑敬神。这一环节是由两名男子举着被喇嘛诵过经的朵玛(用糌粑做成的用以祭祀的食品)来到寺庙前院的煨桑堆,并点燃桑烟,众人围着煨桑堆进行祈愿和祝福,期盼这些祈愿能随着桑烟到达神灵处,被神灵接收。

第三个仪式是送经祛邪。祛邪便是将装有咒偶(用糌粑所做成的鬼怪或偷牛贼)的纸箱放在寺庙的院子中间,众人也会向里仍进一些随身的小物品或碎屑,由两名男子向纸箱用仪式专门所用的刀对其做劈砍的动作,随后再由一些男子将这些不净之物送到寺庙外,并燃放鞭炮,意味着将所有邪物一同送走。

第四个仪式是甩糌粑塑像。这仪式是由一名领头人,手持用糌粑做成的塑像,向东方依次将其甩过寺庙的金顶,顺利抛过金顶则意味着来年能风调雨顺,抛不过则为不祥之兆。

接下来的第五个仪式则是重头戏——“跳锅庄”。传统的枪锅庄由为首的一名壮年男子,手持刀在前面带领,身后则会跟随着几十名壮年男子,手牵手逆时针绕行跳锅庄。枪锅庄的大意是人们用刀枪对抗妖魔鬼怪,经过一番搏斗后取得胜利,并拿着刀枪跳起锅庄以示战胜邪恶的喜悦。

枪锅庄的仪式氛围对于嘉绒民族而言是神圣、严肃且不可侵犯的的象征。嘉绒处于高山深谷地带,地区的自然条件对于生存而言是比较艰难的,这也促使着嘉绒人民对神明务必崇高的敬仰。在枪锅庄的仪式中,不仅每一步都需要遵循严谨的规则,其中也包含了许多仪式的禁忌。比如地点,枪锅庄并非是可以随意在田野中或院落中跳的,必須得是在寺庙中,以此来表示对神明的敬意。再比如性别,仪式的执行者都是男性,其一的原因是因为嘉绒文化传统中“男尊女卑”的观念;其二则是因为在战场上奋战的士兵、军官皆为男性,所以在仪式中,主导仪式者也同样皆为男性。

跳锅庄结束后,则迎来最后的一个仪式,就是“送狮子”。该仪式同样是由两名男子,手持哈达引领着狮子从庙前退场。至此,整个节日庆典的仪式算是真正的结束了。

三、枪锅庄的现代传承

1、传承意义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社会及国家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承载着整个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民族力量的源泉。站在现代社会的文化视角而言,枪锅庄的呈现是嘉绒民族对历史、生活、情感、宗教的一种结合体现。嘉绒人民认为神山是具有神性的,这样的观念也诞生了许多传说,这些传说不仅支撑着嘉绒人民的信念,同时也形成了嘉绒地区独有的宗教文化色彩,而这样的文化色彩也随着历史的演变进行不断的叠加与融合。就清平大小金川之战来看,乾隆在对政治权利与军事指挥的同时也将嘉绒宗教文化融入其中。在金川之战期间,乾隆吩咐士兵但凡经过高山必要进行祭祀,以此为获得“神山”的庇护,其次则是为士兵注入信念与思想,“嘉绒士兵会因神山的庇护而骁勇善战,所向披靡”,由此可见乾隆对嘉绒神山的敬畏与重视。以墨尔多神山为中心,即拥有苯教的宗教体系,又拥有着因为文化碰撞而引入的佛教传教系统,嘉绒以宗教信念为基础,使民族得到精神上的统一与团结,促使嘉绒地区的各民族产生统一目标,进而形成民族凝聚力。而后来由此演变出来的枪锅庄则成了一个承载了嘉绒地区、民族文化沉淀的象征与符号,至此也形成了嘉绒独有的传统文化,以及它所蕴含的历史底蕴。

2、传承影响

枪锅庄可谓是嘉绒一方人文情怀与民族信仰的标志,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被视为神圣传统仪式的枪锅庄,也随着老一辈的离去,面临着许多文化传承中所会遇到的困境,有丢失,有遗忘,有残缺,也有变化。随着一辈又一辈的迭代更新,枪锅庄也在时代的洪流中经受着历史的考验,第一次考验便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时由嘉绒当地村民于1917年自发筹建的墨尔多寺庙,在这一革命的影响下遭到了大肆的破坏与毁灭,这一举措几乎将一个嘉绒民族的文化象征与宗教信仰销毁殆尽。而后,为满足当地人民群众对墨尔多神山的信仰以及对其朝拜的信念,在1984年墨尔多寺庙得到了重修以及日后的不断修缮,这让面临消失的嘉绒传统文化又得到了复燃的生机,当地也恢复了正月里“上八节”的传统仪式。但枪锅庄的传承命运并没有因此而一帆风顺,其中涵盖了许许多多特殊的原因,就好比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阻碍了旅游业、餐饮、交通等经济的发展,也让枪锅庄这一传统仪式在经费来源上产生了问题,枪锅庄本就是家家户户的村民用“功德”(也就是组织者向村民收取的,用于仪式举办的经费)的汇聚,才得以举办的,新冠肺炎的爆发,不仅将大家关在了家里,也断绝的这样人群密集的廟会。即便是面对时间洪流的一遍遍冲刷,村民们也依旧凭借着群众的记忆,将枪锅庄原本的唱词、动作、仪式过程、底蕴内涵慢慢进行拼凑,使之复原成原本的模样。这一过程并非一言两语就能与之概括,而是有着许多为枪锅庄的传承付诸大半辈子去探索、整理、复原的工作者们累积而来的,那是对年长者久远记忆的梳理、对历史因果的研究、对嘉绒乃至整个藏文化的的探究与解析。

3、传承策略

传承想要走得久远,不仅需要靠民族自身文化信仰的一代代移交,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投入、支持与宣传,在现今这个经济时代,传统文化同样需要与市场经济相融合,在保护原有传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去进行开发,使文化资源能得到转化,从而形成其实际价值与具体的经济效益,以此引入社会资本的参与与投入,扩大财政的支持力度,使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不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

传承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随着当下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逐渐数字化、网络化,从而形成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传播日渐广泛且便捷,其传播速度是书籍、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所无法企及的,也因此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变革。嘉绒枪锅庄同样可以组织相关的宣传小组,配合现代群众接受习惯以新颖的形式对作品进行创作、编排,以此将枪锅庄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传统通过新媒体以生动的呈现形式拉近群众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另一方面,也需要在保持原有传统底蕴的基础上对其文化展现形式进行创新,从而激发群众接受度及关注兴趣,让大家更容易对其进行理解。同时也能通过新媒体的形式将更多的受众转化成传播者,并其平台上进行推广与传播。

四、结语

嘉绒枪锅庄从萌芽到现今,经历了宗教、地域、文化以及政治的融合、断裂、重组与萌新,其仪式的形成和文化碰撞对嘉绒的历史探究及文化探究都有着深厚的联系,就像是一种文化符号,印刻在嘉绒的历史长流中。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嘉绒文化也需走出嘉绒地区,将这从大山中萌生出的传统文化展现在普罗大众的眼前,让更多的人看到其民族的精神与魅力。

参考文献:

[1]胡玖英,刘进彬.嘉绒地区“枪锅庄”文化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1(1):45-49.

[2]格西门措,斯达斯佳.嘉绒“锅庄”浅谈[J].西藏艺术研究,1988(3):34-36+24.

[3]李菲.“边界仪式”枪锅庄:嘉绒地区的战争性迁徙与社群整合[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3(2):177-190.

[4]王立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看锅庄舞的活态传承[J].体育世界(学术),2015(2):53-56.

该论文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资助科研项目,立项课题《阿坝嘉绒藏族锅庄艺术审美特征及审美价值研究—以金川县愣琼格锅庄为例》(项目编号:20Y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颖(1996--),女,汉族,广东省汕头人,硕士,初级职称-助教,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研究方向:舞蹈教育与传承。

猜你喜欢
审美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