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关系问题的几点思考

2021-12-13 10:57刘丹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0期
关键词: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两者之间具有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性。本文就两者的关系问题分别从两者的内涵概述及相互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缺一不可,相互推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现代化;相互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及概述

马克思主义包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三大部分,具有科学性、历史性和革命性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传统历史文化相结合,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本土化、具体化和现代化的特点。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既引发了中华文明深刻变革,也走过了一个逐步中国化的过程。”[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着力解决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诸多现实问题。从革命战争时期到国内经济建设时期,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基于中国具体国情和阶段性发展的具体实践,借鉴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实践经验和教训,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实际运用的成功经验提升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相关理论成果。在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我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实事求是地分析当时中国革命的现实状态,阐释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在国内经济建设时期,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当代实践相融合,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形成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化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地先后提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理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概述

文化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化”是指人区别于动物、人类社会区别于与自然界的最根本特征,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狭义“文化”排除物质活动及成果,单指精神财富创造及成果。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狭义文化,强调的是“文化”和“传统”的结合即中华民族在中国大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形成的文化,概括为“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点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2]

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如下:一是延续性和创新性。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是延续时间最长,从未中断的文化系统之一。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顽强的传承下来,并历经时代要求不断创新发展,形成周而复始、延绵不绝、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二是多元性和创造力。中国幅员辽阔,多民族共同生活形成的各自独特文化,佛、道、儒等多种思想并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体现了中华民族人民的非凡创造力。三是包容性和同化力。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和包容“舶来品”——外来文化(包括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及西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经过凝聚、同化和转化等一系列复杂过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是历史和时代的选择。马克思主义从20世纪初传入中国,经历了左右倾错误思潮,未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摒弃中国传统文化的惨痛历史教训。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实际,融合中国传统文化,適时提出相应方针政策,进行演变和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实现路径是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入其中,摒弃封建老套思想,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文化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两者之间具有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两者缺一不可,并在中国社会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进程中相互推进,共同发展。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潜移默化地渗透作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吸收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摒弃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落后文化思想和恶习陋俗。二是旗帜鲜明的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促进国家精神的形成和文化理论的进步。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突破固步自封的局限性,朝着正能量的方向不断完善和发展。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数千年来的文化形态和社会意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要义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内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这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拓展大众化传播的方式方法,使得马克思主义从抽象到具体,从复杂到简单,从奥涩难懂到通熟易懂的现代化转变,便于共产党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融合发展。马克思主义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借鉴具有现代化属性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筛选,保留有益于中国实际的理论,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创造性地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发扬光大,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中不能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吸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之路也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引和领航。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2]赵洪恩.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6.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17.

作者简介:刘丹(1982年5月-),女,辽宁省沈阳市,硕士研究生,中级,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关系研究
谈谈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
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分工理论的关系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