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丽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内容之一,课堂上的阅读方式直接影响了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与阅读学习的质量,通过阅读教学模式优化,一方面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鉴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路径
阅读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奠定阅读基础的关键阶段,提高课堂有效性是现实所需。那么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兴趣引导着手,开发创新的阅读引导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阅读魅力,建立持久阅读的动力。同时,阅读教学中保持开放性,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结合,使学生可以深层次思考,同时要丰富阅读情景,在思想情感上实现感悟,从而更好地发挥阅读的价值。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热潮的影响下,小学各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品德素养为目标,教师也相应地转变了一系列教学方式,小学语文也不例外。但不可否认,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依旧被应试教育所影响,教师注重的仍然是快速提高学生在语文试卷上的得分,以此带来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让学生在阅读中遵循一些所谓的答题规律,甚至还汇总了一些固定搭配式的答案来保证学生的阅读得分。这十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影响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因此,学生在这样固定又枯燥的阅读教学环境下,学到的不是阅读技巧,而是得分技巧,学生没有爱上阅读、学会阅读,而是对阅读充满了厌倦和恐惧,以完成任务的态度对待语文阅读。不仅如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经常运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没有针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转变教学方式,教师习惯于根据课本或是文章进行讲解,单一的文字和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课堂,往往让学生被动接受阅读学习,无法真正地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
1、激发阅读兴趣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于新知的理解、内化,思维能力的提升,无法依靠单一的方式来实现,往往需要多种引导模式支持。特别是学生个性化发展较为明显的今天,阅读环境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出现变动,要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创新阅读方式。在原有掌握词汇、语段、理解核心思想的基础上,設置自主探究、开放阅读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可以主动在阅读中了解新鲜的事物川。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爱好,联系学生的生活,以问题为诱导,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引人阅读知识,让学生以浓厚的兴趣更深层次地探究阅读,充实个人的语文思维认知。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首先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爱好和以往认知经验,在阅读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安徒生的经典童话,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多小学生自小阅读童话故事,建立了基础的阅读感知,那么在这种回顾下学生可以找到共鸣,建立阅读自信心。在强烈的阅读动力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带着自己的情感去阅读,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处境。
2、强化朗读教学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朗读作为阅读能力的一部分,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像古诗,现代诗,散文等,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的方式活跃课堂的氛围,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画出文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听听,秋的声音》这一课时,可以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的音频,让学生在听完音频后进行跟读,这一首诗节奏鲜明,朗朗上口,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思考:“作者在文章中绘制了什么样的秋天风景图?”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味,帮助学生攻克学习中的重难点。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思考印象中小兴安岭的特点,紧接着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于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创设阅读情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等内容为学生创设适合阅读学习的教学情境,设置教学情境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够更身临其境,更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感受阅读文章中的内容,进而产生相应的个人想法或看法。通过深入语文阅读教学情境的方式,学生能够逐渐产生对阅读文章的好感与兴趣,逐渐主动融入阅读情境中,逐渐在阅读中自主学习并深深爱上阅读,进而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会理解别人的真实情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例如,在小学语文《巨人的花园》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巨人的花园》中所描绘的内容去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尽可能地还原出巨人的花园中的景象,一方面吸引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中所描绘的内容。基于符合教材内容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合作探究学习,提出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去讨论、去探究、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比如从课文中小小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去感受花园的奇妙,同时,教师需要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文本中找到与花园奇妙相关的词语与句子。设置教学任务后引导组内同学相互讨论,通过讨论去寻找《巨人的花园》中有着什么样的巨人,这个巨人有着什么特点。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前安排好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并根据小组探究情况给小组相应的指导,但注意不可以随便打断学生的讨论或者对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予以否定,只需要观察学生的讨论内容使其不偏离主题即可。小组相互讨论学习后进行小组总结与反馈,汇报所讨论的结果,回答教师所设定的问题,同时给小组思路好的学生以表扬,并给其他学生以激励。
4、完善师生关系
新课标倡导教师进行引导式教学,特别是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与教材产生对话,教师需要同时关注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点拨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进步。
例如,在《鸟的天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大榕树与鸟的天堂之间存在什么联系?”、“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去课文中寻找答案之时,往往有的同学找到了文章的重点,有的同学找到了优美的词句,有的同时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等等。综上,正确看待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打破填鸭式讲课模式,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和思考,做阅读学习的主人。通过引导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适当的、必要的启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方面能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更能够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往往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改进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的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从多个方面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19(37):145.
[2]袁高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文渊(中学版),2019(5):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