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培雅
林清玄说过:“我们总以为老人才有闲情,其实不然,有闲情的人不易老。”真正的闲情如一泓清泉,哪怕走至暮年依旧气定神闲,哪怕奔波半生依旧元气满满。
关于闲情,美女作家安妮宝贝是这样诠释的:“院子里的落花此时被风吹远了,喜鹊清脆地啼叫起来。黄昏时下起一场雨,停息之后,有月光淡淡地爬上树梢。时间这样过去就很好。”
如果说辛苦工作是为了饲养自己的肉体,那么每天花点时间写篇小文,做几道精致的菜,就是喂养灵魂深处渴盼的闲情。人不能太忙,也不能太闲。太忙会没有思考的时间,太闲会养懒了筋骨,疏淡了心性。但是闲情还是要有的,要学会忙里偷闲、闲中得趣。
谢安问王羲之:“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辙作数日恶。”说的是年纪大了容易伤春悲秋,与朋友送别,心里都要难过好几日。可是王羲之却淡然回答:“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翻译过来就是人到中年,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我现在鼓捣着音乐,写着书法,可快活了,还怕后辈小子们发现了来打扰呢!这种对高雅闲情的追求,恐怕也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
清代文学家李渔懂烹饪、善品茶、写戏曲、蓄歌姬,一生很是快活。他写过一本《闲情偶寄》,從养生的角度出发,详细谈论生活艺术,谈论睡、坐、行、立、饮的行乐之法,谈论不同人的行乐之法,谈论不同季节的行乐之法。《闲情偶寄》中,还讲了不少品茶经验。其中,还专门有一节讲如何选择茶具和贮藏茶。闲人闲语,闲出境界。
闲听落花、春水煎茶,闲情其实也是奢侈品。对吾等读书人来说,白天好好读书,书里有我们不知道的;晚上好好睡觉,梦里面有我们想要的,这也是闲情。人静了、心闲了、神定了,好好吃一顿饭,静心地喝一杯茶,在台灯下完成手头的工作,这一日喜乐无恼、这一夜安眠无梦。
云水间、万重山,书一卷、茶半盏。月色之下借着读书清水洗尘,仿佛喝了一场酣畅的酒,赏了一会儿檐上的雪,折了一枝含苞的梅,会了一回深山的友,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