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齐尼·巴依卡: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2021-12-13 13:34吴铎思
中国工人 2021年5期
关键词:拉齐牦牛

吴铎思

虽然已是春分时节,但帕米尔高原上依然是冰封雪裹。与拉齐尼·巴依卡生前一起巡边的队员们,迎着风雪继续巡护在祖国的边境线上。

“拉齐尼在这里走了16年,可以说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都留下了他的足印。”望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护边员库努西·吾斯曼江悲伤地说:“但是他已经回不来了!”

拉齐尼生前是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的一名护边员、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他的家乡,也是红其拉甫边防的驻地,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终年积雪,环境恶劣,被称为“生命禁区”。在大山深处分布着很多通往边境的山口,拉齐尼和队员们常年在这些山口护边巡逻。如今,他已长眠在这里,守护着他魂牵梦绕的边防线。

时光回到2021年1月4日。“来人啊!救救孩子!”中午,喀什大学的人工湖边突然传出阵阵呼救声,正在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循着呼救声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孩子跌入了人工湖的冰窟。

拉齐尼没有丝毫犹豫,马上冲上冰面展开救助。然而,他没有想到,冰面太薄,施救时突然坍塌,拉齐尼跌入水中,刺骨的冰水很快浸透了他的衣服,迅速消耗着他的体能,但拉齐尼仍拼尽全力把孩子托举出水面。十多分钟过去,孩子成功获救,托举起孩子生命希望的拉齐尼却没能斗过冰湖里刺骨的严寒,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拉齐尼虽然走了,但他乐于助人的桩桩往事,一直在当地口口相传。拉齐尼曾多次荣获国家和新疆道德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優秀护边员等荣誉称号,2020年10月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同年11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21年3月,中央宣传部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三代护边

拉齐尼家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这里有一条我国和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的边境线,全长888.5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一半,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

“一头牦牛,三代护边”,拉齐尼一家祖孙三代都是优秀护边员。几十年来,慕士塔格峰和艰险崎岖的千里边防线见证了他们一家三代人守边护边的感人事迹。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之初,红其拉甫边防连随之成立。正值隆冬,面对一片冰天雪地的红其拉甫,马上要执行巡逻任务的连队官兵犯了难,这次巡逻的目的地是吾甫浪沟(塔吉克语,意为死亡之谷),路上经常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往返一次需要3个月时间,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向导,人生地不熟的他们将寸步难行。

这时,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自告奋勇,为连队当向导。他们随身带着三样东西—水泥、油漆和馕,开始了漫漫征程。饿了,就吃口馕果腹。到了界碑,大家用水泥修补损坏的地方,用油漆刷新描字,而后敬礼、宣誓。此后的23年间,经验丰富的凯力迪别克坚持义务带领边防官兵巡逻,他总是骑着牦牛走在队伍最前面,以便及时发现危险。

1972年,年迈的凯力迪别克走不动了,他的儿子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主动接过父亲的“接力棒”,与连队官兵一起爬冰卧雪、戍边巡逻。其间,为挽救战士的生命,巴依卡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04年,当了38年义务巡逻向导的巴依卡又把“接力棒”交给了儿子拉齐尼。他拉着拉齐尼的手说:“边防官兵日夜巡守边境线,使祖国的边关得以安宁,牧民得以安居乐业。我给他们带路只是做了塔吉克族边民应该做的事。现在我走不动了,你要把我走的路延续下去。”刚从部队退伍的拉齐尼继承父辈使命,成为第三代护边员。

同年8月,拉齐尼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深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和使命光荣,凭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满腔挚爱,守卫着帕米尔高原这片净土,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誓死捍卫着国家尊严和每一寸国土,他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赞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一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一座毡房就是一座哨所,拉齐尼一家将守边事业代代传承。70多年来,拉齐尼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多次说:“没有国家安全,哪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千里边防生死情

“护边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边疆和平,哪有我们牧民的幸福生活。”多年来,爷爷和父亲的教诲深深地印在拉齐尼心里。

巡边的路并不好走,在中巴边境的重要通道吾甫浪沟一带,每次巡逻都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达坂,还要80多次蹚过刺骨的冰河。高原巡逻路上,还会不时遇到各种各样的险情。

2011年11月,巡逻路上,突然天气骤变,鹅毛般的大雪纷纷落下,积雪把牦牛都埋没了。一名战士行走在队伍最前面,不慎从牦牛背上摔下来,掉进雪洞里,战士们赶紧前去救援。周围的冰雪还在不断垮塌,拉齐尼只身爬到雪洞旁边,不顾寒风刺骨,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这名战士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战士得救了,拉齐尼却被冻得不省人事,他被送到县医院急救了3个小时才挽回了生命。痊愈后不久,他又骑着牦牛给巡逻的官兵们带路去了。

2012年9月1日,在海拔4639米高的一处悬崖边,1名战士骑的牦牛突然四处乱窜,拉齐尼帮助战士们将牦牛稳住,他自己因为牦牛鞍子肚带断裂,摔倒在冰河里,被河水冲出十几米远。

2013年9月,巡边队经过乱石滩断崖时,发生山体滑坡,曾经巡逻的标记和路都没有了。大家一筹莫展,拉齐尼请官兵原地休息,自己前往峭壁探路。谁料山上落石将他砸晕,鲜血直流。官兵们赶紧抢救、给他包扎伤口。拉齐尼清醒过来后,官兵们劝他回去,他坚决拒绝了:“这是任务,绝不能因为我的一点小伤耽误了巡逻。”

……

在拉齐尼十多年的护边路上,这样的危险时刻太多太多,但他从来没有想过停止巡逻的脚步,他把为国守边当作自己的终生事业。

说起拉齐尼,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边境派出所副所长阿布都贾米·龙吉克说:“巡逻的时候每次看到界碑,拉齐尼都会去擦干净。颜色浅了,他专门带油漆去描红。‘中国这两个字永远在他心里,也永远在我们心里。”

拉齐尼生前多次带着儿子拉迪尔·拉齐尼来到国门和护边一线,让他从小感受护边守边的精神力量。拉迪尔说:“我爸爸是一个英雄,我长大要当像他一样的人。”

16年的巡逻路,拉齐尼和边防官兵结下了深厚情谊。每当说起边防官兵对他们的帮助,拉齐尼总是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她致富;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生前常常说的一句话。

护边的伙伴“牦牛”

这条边境线是我国唯一只能靠牦牛出行的巡逻线,往返一次要花3个月。高原山地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夏季常常“一日过四季”,雨雪冰雹轮着来,若想在这种环境下做好护边工作,“雄鹰”也需要好帮手。牦牛被誉为“高原之舟”,它食性广、力气大、善爬山、耐高寒。牦牛成了拉齐尼的“战友”。

参与巡边的牦牛必须是牦牛中耐力好、性格温顺坚毅的,每天在山上行走,才能逐渐承担重任参加巡边队伍。在陪伴拉齐尼的牦牛中,有一只白牦牛陪伴他巡边5年,让拉齐尼无比怀念。

2014年9月26日,从第一次巡边就跟随拉齐尼的白牦牛像往常一样背着巡逻队的给养踏上巡边路,却在过最后一条河的时候被石头卡住。挣脱中,白牦牛倒在河里,不能动弹。拉齐尼和战士们把白牦牛抬到岸边,仔细查看、观察,发现白牦牛的腰断了。打针、敷药、喂草……经过一夜的照顾,白牦牛还是不能站起来。

巡边队要返回,白牦牛却走不动了。拉齐尼抱着白牦牛失声痛哭,官兵们也难过地流下了眼泪。拉齐尼抱着白牦牛告诉它:“实在没有办法才不能带你回去,你要在原地慢慢恢复,等腰好了一定要自己回来!”

临走前,拉齐尼把很多草放在牦牛身边,边哭边回头,期待白牦牛能好起来。然而,当拉齐尼再见到白牦牛时,已经是一年后巡边路上白牦牛的尸骨。拉齐尼说:“我失去了一个好伙伴,但是白牦牛的死值得,他是好样的!”这头白牦牛对于拉齐尼而言,是他出生入死的亲密战友,也成了他多年的隐痛。

2020年10月2日,应邀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5周年大庆的拉齐尼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刚到乌鲁木齐的那天晚上,在宾馆里,我又梦见了我的白牦牛,6年了,我经常梦见它……”

70多年来,拉齐尼一家三代的足迹遍布帕米尔高原边防线,累计巡逻700多次,行程3万多公里。这其中,先后有10余头牦牛累死在巡逻路上,9头牦牛受了重伤,他们一家却多次拒绝部队的补偿。

“帕米尔雄鹰”,一路走好

拉齐尼虽然走了,但他乐于助人的桩桩往事,一直在当地口口相传。

“有一次,连队要去边境巡逻,由于积雪覆盖,无法步行,只能骑牦牛,拉齐尼在严寒中跋涉三天,喝冰水、啃硬馕,找来了20头牦牛。”

“2007年,几名到红其拉甫旅游的游客,因道路湿滑不慎翻车,拉齐尼得知后立即组织人员开展救援,成功将伤者送到了连队卫生室。拉齐尼告诉大家生命高于一切。”

2019年1月的一天深夜,西尔江·塔西坎迪的母亲突发胃病。他家住在冬牧场的毡房,离村子有27公里路程。凌晨2点多,拉齐尼找了一辆车把西尔江的母亲及时送到了医院……

2018年,拉齐尼有了个新身份—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此后3年,他围绕民生话题积极建言献策,共提交了12份议案。

过去,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辖区范围内,边境线上的护边员数量很少,点多面广、防控任务繁重。为此,拉齐尼提议适当提高护边员待遇,扩大护边员队伍,加强边境管控。

拉齐尼的议案很快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近年来,当地护边员人数增加,定期轮休倒班、待遇提高,边境基础设施也得到极大改善。巡逻线建起了执勤房,护边员再也不用风餐露宿。巡逻队配备专业的巡逻车、对讲机、望远镜和卫星电话,改变了过去“巡边靠走、通信靠吼”的巡边方式,边境管控水平大幅度提升。

此外,拉齐尼还格外关注护边员的社保和医疗问题,真正让护边员队伍“留得住、守得住”。

2020年6月,拉齐尼正式担任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为了更好地履职,把民众心声带到两会,他走遍当地农牧区,关心家乡建设与发展,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塔吉克族牧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对生活都充满信心,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巡边队伍。

如今,边境線上还会有骑着牦牛巡边的队员,但再也不会出现拉齐尼的身影。

拉齐尼的家人、朋友和曾经得到他帮助的乡亲们,以及他所在培训班的老师同学,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他们熟悉的那个忠诚正直、谦逊善良的拉齐尼就这样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守边护边事业和挚爱的亲人。

拉齐尼的父亲说,自己并不意外拉齐尼的救人壮举,全家人都为他感到骄傲。拉齐尼13岁的女儿含泪说:“我知道,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这样选择,这就是我的爸爸。”

虽然拉齐尼离开了大家,但巡逻的队伍和巡逻的脚步从没有停息。在拉齐尼曾经巡逻的边境线上,护边员们会把队列空出一个位置。他们说,有他在,无论地形多么险峻都不会怕。今后的路,我们依然一起走。

英雄已经离去,但他似乎并没有走远。因为,千千万万个像拉齐尼一样的护边员,如同一只只雄鹰永远翱翔在祖国万里边防线上。拉齐尼昔日的同事创作了一首诗歌,以此纪念这位心中的英雄:帕米尔的晨曦,是您飞翔的起点。慕士塔格顶峰,是您驻足的地方。云端守边的“帕米尔雄鹰”啊,请带上我们的思念,继续展翅翱翔……

怀念我的班长拉齐尼

他是“铁人”

讲述者:吐尔迪·卡比力,2006年加入护边员队伍

2013年,当巡逻到“死亡之谷”吾甫浪沟时,我突然头疼难忍。拉齐尼立即叫来随行军医,又倒水又喂药。当我半夜醒来时,发现他就坐在我身边。第二天,因为两头牦牛跑散了,头天卸下的物资需要人背,他硬是背起其中最重的包袱,一口气走了200多米,像“铁人”一样。

2019年的一次巡边,还有两公里的路程就到目的地了,可过河的时候,牦牛踩到他的脚了,脚趾盖都被掀了起来,鲜血直流。我们要背他,他说什么都不愿意,自己到河边洗了洗伤口,一瘸一拐地走到了终点。

他像“超人”

讲述者:夏克尔·吾斯曼江,2007年加入护边员队伍

在拉齐尼心里,做好巡边护边是第一位的。一次,边防连巡逻急需牦牛,他毫不犹豫地去找。很多人不知道,寻找牦牛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因为散养的牦牛漫山遍野地跑,不仅要找到自家的牦牛,还要找到强壮、可用作巡边的公牛,不论远近,再一头一头拉回来。他像“超人”一样,做到了别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3天后,他赶着30头牦牛回来了。

他是“快乐使者”

讲述者:艾山夏·曼扎尔,2007年加入护边员队伍

拉齐尼是个性格开朗的人,和他在一起大家总是笑声不断。有他在,艰辛、枯燥的巡逻也会变得轻松。

一次深夜,我们在巡逻中遇到了暴雨,大伙儿赶紧搭起帐篷。拉齐尼让我们进帐篷避雨,他自己则坚持留在外面,看管会被惊吓得四处乱窜的牦牛。清晨,他钻进帐篷,手里捧着一坨毛茸茸的东西,神神秘秘地让大家猜他抓到了什么。“猫”“羊”“狗”……大家猜测着。当他展开给大家看的时候,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原来,夜里他被淋成了“落汤鸡”,帽檐上原本有型的羊羔毛被水泡得软巴巴,彻底没了形。笑过后,我们又精神抖擞地开始了新一天的巡逻。

猜你喜欢
拉齐牦牛
牦牛场的雪组诗
Yak of All Trades
The Cats of Roxville Station (Excerpt X)《罗克斯维尔火车站的猫》(节选十)
拉齐尼?巴依卡:帕米尔的雄鹰
The Cats of Roxville Station (Excerpt IX)《罗克斯维尔火车站的猫》(节选九)
拉齐尼·巴依卡:永远的“帕米尔雄鹰”
《罗克斯维尔火车站的猫》(节选三)
《罗克斯维尔火车站的猫》(节选一)
牦牛高效养殖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