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伟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在“四个自信”中提出我们要“文化自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等各领域。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优秀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文明演化汇集而成,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我园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有效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将和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美德、传统节日、传统游戏、传统风俗、传统艺术等贯穿于幼儿园教育教学之中,结合我园正在进行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幼儿情境主题活动创生研究”,在环境创设、课程设置、特色活动等方面将民间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全方位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根的中国娃。
环境是幼儿隐形的老师,对幼儿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园注重让幼儿亲身参与创设充满民族文化气息的环境,为幼儿营造和谐发展的操作机会及精神氛围。
1.园所环境
我园每年都会利用有限的资金进行环境优化。我们精心设计,利用走廊过道、公共区域,打造充满民间文化气息的园所环境:入园过道、拐角处用芦苇、树枝、瓷坛等具有本土特色的自然材料组合成幼儿作品陈列台,一步一景;二楼的艺术乐高墙,上半部分是充满我市本土特色的装饰,下半部分是幼儿游戏的乐高墙面,中西合璧,别有风味;一楼、二楼走廊的葫芦、伞面、彩绘、折纸等吊饰均体现出民间传统文化的韵味……走进幼儿园,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息就会扑面而来。
2.班级环境
班级教师平时注重收集各种自然资源,包括鹅卵石、喜糖盒、芦苇棒、小树叶等等,并鼓励、带领幼儿共同打造班级环境,让每班的环境创设都体现出民间文化情怀:绘制的脸谱作品成为班级吊饰,刚剪下的笑脸娃娃贴在了窗户上……每逢传统节日,活动室里更是充满节日气氛,元宵节的汤圆、灯笼,中秋节的月饼、玉兔,端午节的粽子、菖蒲,特别是春节前的对联、福袋……幼儿每天生活在其中,目之所及,怎能不被感染。
3.专用室打造
我园是一所创办二十多年的省级示范园,本着将空间还给幼儿的理念,克服园所用房紧张、空间狭小的现状,将原二楼大仓库改造成美工室,改造完成后美工室的面积从原来的18平方米扩成50平方米,大大满足了幼儿活动的需要。在美工室里分区设置了剪纸、泥塑、扎染等多个富有民间艺术特色的美工区域,為我园幼儿近距离接触祖国博大精深的民间艺术打造了一方新天地。
“一日活动皆课程”,由于幼儿园课程选择的自由度相对较大的特点,我园教师摆脱了固有教材的束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广泛收集适用于幼儿的课程资源,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动足了脑筋、下足了功夫。
1.注重民间文化课程的渗透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会有意识地结合节日、节气选择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课程之中,受众不仅是我们的幼儿,对家长同样如此。比如在家长开放日及幼儿园大型开放活动中,由点及面,将民间文化渗透到各个方面,开展了多种活动。如:小班社会活动“红红的喜蛋”、中班韵律活动“猴子学样”、大班综合活动“十二生肖”等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集体活动及区域游戏不仅吸引了幼儿,也同样引起了家长的关注。每学期幼儿园都会根据民间文化开展课程研讨,从“欢乐中国年”“浓情庆端午”等园本课程,到各具特色的班本课程,我们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收获着一颗颗对民间文化充满热爱的童心。
2.注重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
在班级创设区域游戏活动时,教师们都会设置1-2个体现民间文化特色的游戏区域,如体现民间工艺的“印象青花”,反映民间婚嫁的“花嫁喜铺”,充满民间美食的“中华点心铺”,具有文化格调的“小小茶庄”等等,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气息。在平时的游戏活动特别是户外游戏的时间里,有趣的民间游戏更是成为了幼儿的最爱,丢手绢、滚铁环、舞龙、跳房子等等,就连难度较大的棍式踩高跷也被幼儿拿下,趣味无穷。除此以外,午餐、起床后的过渡时间里,教师们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翻花绳、挑小棍、五子棋……既满足了幼儿玩游戏的需要,又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教育目标。
3.注重班级特色课程的创设
围绕传统文化,每周五的下午我园班班都会开展特色课程,学期初始教师们就会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订班级特色课程计划,有序组织幼儿开展剪纸、折纸、翻花绳、童谣吟唱、民间游戏等民间文化特色活动。这些班本特色课程有计划、有过程、有总结、有成效,特别是在学期末全园特色展示活动中,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亮眼之处,也更加激发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播撒民族情怀的教育在我园除了体现在班级之中,幼儿园更是精心打造了系列特色活动,采用多种形式,不断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播途径。
1.升旗仪式
每周一我园都会举行全园师幼参加的升旗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共同注目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充满仪式感。接着,由一位教师或者幼儿进行国旗下讲话,内容从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到传统美德、文明礼仪等,涵盖面极广,旨在用这样的方式,用这些内容,用一个个火种点燃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2.社会活动
幼儿是小小社会人,我园教师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利用一切资源让幼儿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有关民间习俗的体验,从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每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幼儿开展各种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社会活动,如参观风筝博物馆、珠算博物馆,开展中秋月饼义卖活动,重阳节和社区爷爷奶奶联欢、元旦亲子表演活动、去大华楼做包子……丰富的社会活动拓宽了幼儿的视野,也让他们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3.童音稚语
在举国同庆的国庆节到来之际,我园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全园“红歌会”,以班级为单位用歌声献礼祖国妈妈,幼儿演唱的《国旗国旗多美丽》《歌唱祖国》《我爱北京天安门》等富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歌曲,稚嫩而深情。教师们也参与其中,和幼儿一起唱出了对祖国妈妈的热爱。对于幼儿喜爱的民间童谣、童话故事,我们也为其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每年分年级组举行童谣吟唱、成语故事会等活动。这样的活动每年均会在南通电视台、《江海晚报》等媒体予以报道,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4.游艺活动
民间趣味亲子运动会也是我们的“保留曲目”,幼儿和家长玩着有趣的民间亲子游戏,在走跑跳跃中体会着浓浓的亲子之情。大家跳起了长绳、滚起了铁环,在场的成人们都不由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疫情期间,这项活动改在了线上,教师将收集的民间游戏发布在班级群,供幼儿和家长在家进行游戏,再上传至群共同分享,幼儿和家长玩得不亦乐乎,增进了亲子间的互动。
“路漫漫其修远兮”,培养具有文化根的中国娃绝非一朝一夕可成,我们将努力让我园幼儿从小浸润并受益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在他们心中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