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一
【摘 要】目的:层级护理管理在提高冠心病(CAD)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择取到院CAD患者60例,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层级护理管理。分析护理质量、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治疗后相对比,观察组生活质量、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显著偏高(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层级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增加生活质量,优化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层级护理管理;冠心病;护理质量;生活质量
CAD是由冠状动脉狭窄、阻塞或功能改变引起的心血管疾病[1,2]。疾病和与生活水平提高有关的疾病的频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是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必要先决条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减少心绞痛和再发病的风险极为关键,而鉴于社会支出增加和人类健康需求增加,传统模式中护理形式难以实施[3,4]。在护理领域引入护理人员高层次且基于岗位职责不同领域的多层次管理模式,为护理领域管理带来新思路[5]。本次研究选取我院60例患者分组实施层级管理,观察其效果。
1.1 一般资料
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P>0.05),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管理:护理人员增强与患者的沟通,采取面对面、微信、电话等方式进行,并在医院门诊张贴宣传画等形式向患者科普CAD疾病、病情,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消极态度和对疾病的积极反应。使用药物时,应将其作用时间、治疗病症和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并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服药。一旦心脏病发作,指导患者使用硝酸甘油,对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实施观察,并实施确定药物可能造成的肌肉和肝脏损害。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层级护理管理,具体如下。
1.2.1 结构原则:与我院护理人员现状结合,根据护理人员的年龄、患者、工作时间、临床能力等方面实施分层次处理,划分为N0~N4层次。保证N0~N4层次的护理人员有着不同的护理任务和职责。N2~N3护士负责重症冠心病患者,N1、N0护理人员主要对轻症患者实施帮助。在护理人员换班时,做好工作衔接,以保证护理的连续性。
1.2.2管理方法:在护理人员管理方面,N4护理人员的首要任务是评估和监测一般护理的实施情况,及早发现护理中的问题并制定适当的措施;N2、N3护理人员是整体护理主要使用者,包括制定护理方案和制定护理人员工作操作内容;N1~N0职责是执行特定护理要素,将患者、医生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与适当护理实施联系起来,以及主要负责巡回查房、对患者实施检查、引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等。
1.2.3 班次安排:为减少交接班次数,可将APN班次模式设为主要排版模式,即A、P和N班;班次3人一组,值班超过6人并结合具体护理情况实施适当调整。
1.2.4 团队培训与考核:逐步管理后,将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和考核落实到护理人员层面和个人情况,并根据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情况进行评审。
1.2.5 调整待遇:包括护士人数、满意度等方面与其酬劳、职称评定、业务晋升等方面挂钩,以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方法调节护理难度。
1.3 效果判定
1.3.1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自制护理质量调查表,调查患者护理质量,每总分0分~100分,分数与护理质量呈正比。
1.3.2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①不满意;②满意;③非常满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3.3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生命活力、感情因素、总体健康和活动能力等8项内容,每个项目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护理质量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水平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躯体疼痛、生活活力等评分相比,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疼痛、生活活力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冠心病为心内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的缺陷是各种各样的动脉导致管腔堵塞,导致心脏病发作和心肌缺氧[6]。冠心病嚴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根据2008年第4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估算当时全年龄段的冠心病患病数约为1 031.6万人。PCI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治疗方法,它能打开阻塞的血管,恢复血流,增加患者的生存机会。PCI术后强度因子、血小板凝聚等。可能导致患者术后腿部出现血块,或腿部变窄,导致急性动脉丢失、心脏功能受损、动脉缺血加重[7]。基于这种临床需要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临床相关错误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