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佳琪
摘要:当代教育形式趋向于多样化、专业化、成熟化。特殊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分支,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但是特殊教育领域中声乐教学方面的研究仍有欠缺。视觉障碍儿童作为特殊儿童的主要群体,由于其生理条件的特殊性,在音乐的学习方面相较于其他特殊儿童更有天赋。本文主要从声乐教学的角度探究声乐教学法对视觉障碍儿童的声乐学习、身心成长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视觉障碍 特殊教育 声乐教学 音乐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2-0108-03
视觉障碍儿童由于视力缺陷,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听觉、触觉与记忆力往往超出常人,因此对学习声乐也具有有利条件。声乐艺术在音乐艺术教育中占重要的比重,在声乐教学中采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和独具一格的教学法,不但能够使视觉障碍儿童能够轻松掌握音乐的基本内容,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想象创造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对音乐的记忆、理解和想象力等训练,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改变他们对人生消极或者偏激的态度,提高心理健康的程度。在教育实施过程中,需要重视音乐教育等高层次的素质教育,促进开发形象思维,帮助提高创造能力,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特殊教育已经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对于视觉障碍儿童心理方面、学习能力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是音乐方面的研究没有得到一定的重视。目前关于特殊教育音乐领域的研究层出不穷,连赟主要从特殊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相关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并对中国特殊音乐教育从古至今的历史现状进行全面分析论述,对当今世界特殊教育和中国特殊音乐教育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对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在未来如何健康发展进行了探讨;邵玲凌主要考察的是邯郸地区的视觉障碍儿童,通过声乐教学,使视觉障碍儿童从心理、生理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荀丽玲主要对视障儿童音乐教育的教育意义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以上研究大多数是关于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方面的现状以及如何改善音乐课在特殊教育课堂中的地位的研究,对于视觉障碍儿童声乐方面的研究涉及较少。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省府,2018年全市共有特殊教育学校7所,1所为其他部门办学,全市5个共30万以上人口的旗县全部设立了特殊教学学校。全市残疾儿童入学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大多数的特殊教育学校,音乐课往往是被忽略的课程,对于视觉障碍儿童学习声乐的途径多数都是以合唱课为主,得不到专业性的训练,只是以培养兴趣、丰富课外生活为主。因此笔者通过一对一的小课对某视觉障碍儿童进行声乐教学,运用柯达伊、奥尔夫等教学法使视觉障碍儿童在声乐方面能力水平得到提升,并且通过以上教学法帮助视觉障碍儿童的全面发展。
一、视觉障碍儿童定义及特征
(一)视觉障碍儿童定义
视觉障碍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视觉器官(眼球视觉神经、大脑视觉中心)之构造或技能发生部分或全部之障碍,经治疗仍然对外界事物无法(或甚难)作视觉之辨识而言。它包括盲和低视力。
(二)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
视觉障碍儿童和普通的儿童心理发展有相同的规律,两者发展速度却不相同。由于其特殊性(环境、生理条件等)导致视觉障碍儿童有其特有的心理特征。其特征表现为:生活上过渡地依赖他人、性格孤僻、自卑,与他人沟通有障碍等。
(三)视觉障碍儿童的生理特征
由于其视力的局限性,通常会引起身体运动方面的技能,其中大部分的视觉障碍儿童会出现身体移动不便、身体肌肉发展的不平衡,因此行走的时候会出现行动迟缓、笨拙等现象。由于其语言的学习主要是靠听觉的模仿,导致语言功能发展迟缓,有的发音不准或口吃、颤音等。
二、视觉障碍儿童学习声乐艺术的教学方法和意义
(一)教学方法
通过对视觉障碍儿童的声乐教学,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呼吸机能训练、发声技巧训练、声乐作品演唱训练。
1.呼吸训练
学习声乐,不论是普通儿童还是视觉障碍儿童,第一步都应该从呼吸训练入手。由于不同的视觉障碍儿童拥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导致其对于语言的理解、学习方面等能力存在差异,因此笔者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引导。对于嗅觉敏感的孩子,可以通过询问“你有没有闻过花香?你是如何闻花香的?”等类似问题进行引导教学。本文调查列举的对象高靖宇没有类似的经历,因此该方法对她没有明显效果。教学过程中发现,她属于触觉比较敏感的学生,笔者引导她触摸笔者的腹部,感受正确呼吸的方式,再让她触摸自己的腹部去感受自己的呼吸方式,经过反复训练和引导,让学生最后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在之后的训练中要不断加强对气息的要求。
2.发声训练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之后,就要进行发声训练。高靖宇属于听觉和音乐感觉灵敏度较低的儿童,因此,笔者针对这种类型的儿童首先要求她进行模唱,先唱唱名,有了一定的音准概念之后再进行发声练习。对于刚接触声乐的儿童,要进行打嘟噜和哼鸣的基础训练,对于打嘟噜训练,部分儿童无法完成,故需要老师要进行选择性的教学。基础训练之后进行元音的训练,先用“u”和“o”这样的元音更有利于让学生找到气息和声音管道,在发声的时候,笔者发现她会出现“盲态”,例如出现身体左右摇晃站不稳,唱歌用力时眉头紧锁、表情狰狞等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響唱歌的状态。因此,笔者在上课过程中会不断强调微笑,眉毛舒展,由于她们看不到自己的表情,所以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学生能达到的效果和预期的效果会有差距,但是笔者并没有刻板地强求,总是强调会使障碍儿童产生抵触心理,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训练。在发声的过程中,笔者采取音乐教学法的形式,让她感受发声的韵律和身体的韵律是一致的,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她的盲态,还能使她的音乐感觉得到提升。
3.作品演唱
作品演唱我们又分三个步骤:唱谱子、读词、演唱歌曲,这三个部分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每一部分缺一不可。
(1)唱谱子
对于本文的研究对象高靖宇同学,唱谱子的能力相对较差,记忆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重复多次才能大概掌握,对于这一类型的儿童,笔者会提前把旋律录好给家长,要求家长督促学生课下充分预习,课上挑选一些复杂的节奏和旋律进行单独的训练,这不仅能够锻炼她的记忆能力,还可以节省上课时间。
(2)读词
音乐作为当今教育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共通的语言,歌词是演唱一首歌曲的基础和本质,教师在教授学生唱歌之前应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歌词,并对歌词中一些元音和辅音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感知到歌词中所蕴含的情绪和情感。高靖宇与其他视觉障碍儿童相比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因此在读词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声音小,大多数是使用口腔发声,因此笔者教导她把所有的字说到前牙上,用这种感觉,引导她说话尽量靠前。经过多次的训练和纠正,学生说话吐字比以前更加流畅清晰。运用这种训练方式,可以使那些语言能力发展迟缓的孩子,在语言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3)演唱歌曲
完成上述两项进展后,最终目标是让她能够完整的演唱作品。把上述两项任务合二为一,可以锻炼学生知识快速整合的能力。笔者会先从小的乐句演唱再到乐段的演唱对她进行教育,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重复演唱后学生大体掌握了歌曲。演唱不仅需要重视“唱”,“演”也是重要的部分。高靖宇的音乐感觉较差,笔者通过讲述曲目的内容含义,逐句分析演唱者表达的音乐色彩,演示如何区分演唱过程中的强弱对比,该方法同时考验老师的表达能力和音乐感觉,老师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歌曲内容的框架。笔者认为,“演”对于视觉障碍儿童非常困难,即便是普通儿童学习起来也较为吃力,即便如此,老师依然要强调“演”的重要性,音乐感觉会随着人的社会经历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现在完成困难的事情经过长期的训练也会获得成功,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展了知识领域,想象力也会不断提高。
(二)意义
1.增强心理健康
对于视觉障碍儿童来说,大多数是心理发展有缺陷,由于生理条件的不足,会导致他们在生活中体现一种极度不自信,导致在学习、生活方面受到极大的影响。在当代,不少的教育研究者都很关注特殊儿童的心理问题,例如最近新兴起来的音乐治疗,对于特殊儿童的心理帮助有很明显的成效,通过音乐作为媒介,让特殊儿童降低心理上的防线,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生活中,能够让他们产生心灵上的互动,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声乐作为音乐治疗的一种手段,视觉障碍儿童可以通过唱歌与别人拉近距离,可以降低他们对外界生活的抵触情绪,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使心理不断地强大起来。
2.补偿生理不足
(1)矫正“盲态”
由于视觉障碍儿童特殊性,因此在生活和成长的过程中,儿童由于没有安全感,会出现一些应急反应,例如在走路、聆听、吃饭等行为中往往会出现缩颈、低头、弓腰、碎步等一些异于常人的行为举止,以及“经常性按压眼睛、挤眉弄眼、晃动身体、盯住有亮光的地方、低头自言自语等一些行为”,这些姿态和行为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矫正的话,最终会形成我们常说的“盲态”。在声乐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他们跟着节奏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身体律动,这样不仅能使盲童声音上得到一定的放松,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视障儿童“盲态”的预防和矫正都可起到积极意义。
(2)语言能力的完善
视觉障碍儿童对语言的学习仅仅是靠听觉来辨识,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他们只能靠听觉,看不到嘴型上的变化,这样会导致发音不准或口吃、颤音等。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嚴格要求语言、咬字方面,不断教学生正确的吐字方式,因此,声乐学习可以更好的完善学生的语言能力。
(3)感知觉功能的训练
视觉障碍儿童主要依靠的就是听觉和触觉。在声乐教学中,学生会听钢琴的音准来矫正自己的音准,并且,在发声和唱歌的过程中还会有节奏的训练,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觉敏锐程度;其次,学习声乐更重要的是欣赏音乐,多欣赏音乐可以让学生的专注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
3.“育人”作用
声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手段。情感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孩子对于音乐美的追求,而且还能对孩子达到人格方面的教育,因此声乐教学中的情感教学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会让学生演唱不同风格的作品,可以尽情的抒发感情,通过情感的方式达到育人的效果。多欣赏声乐作品,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陶冶他们的情操,可以通过音乐来调节疲劳和不愉快,以此提高他们之后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教学生演唱唱《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这类歌曲,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让他们从小就热爱祖国,在声乐的学习中,把德育贯穿进去。
笔者在对学生高靖宇的授课教学过程中,发现声乐教学能够从多个方面改善视觉障碍儿童的能力甚至缺陷,比如:“盲态”、想象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这些能力在声乐学习中会有很大提升。视觉障碍儿童的声乐授课对于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需要足够的耐心使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表述,使学生充分理解。同时教师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不同的视觉障碍儿童会存在不同的问题,这需要教师能够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多角度的解答。授课过程中进行鼓励教育,使学生在接受自己的特殊中建立自信,用健康勇敢的心态来面对他人、社会和未来的生活。
三、结语
在对视觉障碍儿童开展一对一声乐教学的实践中,笔者通过采用上述的教学方法,使高靖宇同学在声乐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演唱的过程中,从最初的自卑、说话声音小到现在可以独立、完整地完成一首声乐作品。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视力障碍儿童的声乐教育要针对于不同的对象进行研究,因材施教才能使视觉障碍儿童达到记忆、理解和想象等方面的训练。针对于目前的现状,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方面可以得到改善: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可以适当增加相关音乐教育课程以及对相应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应用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针对不同障碍儿童制订不同的教学方式,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音乐课程来对其心理和生理等方面全面发展,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连赟.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历史与现状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2]邵凌春.视力残疾儿童的声乐教学方法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3]荀丽玲.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意义探寻——以视觉障碍儿童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1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