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如何让城市闪光,闪耀独特的风采,已然是一道不可绕过的课题。放眼世界,各国在城市形态、城市管理方面可能逐渐趋同,但文化的差別,赋予了城市独特的面貌。独特的城市文化,让我们能够一眼认出其独特魅力。那么上海呢?是不是一座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呢?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上海将于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所谓卓越的全球城市,不仅是全球资源战略性配置的地方,同时也应该是全球各类优秀文化产品被广泛提供与消费、充满文化吸引力的人文之城。如何能够达成这个愿景呢?需要有识之士贡献智慧。于是,“卓越城市的文化赋能”之命题,便成为学者们探讨的焦点。
在探讨卓越城市的独特性之前,首先要探讨其全球性。有位著名的海外电影学者从某部电影(斯派克·琼斯的《她》)入手,阐述了“跨功能全球城市”的概念。这部电影将平淡无奇的功能型城市洛杉矶,与上海之间进行了平滑的变形与融合,无缝编织了一个合成的“全球城市”。《她》在将浦东作为“洛杉矶”使用时,通常避免使用标志性建筑,让浦东提供“纹理”,而非足以识别的场所。这可能是理解《她》片所设想的全球城市的关键:这部影片将浦东作为一个全球城市——所谓“全球城市”,是指由于一些明显的因素,成为全球经济体系重要节点的城市,这些城市的触角和参照体系超越了单个国家。《她》是电影对上海现在已经成为终极的跨功能“全球城市”进行暗示与表现的一个完美案例。用电影来暗示和佐证上海这座城市的“全球性”,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上海的“文化赋能”。
当然在“全球性”之外,如何让上海更具独特性,是学者们重点关注的话题。有学者从“史与远方”的角度切入,阐述“强化上海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性,认为一个城市要有未来,首先要搞清楚城市的过去,一座城市如果有深远的历史,极有可能拥有更广袤的未来发展空间。1986年上海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个命名,不是空穴来风,根据考古,上海的文明史源远流长,上海这座城市从青龙镇开始,就可以跟现代化一词相连接。今天讲全球城市、世界城市,不能不讲上海的历史。只有把历史讲透了,捋清了,才能更好地把我们的目光伸向远方。这是很有见地的观点。
也有学者从“加强全球传播力”的角度论及“卓越城市之文化赋能”,并提出解决“三个发力点”的问题:一是现代语境,二是国际表达,三是市场博弈。以往我们往往不是通过文化消费来实现文化交流,因此我们的文化产品往往在国际上走不深、走不远、走不久。如果没有消费,生产是无意义的。文化消费既是文化产业的起点,又是它的终点;既是它的起始动力,又是它的终极目标。一座城市它的文化差异和文化消费,是城市文化生存的两翼,比翼双飞才能使这座城市的文化生态保持平衡,才能使这座城市真正展翅翱翔。文化消费水平成为衡量一座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成为衡量一座城市市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杆。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城市硬件的建造是容易的,而城市软件的铸就,却是极其不易的,它需要积累、沉淀、谋划、创新,酿就文化赋能。
此外,“全球城市的邻里街区”命题的探讨也受到关注,因为这关乎城市软实力。邻里街区、邻里社区是城市的细枝末节,可能不如地标建筑显眼,但是它对国际游客或外籍居住者而言,却传递出一种更具吸引力的东西,那就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独特氛围,这种氛围展现出来的效果更胜于全球性的地标建筑物。这样的社区是“有机”的,也就是说自然生长的,即便有所规划,也是在城市原有的街道街区当中长出来的。这样的邻里社区能够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是可以传播投射到世界舞台上面的。
凡此种种对“卓越城市之文化赋能”的探讨,都是极具价值的。这样的有益探讨,本身也佐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无论她是否已经完美,但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