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设计教学思考

2021-12-13 16:36李敏
民族文汇 2021年5期
关键词:提高效益单元整体教学道德与法治

李敏

摘  要: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的最大优化的组合,这样可以避免知识传授中的无效重复,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现阶段的教学与原来的教学模式相比,单元整体教学更加注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现在的教育,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转变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找到从容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教学策略;提高效益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突出时代主题,彰显家国情怀,重点落实价值观、爱国主义、“四个自信”教育,立足国情放眼全球兼顾毕业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内容多、理论性强,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一、建立单元知识框架,掌握基本知识技能

单元主题教学要求教师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利用不同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多样的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注重学生知识综合能力的运用。例如,教师在进行九年级上册“民主与法治”的教学时,引导学生以民主和法治为主题构建单元的知识体系,在主观能动性的引导方面可以要求学生画思维导图,从而使学生能在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知识脉络。同时,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把握知识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完整地理解所学内容。

二、融入单元知识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主观意识和判定是非曲直的能力,但是他们的认知很多是片面的,不成熟的,并且初中的学习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引导他们成为一名有理想、有责任、有道德情操的人。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课程学习中,根据教学内容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进行九年级上册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的教学时,通过向学生展示目前有些不法分子企图挑起民族矛盾、以达到分裂祖国的险恶目的的事实,引导学生结合史实和现实自主进行讨论,教师通过和学生分享自身的感悟,使学生认识到这些不法分子的恶劣行径将会给祖国和人民带来怎样的危害,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恶劣行径的不得人心,从而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责任、决心和信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延伸到课堂之外,联系自身生活,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思考祖国统一大业如何实现,既培养家国情怀,也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这些都将对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课堂教学贴近生活,培育学生爱国情怀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理论性强,学生不便于理解,教师在创设课堂引入和教学环节的时候尽量找一些和学生生活十分贴近的事例,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使他们能学以致用。教育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尽量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选择贴近生活的真实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时,融入我们的道德与法治价值,使知识回归生活。

教学效果反馈环节也可以举身边的真实故事,让学生找到事例中我们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观点,从而改变传统道德与法治那种靠死记硬背课堂的枯燥乏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利用班级中的电子白板,让学生能够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法治故事,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这个不经意间投入课程学习中,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法治意义和法治的作用,缩小法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例如,教师在进行“建设法治中国”的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设与法律相关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我国的一些法律条文,然后给学生播放相关法治视频,随后引导学生模拟法庭活动,讲明视频中所涉及到的的法治知识,能够运用的法律条例,这样学生学习我们的道德与法治将会更加积极主动。来源于生活的情景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法治精神和爱国情怀。

四、联系课堂课外实际,实践领会生活内涵

学生的法治精神和道德规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能仅仅在课堂上,还应尽可能的延伸到课堂之外,实践之中。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价值观对生活的引领作用,逐步培养法治精神,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应当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使其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拥有更积极向上得到阳光心态。

教师还应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掌握交流和沟通的技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教师进行“凝聚价值追求”的教学时,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学习以外,还可以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如打扫社区环境卫生,深入敬老院关心老人等,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该怎么做的理解,同时在实践中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评价反馈学生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课堂评价环节,课后要注重反馈和观察。课堂评价的合理性能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学生时代,每一個学生都十分注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对一件事一个人的评价,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整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总体评价,这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一定要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不是对一个学生的评价,而是对整个班集体总体情况的把握。同时对学生课堂表现也要进行评价,这个评价一定要客观公正,并有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合理的评价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缺点,有助于学生发挥有点,克服缺点,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课堂学习中。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他人评价能力,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生活中的事物有准确的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

总之,道德与法治实行单元主题教学,能够有助于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整体把握,通过与实际事例的结合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技能,更能在实践中逐步树立法治精神和积极向上的道德规范,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思维得到引导,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整体教学方案设计思考;《智力》2020年28期;王姗姗

[2]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年04期;杨颖

[3]树立全球观念 构建美好世界——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建议;《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年35期;王有鹏

[4]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策略;《东西南北:教育》2020年 第03期;易军

猜你喜欢
提高效益单元整体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控的措施
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
让“激趣”开启识字教学的大门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范式下学与教方式初探
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