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记华 钟明品
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上海崇明区举办,历时42天,总使用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如此盛大的展览会前期投入较大,在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思考花博会场地后续开发利用的原则与着眼点,探究后花博的开发利用路径对推动崇明生态建设、经济发展、产业升级都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未来大型活动的后续开发利用提供基本经验。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家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大型活动举办频繁。在举国体制下,举办大型活动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成本一般较大,若前期没有考虑后期开发利用问题,那么由此造成的浪费是不可避免的。如沈阳世博园地处东北,每年花卉盛开的4-10月份是旅游旺季,长达半年的淡季,各类花卉的花期缩短,更换维护费用巨大。
1.实现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
大型活动场地建设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与资源,从投入产出比考虑,需要收回项目成本并争取盈利。在大型活动期间,一般依靠门票、赞助商、周边产品以及赛事转播权进行成本收回。但会展活动,门票价格不高,无转播内容,活动期间往往不能收回成本。活动结束后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场馆运营,想收回成本可以通过对现有场地进行规划改造、场馆租赁、多元化产品与增值服务以及相关资本运作来发挥现有场地的后续作用,以实现盈利。
2.发挥活动的综合效益
大型活动带来的影响是长期的以及多方面的,国际大型活动如奥运会、世博会等,将会给予举办国一个向世界展现本国各方面情况的机会,加深本国与世界的联系。如1964年东京夏季奥运会则给从二战阴影中走出的日本一个崭新的时机,日本借助这个时机向世界展现日本的现代化面貌,使日本国际地位再次提升。园林博览会则会带来强大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也给民众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中国花卉博览会是我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花事盛会。第十届花卉博览会在上海市崇明区举办,崇明为此在东平森林公园区域建造了花博园区,前期投资较大。花博会属于国内的大型会展活动,同样需要考虑后续开发利用问题。
1.场地保留再利用模式
对活动场地后续利用的最先想法是保留一些主要建筑以供观赏。如1855年巴黎世界工农业和艺术博览会成就了工业宫,博览会结束后,工业宫成为一个博物馆。1876年美国费城美国独立百年展览会在博览会开幕前就计划将博览会的一部分建筑保留下来用做艺术展览,所以有意识地保留和利用了艺术馆。我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保留了中华艺术宫,这次的崇明花博会也设置有世纪馆、复兴馆以及竹藤馆三大永久性建筑。
2.综合改建模式
对场地建筑进行提前规划,会后进行适当改造发挥场地的其他功能是如今较为常见的做法。如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会后被开发建设为高尔夫球场、网球场、野餐场地、美术宫和动物园等娱乐设施以及作为森林公园向游人开放。2010年上海世博会部分地区改建为世博园区,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崇明花博会的规划面积有10平方公里,有大量的区域面积可供改造。
3.分类治理模式
对活动场地进行适当保留以及综合改造都属于对局部地区进行开发利用的范畴,不同的活动场地有不同的建设目的,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模式进行治理利用,以最大化、整体化利用活动场地。例如1962年美国西雅图二十一世纪博览会场地位于市中心一处废弃的空间,这是为了使该地区实现振兴发展。崇明花博会是建在乡村中的花博会,本意上就是要以宣传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为主,因此在后续利用时就需要考虑到生态、农业、绿色等多方面因素。
2018年4月9日上海崇明获得了第十届花博会的举办权。花博会选址在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及周边地区,是首次在岛屿上、乡村里、森林中举办的花博盛会。2018年7月,市委、市政府将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园区建设的任务交给光明食品集团。2021年5月21日,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开幕。2021年7月2日,第十届中国花博会闭幕。本届花博会有189个参展单位、180个室外展园和64个室内展区,展示展品2万多件,近3000个花卉品种登台亮相,共吸引国内外212万多人次前来参观、2408万人次在网上观展,是历届花博会中园区规模最大、展园数量最多、展期时间最长、展出质量最高的一届花博会。
花博会规划总面积为10平方公里,包括花博园主展区,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拓展区、南部配套服务区,光明花博小镇配套服务区,构建“一心、一轴、三区、六馆、六园”的格局。
“一心”:大花核心区,约43.8公顷,以“牡丹花海、蝶恋花屋顶花园、四大主题花境”为主展示。
“一轴”:花博轴,总长约1.3公里,宽60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串联花博园南北片区,连通迎宾广场、世纪馆、复兴广场和复兴馆。
“三区”:分为花博园围栏区(316.51公顷)、光明花博小镇服务区(174.24公顷)、南部服务区(90.3公顷)。
“六馆”:包括复兴馆、世纪馆和竹藤馆三个永久场馆,以及花艺馆、百花馆和花栖堂三个临时展馆。
“六园”:包括梅花园、兰花园、竹园、菊花园,以及玉兰园、荷花园。
1.主要场馆利用
建筑场馆在场地建设中占了主要部分,投入的资金资源也是巨大的,加之建筑、场馆带有深刻的文化烙印与视觉记忆,能够较好地展现大型活动的文化底蕴,在开发利用中不可忽视。
崇明花博会在场馆利用方面主要考虑复兴馆、世纪馆和竹藤馆三个永久场馆,以及花艺、花栖、百花馆三个临时性场馆。复兴馆与世纪馆是花博会的主要标志性建筑,占地面积大。而竹藤馆则是具有极高的工业艺术价值。三个临时性场馆既可以做配套服务的场馆,也可以作为大场馆的分场馆进行利用。
2.相关土地开发利用
大型活动带来区域基础设施改善,原有的土地利用类型需要进行转变以更好发挥出价值。特别是那些原意就想借助于大型活动来带动当地产业转型的地区。崇明花博会的区域面积较大,除却永久性建筑土地之外,其他土地如何利用值得考虑。其他土地如何开发至少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些土地的开发利用如何与永久性建筑联系起来;二是土地的开发利用如何适应崇明的总体发展规划;三是土地的开发利用如何发挥出经济、社会、生态的整体效益。
3.东平小镇及文化品牌利用
一个活动带来的短期影响包括经济收益、基础设施等,而长期影响则是整个地区的影响力、地区的文化传播力、地区的品牌战略等。这些无形的文化品牌资源会给予该区域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崇明花博会可利用的无形资源包括东平小镇以及相关文化品牌。小镇的生态、科技、休闲文化定位超过了其基础设施建设。崇明主张生态岛建设,而花博会传递的理念之一就是“生态办博”,花卉与生态、农业相关,花博会的成功必然打响崇明生态农业的品牌。
1.交通不便、人口稀少
崇明区由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组成,花博会位于崇明岛,距离上海市市区约80千米,四周环江,从市区到崇明岛要经过上海长江大桥。驾车大概需要1个半小时,公共交通只有往来公交,大致需要3个多小时,行程较远。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崇明区常住人口637921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703722人相比,十年共减少65801人,下降9.4%。相对来说崇明区人口稀少,且人口数呈下降趋势。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本地区人口稀少对花博会后续利用来说更是一个难题。
2.花博会场馆较大,难以回收成本
崇明花博会地区总体规划面积约991.01公顷。其中,花博园占地面积约316.51公顷。临时建筑面积达到50708平方米,复兴馆总建筑面积36173平方米,世纪馆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竹藤馆总建筑面积400平方米。
花博会投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费用;二是拆迁安置费用;三是花木培育费用。据有关人员介绍园区的花圃每更换一次的金额就高达2000万,临时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投资就超过了28亿元。由此可以看出花博会投资巨大。此次展馆建设后是免费交付使用的,仅仅只有门票收入。按平均票价120元一张,212万人次计算,门票收入为2.544亿,远远低于总投资。
3.土地性质制约,影响利用灵活性
花博园在原有的耕地上进行开发,除却世纪馆、复兴馆、竹藤馆三大永久性建筑以及其他相关建筑约79665平方米的建设用地外,其他用地基本都属于农用地,展会结束之后按规划会进行复垦。这些土地性质就进一步制约了土地的后续利用,若全部进行复垦,那么必然会影响开发利用的灵活性。能够进行改造利用的区域很少,以此可能会造成利用效果不佳。
1.花博会带动花卉产业发展
花博会为花卉产业交流、发展、传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花博会发挥产业带动与衍生效应,紧紧依托上海及长三角地区花卉产业发展的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和强大的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推动我国花卉产业在种植、研发、流通、消费及花卉相关产业方面的全产业链做大做强,为我国和上海市花卉产业大繁荣、大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后续开发利用能够抓住花卉产业这一优势,在花卉、生态、农业方面做文章。
2.花博会造就了强大生态理念
崇明花博会是上海贯彻新发展理念特别是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符合上海“生态之城”的城市愿景,为世界级生态岛长远发展提供强大的绿色生态理念。各大建筑利用太阳能技术、雨水回收技术、再生材料遮阳策略等方式提升建筑的可持续利用能力。2020年3月,复兴馆和世纪馆获得美国WELL金级中期认证证书,美国WELL标准是世界首部以人员健康舒适度为评价核心的建筑评价标准。花博会开幕之际,三栋永久建筑“复兴馆”“世纪馆”和“竹藤馆”分别获得三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
3.光明集团产业升级优势
光明集团设立生态岛公司负责统筹花博会园区建设和后续利用,依托原有的土地资源平衡、优化生态岛布局。东平小镇在花博前后将得到充分运营与开发,进一步提升小镇的配套服务功能。花博会建设期间,光明集团在花卉种业、苗木产业和高科技农业的发展水平提升明显,有利于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花博会的后续开发利用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开发利用要坚持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化主体以及经济、社会、生态等多元化目标这两大基本原则。开发利用着眼点在于场馆建筑、土地开发利用以及文化品牌等无形资源的开发利用三个方面。花博会后续利用方向可以以农业、生态、绿色、发展为主线,开拓科技农业交流、农业科普教育、农业休闲旅游、乡村振兴成果展览、绿色公园开发以及文化创作平台六个利用渠道。
复兴馆作为花博会主馆建筑,总建筑面积36173平方米,总展位面积12250平方米,分为四个场馆。主要定位为花卉、科技农业交流平台以及乡村振兴成果展览平台。四个场馆可以适当划分出一小部分区域整合花博会记忆,有条件的可以将其作为下一届花博会的“火种”地,突出其象征意义。依托各节日、各花卉节举办花卉交流会,充分利用复兴馆,扩大影响力。进一步将其打造为乡村振兴成果的展览交流会,先从上海地区做起,集聚上海乡村振兴的经验,之后将其扩大到全国范围。该场馆面积大,灵活多变,依托崇明的农业,也可开展生态、科技农业交流会。
世纪馆以蝴蝶为主要建筑形态,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蝴蝶两翼能够展示珍贵的木卉品种以及进行多媒体互动。因此,将其打造为农业科普教育平台、花卉介绍基地以及高科技农业体验基地。世纪馆下方还有部分会议场所,能够作为农业研讨会议室使用。
竹藤馆建设以“化茧成蝶”为寓意,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由竹子编织成椭圆形,进行错落叠加而成。这本身是一件工业艺术品,该场馆能够开发为文化创作基地或摄影基地,吸引一批专业艺术人士进驻,并结合周围农业艺术景观,进行艺术创造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百花馆、花艺馆与花栖馆定位于餐饮、休闲娱乐、体育运动等配套服务区域,为三个主要场馆的活动服务。
花博会的室外展区主要有分布各处的“六园”、西北角的国外展区以及东边的国内各省市展区。“六园”分别以一种花卉为主题进行景观展览,而国内、外展区,特别是国内各省市展区分别突出各省的特色,每片区域都已经与区域环境形成一个整体,极具吸引力。
首先可以依托东平森林公园的自然环境,对这些室外展区进行农业休闲旅游开发。要引入市场主体,进行适当的市场竞争,大力创新开发模式。将自然景观与休闲活动加以结合,形成有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
再者需要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对部分靠近东平森林公园的室外展区进行绿色公园开发,这些绿色公园应该免费向市民开放,方便周围居民在此休闲游玩。特别是处于东平森林公园内部的兰花园、菊花园以及荷花园更适合直接成为绿色公园,无需进行改造。
花博园北部的东平小镇(光明花博小镇)是花博会的配套服务区,主要由东风会客厅、花博酒店以及花博邨三个项目组成。会客厅所在地原来曾经是东风农场的场部。花博会期间,东风会客厅承载着会晤、餐饮、住宿、展示等多种功能。紧邻东风会客厅的是花博酒店和花博邨。花博酒店承载对外住宿功能,花博邨则是花博会志愿者和布展工作人员住宿的地方。
可以说东平小镇与花博园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今后的开发利用要充分考虑两者的关系。花博酒店为该地旅游住宿提供了方便,会客厅更是集会议、展示、餐饮于一体。该场地也能够单独举办文化活动,各种设施齐全。以农业旅游、农业体验、高科技农业展览为主线,打造东平小镇独有的生态绿色农业旅游品牌,进行市场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