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

2021-12-13 21:09李付国郭锦梅孙婧瑜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年7期
关键词:石漠化植被树种

李付国 郭锦梅 孙婧瑜

(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陕西 榆林 71900)

石漠化是在不合理的社会活动与薄弱的生态系统相互影响下所形成的类似荒漠景观的发展结果与演变过程,是岩溶生态环境发生退化的基本表现形式。石漠化不仅能够诱发旱涝灾害、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还容易加剧贫困落后地区的社会问题。虽然目前我国石漠化问题已得到有效的改善,但在部分地区依旧存在诸多的治理难点,需要采用综合治理技术对其进行治理。

1 我国石漠化现状

根据林业部所颁布的《石漠化治理与检测规定》,能够明确石漠化的判定标准和范围。即基岩石砾含量与裸露程度≥40%的,植被覆盖率<50%的土地和林地,或者植被的综合覆盖率<70%的,都可被界定为石漠化地区。而根据现行的监测标准,对我国石漠化地区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发现我国的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云贵川、两广、两湖等地区,总面积约13.45万平方千米[1]。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我国轻、中、重、极重的石漠化面积依次为345.2万平方千米、610.3万平方千米、232万平方千米、89万平方千米。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迫在眉睫。

2 石漠化形成的原因

2.1 人地矛盾

人地矛盾是造成石漠化问题的根本原因,也是石漠化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改善的关键所在。人地矛盾即土地较少与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导致人类农业活动、产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渐激化,土地的植被覆盖率减少、石头和土地的过渡层消失,进而导致当地的石漠化问题在较长的时间难以得到改善。

2.2 缺乏替代性产业

在经济落后地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会导致当地的水土流失、土地贫瘠的问题愈加严重。而要想解决该问题,需要通过构建石生态保护区与石漠化治理示范区的方式,对当地产业进行引导,以此培育大批的替代型产业[1]。

3 石漠化的治理目标及技术

3.1 已确认的治理目标

结合石漠化治理机构及研究文献、治理工程及成果资料,对石漠化治理项目的周期、目标等数据进行梳理。我国当前所开展的石漠化治理项目中,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目标的治理工程周期普遍为5~10年,具体包括世行项目、综合治理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等类型[2]。所采取的治理措施有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生物措施、生态措施等。特殊情况下,以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目标的治理项目的开展周期,通常会持续10年以上,主要的项目类型以保护区和示范区建设为主。而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目标的治理工程周期普遍为3~5年,包括五年规划、脱贫计划等类型,所采用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生物措施、生态措施等。其中主要采用的治理技术为农业结构调整、水资源利用等。而以生态效益为目标的治理工程的开展周期为1~3年,具体包括矿山修复、生态保护、道路工程等项目,普遍采用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手段。综上,我国已确认的石漠化治理目标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3.2 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技术

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的应用和研发是以石漠化研究结果及治理结果为基础的,通过对石漠化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能够更好地提升综合治理技术的应用质量和效率。可以根据石漠化的具体类型和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手段与举措。

3.2.1 生态治理技术生态治理技术主要指通过生态自然力来进行植被恢复和石漠化生态恢复的技术。对于拥有恢复能力的疏林地、灌木地、草坡地及无法进行人工造林的坡地进行封山育林。可以通过辅助技术和封山育林技术解除或减少生态胁迫因子,提高石漠化治理效果。如1993年在广西岩溶山区实施的封山育林工程,便采用了生态治理技术,使森林覆盖率从原来的6%上升为9.76%[3]。在树种选择和应用上,将防火树种作为封山育林、植被恢复等技术的首选树种。防火树种主要指具有隔热性能和耐热性能的树种,根据特性可划分为防火林带、防火树种、抗火树种、阻火树种、耐火树种等类型,拥有生态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生长迅速、无病虫害传播等优势。能够适应石漠化地区干旱、炎热、缺水的环境,如沙地柏(Sabina)、刺槐(et locusta)、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沙柳(Saliu)、榆树(Frondibus ulmi)等防火树种在条件艰苦、气候干旱的地区都有广泛的应用,能够切实提高生态治理技术的应用质量和效率。结合石漠化治理中“保持水土”的要求,还需要将防火树种(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进行混交造林,确保生态治理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2.2 生物治理技术生物治理技术主要指通过人工重建或恢复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方式,缓解石漠化问题的技术。治理模式根据用途可分为特用林、防护林、经济林等。根据生长型分为主要草木型、灌木型、乔木型、藤本型等。而根据工程特点来划分可分为退耕还林、垦地恢复、资源保存等类型。在具体技术应用上,“藤冠”技术在我国石漠化治理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4]。“藤冠”技术是根据石漠化地区植被演替的规律, 依托藤冠用土节约、生长快速的特点,将石漠化土壤融入到“藤冠”的演替阶段,以此提高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质量和效果。在技术应用阶段,比较常用的藤冠植物有常春藤、省藤、葡萄等,可将其广泛应用于干旱、缺土、缺水等地区。石头可作为藤本植物攀爬的支架,有助于解决石漠化地区的缺绿问题。

3.2.3 工程治理技术首先,应结合我国的土地治理工程,将存在石漠化问题的坡耕地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加大生物篱与小型水利配套工程的建设力度,通过合理开发、蓄水保土的方式,扭转和改善石漠化区域缺土、缺水、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的现象,并从经济发展的层面上推动当地经 济的快速发展。其次,加大沼气池建设。以居民用沼气池为关键,开发太阳能、小水电等情节能源,以此通过加强能源建设,规避植被破坏问题的发生。最后,要注重可替代性产业的建设,推进生态保护区与石漠化治理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

4 总结

我国石漠化面积较大,分布广泛,且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通过石漠化治理技术,提高我国的石漠化治理质量,缓解人地矛盾,提高经济发展活力。提高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生态文明事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石漠化植被树种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石漠化信息提取与时空演变分析
——以贵州威宁县为例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鲁甸县石漠化发展趋势及综合治理对策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树种的志向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树种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