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晗
(巢湖学院艺术学院,巢湖 238000)
近年来,我国设计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的视觉传达人才发展观念还远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设计产品缺乏竞争力,设计师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是目前行业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1]。高等学校是培养设计人才的摇篮,但目前部分高校培养人才时只关注知识能力体系,而忽视了设计人才的素质培养,造成了当前设计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之间的不平衡。高校应学习发达国家的设计人才培养经验,创新视觉传达教育改革,变革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融入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路线,培养更多高素质设计人才,带动新农村文创产业经济快速发展。
文创产业的发展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较快。在现阶段我国大力开展新农村相关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通过相关项目当中个人创造能力以及技能改造等使其获取新的发展创新动力,从而创造出新价值。在新农村文创产业当中,主要是通过旅游区规划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达到富村富民的目的[2]。2006年,我国创意产业大会表明了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重点,向社会以及公众提供精神、物质以及娱乐化产品的新兴行业,这也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历程中的先导核心概念。《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表明,文化创意产业所表现出来的先导作用十分明显,其能够进一步通过与相关新农村上下游领域产业以及层次产业相互融合奠定基本发展格局,同时有效提高相关产业文化基本含量[3]。
目前,我国在新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文创产业的发展还没能有效根据特色以及文化奠定基本文化品牌;在各个区域以及领域中存在不平衡的现象;缺乏相对应的文化创意产业设计创新人才,导致在我国新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大多数都是产业园规模形式,没有做到创新创意发展。因此必须创新人才规划发展,丰富相关资源与文化,才能推动我国新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4]。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创办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但是由于我国文创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在实际教学中相关教育理念与市场发展相背离,教学模式没有基于时代文化创意发展理念进行规划,大多数高校还仅仅以模仿与吸收为主,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能有效掌握市场发展动态;在学习视觉传达相关设计知识理念上没有结合文创产业发展规律,导致学生知识技能广而不精。这就需要相关一线教育工作者深入市场调查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改革来培养符合新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3]。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将经济、技术和文化融为一体,因此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相关创新发展意识以及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中基本美术绘画技能及观念拓展,具备创造力,具有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要能够对相关区域性项目利用举一反三的形式来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在进行文化创意基础上逐渐积累,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内涵与设计潮流内涵,注重课程的前后逻辑关系,加强基础课程训练和实践技能培养,从而使其更加顺畅且有效地掌握各种理论基础以及实践重点,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创新创意能力。
在新农村文创产业发展背景下,视觉传达相关设计人才必须具有能够把握农村文创技术核心的能力。农村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项可能涉及到政策变化以及相关文化产业结构变化等多方面的项目,其在实际发展过程当中会受到教育、卫生、交通等技术核心及建设情况的影响[4]。因此在把握农村文创技术核心上,一方面要注重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将相关城市先进技术以及文化逐渐引入到新农村建设上来,使农民群众能够进一步接受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发展理念,突破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局限;另一方面要掌握新农村地方特色,通过深入了解与学习农村民间音乐、传统舞蹈以及民俗等,进一步有效掌握农村文创技术核心[5]。
视觉传达设计作为现代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其设计人才应当是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除了要把握农村文创技术核心之外,还需要具有未来文化艺术创新素养。首先。在未来文化艺术创新素养培养上需要做好文化与地方经济的有机融合,在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不仅仅要利用相关文化形态产业发展经济,同时也要立足于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创新品质培养,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未来文化相互结合进行有效创新。其次,将相关新兴理念、未来文化创意与农村本地资源有效联系,从实际出发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艺术类人才[5]。
在新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应当跟随市场趋势,以新农村项目开发以及相关行业作为导向,引领学生与市场接触,开发出具有实践性的课堂教学。基于新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必须由传统单一专业教学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综合实践功能性的多元化视觉传达教学,从而使学生真正从课本知识中走出来,从专业逐渐走向行业。依据新农村项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求精分课程设置,结合视觉传达设计理念,将课程细化,让学生能够在新农村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中学习专精特色课程,通过真实历练行业工作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发展需求[6]。
在文创产业发展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上,应当体现出“一个原则、两个基本点、三大模块以及四项能力”的人才培养路线。一个原则是指实地实践课堂要秉承实际操作和经验吸收,将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两个基本点是要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开设基础课程和知识重点配置,将专业与产业进行准确结合,从而有效形成视觉传达专业相关教学环节制定[7]。三大模块是指职业基础、职业技术以及职业技能。在职业基础方面,要做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所必需的计算机、英语等基础知识储备,满足进一步深化专业学习的要求;在职业技术方面,要结合市场发展刚需,对Photoshop、Corel Draw软件以及传媒图案绘制等课程进行市场评估,做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专业技术储备,使专业创新化学习成为可能;在职业技能方面,要通过结合新农村文化创意发展,控制新型人才应用关键标准,以不同方向及形式对艺术水平进行有效定位。四项能力是指电脑操控能力、平面设计能力、手绘基本能力和项目策划能力,通过对学生这四方面能力的进一步开发,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8]。
在新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必须引入与农村文旅发展建设有关的行业人士到高校中进行教育教学培训,指导相关教师进行实际操作,并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师资队伍与行业发展的联系;另外,要将高校专业骨干教师送往新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地进行考察学习,与国内外学者或是一线工作人员展开学术交流讨论,组织相关教师团体到国外发达国家进行调研,学习国外文创设计经验以及先进理念,从而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
新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投入,同时也离不开社会企业等经济组织的积极参与。而现阶段人才培养主要依赖于高校,缺乏社会各层面的引领与支持。政府应提供相关政策以及文化创业发展产业链信息,进一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提高农村企业文化产业经营效率,使各方资金逐渐汇入到农村产业当中,全面协调,促进文化创意专业人才与产业的发展[8]。
基于新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下的视觉传达人才培养教学及改革,必须通过整合资源构建实践课程体系,结合新农村文化创意产业规划项目来精分课程;通过引进行业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整合政府、企业以及社会资源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条件,为新农村文创产业培养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