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万兵 郭 荣 王克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近年来,南京市六合区积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全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专业人才、乡土人才等农村人才队伍,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人才政策,参照教育系统定向委培乡村教师的做法,与农业院校合作,开办定向委培班,招收六合籍热爱农业农村的有志青年,毕业后到行政村工作,担任科技村长。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组织实施好省市区人才计划。实施好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市中青年拔尖人才等人才培养计划,着力打造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业精通的农业领域人才队伍。结合六合实际,重点引进培育现代农业新技术人才,力争建立10000名左右的农业乡土人才信息库,争取累计入选300名省“三带”人才,培育100名“三带”准新秀。加强街镇农业服务中心、兽医站等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基层乡村振兴战略牵头部门招录(聘)工作人员力度,招聘岗位向专业技术岗位倾斜,鼓励相关部门、街镇考录一批精通农村经济、项目管理、农业工程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争取每年新引进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研究生学历人才5名以上。
优化农业人才发展和服务环境。加大青年大学生创业就业学费报销、社保补助力度,进一步放宽“人才安居”等政策。开展农业技术协同推广,引导农业高校院所、推广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力量,协同参加农技推广工作。支持科技型农业企业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成立农业科技服务公司,开展模式推广、种苗繁育、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仓储烘干、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专业化服务。将农业人才相关工作纳入考核,各街镇明确专人负责农业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服务工作,合理使用有关工作经费,跟踪产学研合作,支持属地农业企业与在宁高校院所围绕本地特色、主导产业开展合作。
创新农技推广新模式。通过在职教育、专家传授、院镇合作、企业帮带、协会培训、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 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的有效途径, 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三农”人才。通过持续不断努力, 培养出一批农村实
用人才、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组织区级农技推广单位的科技专家驻村驻点,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实现全区所有农业龙头企业都有稳定的教学科研支持单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善农技人员包村机制,每个村成立农技指导组,任命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在区、街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的农技人员担任指导组组长,组建包括区、街道、村三级行政机构工作人员、技术人才在内的指导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作用,负责所在村农业主导产业规划策划、日常技术指导和服务等工作。大力培育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经济林果、特色水产等主导产业。加强与省农科院金磁基地的合作,充分发挥其在循环农业模式、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区农业生产科技进步。加快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中山植物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对接,共建一批稻虾共生、蛋鸡生产、有机水果、薄壳山核桃、循环农业、蔬菜绿色防控等方面产学研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