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蔓延对江苏大豆供给安全及市场价格的影响与对策建议

2021-12-13 20:22:49张世祥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江苏农村经济 2021年1期
关键词:巴西江苏大豆

张世祥/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顾 瑾 金 娜 张 超/

江苏省价格研究所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粮食供应链的“蝴蝶效应”凸显,特别是一些国家相继出台限制或者暂停粮食出口措施,叠加旱涝、重大病虫害(沙漠蝗灾、草地贪夜蛾等)冲击,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持续恶化,引发粮食安全以及粮价波动担忧。江苏是全国粮食产销大省,在所有粮食类中,大豆对外依存度最高,80%以上需求依赖进口,我国与大豆出口国双边关系的变化以及疫情等难以预料的国际突发事件均会对江苏乃至全国大豆市场造成冲击。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江苏省情,深入研判江苏大豆市场供需与进口现状、疫情影响及所面临的风险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保障江苏大豆产业安全和供给安全提供理论参考。

江苏大豆供需与进口现状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是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其绵长的产业链直接影响着粮油和肉禽产品的供应,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江苏是全国大豆消费大省,同时也是国内大豆高产省份之一,但由于种植比较收益偏低,农民种植意愿不强,近年来江苏大豆产业发展面临“上游干涸、下游泛滥”困境,即上游生产依赖进口、下游压榨产能过剩,同时呈现“三个并存”特点:

种植技术停滞不前与种植规模持续萎缩并存。江苏大豆种植技术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18年大豆单产2535公斤/公顷,比国内平均单产水平高33.6%,但与美国、巴西等大豆主产国相比却相差较大。2007年之前,江苏大豆单产水平与美国、巴西等国差距并不大,但近年来江苏大豆生产发展缓慢,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则以我国大豆进口需求持续旺盛为契机,大力发展大豆产业,育种、种植水平进一步提升,使得大豆单产差距逐步拉大。受单产、价格低位徘徊及种植成本不断增长的影响,近年来江苏大豆种植收益持续下滑,每亩净利润连续多年处于亏损状态,而杂交新品种的引进又使得玉米种植比较收益优势进一步凸显,加之国际市场低价进口大豆冲击,江苏大豆播种面积持续缩减,2018年降至193.75千公顷,比2000年减少了22.2%。

消费量逐年上升与产量大幅回落并存。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用植物油和肉禽蛋奶鱼等粮食转化产品的需求日渐增强,导致我国大豆需求持续快速增长,2018年全国消费大豆97百万吨,比2000年增加了2.3倍;人均年消费大豆69公斤,比2000年增加了2倍。作为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江苏大豆消费量居全国第三,2018年大豆消费764万吨,占全国总消费量的7.9%,而大豆产量却仅有49万吨,产消缺口达715万吨。从趋势上看,相对于大豆消费的“刚性上涨”,2000年以来江苏大豆产量不升反降,2018年大豆产量比2000年下降26.6%,同期稻谷、小麦、玉米等主粮产量则分别上升8.7%、61.8%和26.7%。

进口量连年攀升与进口渠道持续集中并存。江苏省内自产大豆多为非转基因大豆,蛋白质含量高,以自产自销为主,部分优质产品出口欧盟和日本。进口大豆则以转基因大豆为主,种植成本低,出油率高,主要流向压榨环节用于生产豆粕和豆油。江苏大豆压榨加工业发达,随着豆油、豆粕需求量的快速增长,近年来大豆进口量持续攀升,2019年江苏进口大豆1507万吨,占全国大豆进口总量16.1%,比2009年增加了1.5倍。当前,以进口为主的大豆市场供给格局已经对于江苏大豆加工业和食用油及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以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三国为主导的三元互补进口格局则潜藏着更大的风险隐患。近年来,江苏积极拓展大豆采购来源地,主动构建更加多元的进口大豆格局,但因全球大豆出口市场集中度较高,加之稳产、保质、价廉等因素导致转移替代空间较小,短期内以美国、巴西及阿根廷为主导的三元进口格局尚难打破。2019年,江苏从美国、巴西及阿根廷三国共进口大豆1372万吨,占当年大豆总进口量的91.1%。

疫情全球蔓延对江苏大豆市场的影响

江苏是全国大豆进口大省及压榨加工大省,每年大豆进口占全国进口总量近20%,对外依存度更是在80%以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脆弱的大豆产业链面临“断链”风险,江苏乃至全国大豆市场对国际市场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凸显。

大豆进口贸易“先抑后扬”。江苏大豆主要进口来源国为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每年10月到次年4月主要进口美国大豆,5月至8月主要进口巴西豆和阿根廷豆。受美国大豆价格处劣势、疫情及中美贸易关系因素叠加影响,2020年2至4月,美国对我国大豆出口锐减,致使江苏大豆进口贸易量断崖式下滑,南京海关三个月共计到港大豆94.4万吨,较上年同期下降21.5%。2020年4月以来,巴西大豆进入收获期,在巴西雷亚尔贬值、大豆出口意愿增强及我国采购力度加大等因素推动下,江苏对巴西大豆进口提速增量,5月至7月南京海关到港大豆317.2万吨,同比增加57.3%。

大豆市场价格“内强外弱”。国内方面,受中美贸易关系紧张叠加进口受阻担忧影响,大豆市场看涨情绪增加,国内大豆加工企业提前囤货意愿增加,大豆价格明显上涨。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0年7月我国大豆市场价304.17元/百斤,较上年同期上涨7.3%,创2014年以来最高水平。相反,国际方面,作为世界前两大大豆主产国,美国和巴西两国疫情仍在持续蔓延,面对本国内需疲软和出口需求担忧的双重挤压,2020年初以来国际豆价持续低迷。数据显示,2020年7月31日,CBOT大豆收盘价为896.75美分/蒲式耳,相对于年初下跌了4.9%。国际大豆价格下跌带动我国大豆进口成本走低,2020年7月31日,美国大豆和南美大豆到港成本分别为4164元/吨、3407元/吨,比年初分别下降了2.7%、0.6%。

江苏大豆保供稳价面临的潜在风险

当前,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巴西、美国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加之中美关系紧张,后期大豆进口贸易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江苏大豆保供稳价的考验也依然存在。

应急保供面临两难选择。尽管我国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外防输入压力依然存在,特别是进口食品频频被检出新冠病毒,引发进口食品安全担忧,也使得以进口为主供给格局下的大豆应急保供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我国当前大豆库存消费比不足8%,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17%到18%的安全线,而江苏又是粮油加工大省,巨大的需求缺口亟需通过海外市场进口填补。另一方面,江苏大豆进口渠道比较集中,80%以上的进口大豆来自于美国和巴西,而美国和巴西恰又是当前世界疫情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病毒借助供应链传播风险会更大,但短期内又难以找到其他进口渠道来填补省内需求缺口。

进口贸易潜藏三重风险。从国内看,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为阻断病毒传播途径,降低外部输入风险,我国势必将收紧食品进口贸易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大豆进口贸易。从巴西方面看,巴西国内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一旦疫情进一步扩散,恐将影响到物流运输甚至远期大豆港口装运。从美国方面看,近期中美关系持续紧张,因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而有所缓和的经贸关系可能会出现反复,后期美国大豆进口仍存较大变数。

稳价能力经受多方考验。江苏大豆对外依存度高,因疫情全球蔓延所导致的大豆进口受阻或到港延期,均有可能造成省内大豆供应链“断链”,进而对豆价产生影响。同时,江苏大豆市场价格对于国际大豆市场变化甚至大豆主要供给国货币升贬值也都非常敏感。2020年5月份以来,美国大豆和巴西豆到港成本均呈回升态势,输入型成本上升将传导到国内市场,带动大豆及产业链下游的豆油、豆粕、豆制品甚至肉禽产品价格上涨。此外,在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影响大豆市场价格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还需谨防投机资本利用这个窗口期,通过诱导舆论、恶化预期来制造行情,伺机炒作哄抬大豆价格。

大豆市场保供稳价对策建议

拓宽大豆进口渠道,掌控境外豆源。积极引导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产区建立稳定的大豆基地、采购渠道、物流体系,保障“有的买、买的到、运的回”,增强豆源掌控力。有增长潜力的境外市场,初期可以出台适当财政补贴政策,扶持可控新兴市场做大做强,降低采购成本。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行业协会应主动收集境外豆区相关产业信息、进出口政策、监管规定以及风土人情等,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使企业能耳聪目明,提高采购灵活度。根据全球疫情发展情况,适时增加大豆、油脂等品种的储备规模,确保稳价保供。

完善扶持政策体系,稳定国内豆源。加大实施农业基础设施更新完善工程和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设投资,有效降低大豆生产成本,提升大豆生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完善保险制度,根据各项成本和农产品收益等,动态调整保险保额,积极开发推行收益保障类型的保险品种,稳定农民种豆预期。完善政策性补贴,从环保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大力推广耕地轮作休耕,扩大补贴受益面和提高补贴金额,调动农民种豆积极性。结合江苏省情,积极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及配套技术,在确保水稻、小麦等种植规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果园林地,采用间作套种的方式,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同时也可以利用逐年增加的沿海滩涂种植大豆。

增加替代产品进口,保障油饲料供给。通过舆论正面引导,倡导科学的食用油消费模式,改变传统的以豆油为主消费理念。积极出台政策鼓励花生、葵花籽、油菜籽、亚麻籽等油料品种国外进口和国内种植,扶持相关加工企业快速发展,助推粮油市场多样化,从而降低对大豆消费的依赖程度,减少大豆进口。同时,通过引导鼓励菜籽粕、葵花籽粕、花生粕、甜菜粕等其他杂粕的进口,实现蛋白饲料多元化,替代部分豆粕作为蛋白饲料的作用。

加强价格监测预警,稳定市场预期。密切关注国际大豆进口主产区疫情发展情况,加强市场供求形势的研判。拓宽大豆价格监测面,延伸至种植成本、地头收购价、入库价等;增加价格监测品种,从大豆可以扩展至豆油、豆粕等。定期向社会公布相关产品价格供求信息,让消费者及时了解掌握,缓解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恐慌情绪,稳定市场预期,避免集中采购囤积。健全价格预警与应急联动机制,完善快速市场保供、物资调配投放、应急生产等工作举措。

加强部门合作联动,稳定市场秩序。有效发挥源头管理作用,加大对大豆进口检验检疫力度,优化检验检疫流程,严防不合格大豆流入国内市场。加强部门合作,开展联合执法,对大豆进口、生产、收购、加工、储备、消费以及价格等进行全产业链监管,督促企业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做好保价稳供工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减轻大豆加工企业负担,帮助企业拓展消费市场,确保大豆市场保供稳价。

猜你喜欢
巴西江苏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数读江苏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16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34
数独江苏
华人时刊(2020年15期)2020-12-14 08:10:32
“巴西”是怎么来的
数读江苏
华人时刊(2020年23期)2020-04-13 06:03:48
江苏
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05-21 03:30:34
巴西战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