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对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作出规定。《意见》要求,坚持有序衔接、平稳过渡,在严格落实脱贫地区“四个不摘”要求基础上,合理调整选派范围,优化驻村力量,拓展工作内容,逐步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见》要求对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继续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脱贫村作为重点,加大选派力度。《意见》明确对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按照常态化、长效化整顿建设要求,继续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必须是中共正式党员,具有1年以上党龄和2年以上工作经历,工作队员应优先选派中共党员。
近日,人民银行、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意见》强调,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共享,健全名单发布制度,加强银企融资对接。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为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免担保的信用贷款支持,针对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研究制定差异化的信用贷款政策。积极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支持农机具和大棚设施等依法合规抵押质押融资。积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首贷”、无还本续贷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债券和股权进行融资。健全农业再保险制度和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财政部日前公布修订后的《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与现行管理办法相比,资金使用范围有所扩大。即主要用于各地开展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奖补、农村综合改革发展相关示范试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垦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等工作,实施期限至2023年。财政部要求,各地应创新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投入和使用方式,积极采用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先建后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综合改革发展有关事项,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能。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与中国农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推动金融服务三农高质量发展,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协议明确聚焦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加大乡村建设行动支持力度、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加快智慧农业和大数据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展农村金融前沿研究等七方面重点工作加强合作。同时为将协议落实落地,三方制定了具体合作方案,明确了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支持乡村建设行动和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做好深化农村改革金融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16项具体任务的时间表与路线图。
5月7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印发的《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1年)》对外发布。《指引》明确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现代种养业、现代种业、乡村富民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新型服务业、生态循环农业、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农业建设、农村创业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对外合作等13个重点领域。
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农业农村法治建设的总体目标,并从完善农业农村法律规范体系、提高农业执法监管能力、提升农业农村普法实效、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强化农业农村部门依法治理能力等5个方面,提出了强化重点领域立法、严格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等15项重点举措。
乡村振兴实际上是一项长期的战略,现在资金的需求量很大,但是资金的根基是不足的,缺口很大。一定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采取多元化的途径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一方面对社会资本进入到乡村振兴给予政策鼓励,同时要制定负面清单。随着社会资本的进入,乡村振兴最关键和最核心的是要全面地激活农村的资源要素市场,以此激发乡村振兴内生的活力,走内生型的乡村振兴之路。
——近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发言表示。
家庭农场,通俗地说就是扩大版的农户。与雇工农业不同,家庭农场是以家庭劳动力为主要劳动力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是适度规模经营的典型表现形式。家庭农场作为新型职业农民载体,与传统农户一样都充分体现着农民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保护和实现农民的利益,是新时代激发农民新动能的有效组织形式。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也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通过更高一级的组织形式来实现,这就是合作社,特别是以乡村社区为单位的合作社,符合中国文化传统和行政管理体制特点。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发文指出。
农业现代化,其更深刻的内涵包括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和数字化。“规模化”是指我国农业具有规模化的表现。“集约化”是指集中小块土地、集聚技术、集聚资本。“绿色化”,意味着可持续发展,是“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的根本要求。而今天,我们应该注意到数字技术对农业产生的革命性影响,也就是“数字化”的重要性。数字技术,将会极大程度地提高全员劳动综合生产效率。对于农业现代化而言,我认为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数字化构成了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四大基本特质。
——5月12日,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在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论坛”上发言表示。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手落地,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5月24日,农业农村部与腾讯公司在北京签署“耕耘者”振兴计划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面向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开展培训,共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根据协议,腾讯公司将出资5亿元支持实施“耕耘者”振兴计划,围绕提升乡村治理骨干的治理能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能力,在3年内实现线下培训10万人、线上培训100万人。据介绍,“耕耘者”振兴计划重在探索形成农村人才培训的新模式新机制,构建激励式、递进式的培训体系。
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银行近日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支持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通知》,提出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拓宽融资渠道,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十四五”期间,中国农业银行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范围内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人民币1000亿元意向性信用额度,优先保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信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