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教创新赋能民航高质量发展

2021-12-13 04:49中国民用航空局信息中心
民航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科教科技人才

□ 中国民用航空局信息中心 朱 诺/文

新中国民航成立以来,民航科教工作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民航局党组重大决策部署为主线,积极推进民航科教体系和制度改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力推动民航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民航事业发展和民航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制度支持、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民航科教创新和人才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民航科教创新工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服务民航强国建设目标,系统形成并提出了民航科教创新工作“三出四型五基地”总体要求,着力完善民航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和创新体系,构建高效应用体系,完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全方位开放合作体系。初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多层次产学研深度融合、多领域开放发展的民航科教创新工作新格局,民航科教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民航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一)民航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民航科技创新机制不断完善。1978年,邓小平同志对民航改革工作做出重要批示,为新时期民航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我国民航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进入新时代,民航科教工作深入推进,2016年顺利召开全国民航科教创新大会,印发《关于推进民航科技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提升民航科教支撑能力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和完善民航科技创新基地平台、民航科技创新主体、民航科技创新人才与团队以及民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方面规章制度,强化民航科技创新工作顶层设计和前瞻部署。2021年,民航局成立智慧民航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组织机制保障。明确智慧民航建设战略架构,印发《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航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五年行动方案》;按照“五个一”的目标,开展智慧监管服务示范,全力推动中国民航智慧监管服务项目前期工作;开展民航数据治理标准规范研究,启动《数据治理框架与管理机制》等7部行业数据治理标准和《行业数据治理典型案例》信息通告的编制工作;组织召开智慧民航科技创新论坛,联合科技部共同发布《中国新一代智慧民航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纲要》;印发《中国民航新一代航空宽带通信技术路线图》等。

2018年6月13日,首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在京举行,全面展示民航在科技和教育领域创新成果。

二是民航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加强。坚持开放包容与系统布局相结合,民航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完成首批民航科技创新“四型”(基础技术研究型、应用技术开发型、成果转化枢纽型和技术政策暨服务智库型)科研院所和“五大”(民航基础技术研究、应用技术开发、核心技术产业、成果转化效益和创新人才发展)基地评审工作,进一步明确民航科技创新主体功能定位,民航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优质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整合,倡导组建民航科教创新攻关联盟,吸纳全国知名高校、优势科研院所和创新型骨干企业达34家;高标准开展民航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审工作,累计认定22家,共有15位两院院士担任学术、技术委员会主任;41个依托主体通过民航科技创新“四型”科研院所和“五大”基地分类评审。组建民航发展规划研究院,设立全国首家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航空安全实验基地正式投用,民航科技创新基地的规划布局进一步优化,支撑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全国民航流量系统正式全网试验运行,为加快建立以流量管理为核心的空管运行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民航办公系统移动端“民航e政”即时通信及移动视频会议系统正式上线,标志着民航数字政府建设向移动化、电子化、智能化的转段进阶。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加快推进。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民航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二)民航科技创新成果不断突破

一是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创新成果突出。组织实施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新一代国家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国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机场终端区协同控制与安全技术示范”并通过验收。组织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绿色机场规划设计、建造及评价关键技术研究”“空中交通航迹运行技术与验证”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域航空安全监控技术及应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多项科研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新一代空中交通服务平台、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东跑道整修加固技术研究、飞行品质监控和飞行图形仿真系统研究、发动机性能控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民航发动机使用可靠性研究、航空公司运行管理与控制的研究与应用、机场行李自动分拣系统、民航机场生产运营指挥调度系统等多个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二是民航重大科技成果应用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发行李自动处理系统、枢纽机场智能运行系统、“IV型飞机除冰防冰液”、机场场面综合监视与引导系统、空管自动化系统、机场跑道外来物监测系统、PBN(基于性能导航)关键技术、EMAS(特性材料拦阻系统)关键技术、飞行品质监控关键技术、导航数据校验系统以及导航数据编码和管理系统、安保关键技术、应急管理技术、机场离港系统、电子客票系统、民航客票交易系统等,多项技术成果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多项技术突破打破国外封锁和垄断,并位居世界前列、亚洲首位,自主研发科技成果应用市场占有率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底,全行业20家航空公司具备HUD(平视显示器)运行能力,1278架运输飞机具备HUD能力。全行业237个运输机场具备PBN飞行程序,地形复杂的26个机场配备RNP AR程序,97%的运输飞机具备ADS-B能力,46家航空公司应用了EFB(电子飞行包)。

(三)民航专业人才教育培养不断加强

一是民航专业培养能力提档升级。经过40多年的建设发展,民航院校从1978年仅有的1所专科院校,到现在形成了包含专、本、硕、博在内完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层次体系,建成了以工为主,理、工、文、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共建有15个国家级特色品牌专业、4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以及一批省部级特色示范专业。五所直属院校作为民航专业人才培养主阵地,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模拟仿真实验中心、示范性人才培养基地4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0余个。民航专业学生从40多年前130多名在校生发展到现在60余个本专科专业、7.8万余名在校生,飞行、机务、空管专业研究生超过1万人。民航师资队伍从1979年全行业不到300名教师,发展到现在专任教师超过3000人,高级职称教师超过1300人。6名入选国家“万人计划”,5名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积极开展民航院校共建工作,先后和相关地方政府部委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院校。2016年,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7年,中国民航大学入选天津市双一流建设高校。

二是民航行业培训持续发力。对接国家级人才计划,制定并实施《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重点围绕适航、空管、机场、航行等领域,着力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行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干部教导队为起点,在短期面授基础上,不断拓展专业领域、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层次、提高培训质量。1996年,与英国罗·罗公司合作创办了民航中青年管理干部研修班(中青班),目前已成功举办50期培训班,参训学员超过1300余名。2017年,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民航在线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建设民航教育培训在线平台,努力实现优质培训资源“面向基层、服务边远、覆盖全行业”。深化民航职称制度改革,优化飞行、空管、机务、机场、通航、科教等10个民航主体系列顶层设计及评价标准进一步加强民航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截止2020年底,全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总量30多万人,其中高级职称超过1.5万人,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民航各单位人员超过270人,民航局特聘专家及民航中青年技术带头人120多人。

三是民航国际化人才培养全面发展。1988年,陆续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开展各类培训合作,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民航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加速知识更新,推动民航技术进步,提高全行业的经济效益,目前每年组织出国培训超过1000人次。2011年,启动“民航国际化人才培养百人计划”,加快民航国际化人才培养步伐,从2011年到2021年,每年选派10~15名青年专家到国际民航组织(ICAO)借调工作。2018年,出台《民航国际化人才培养储备库建设管理暂行办法》,采取梯次培养模式,逐步建立民航国际化人才基础库、后备库、专家库和师资库,为国际民航组织专业人才的发现、培养、储备和使用等提供支持和服务。民航直属院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1996年,来自美、法、中三国的6家单位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合作建立航空发动机维修培训中心,20多年来培训了1.3万余名飞机维修人员。2007年,中国民航大学与法国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合作创建了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全面引进法国精英工程师培养体系,培养创新复合型航空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被誉为“中法大学合作优秀项目”。

未来发展改革展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迈入新征程,新时代的民航科教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民航“十四五”时期“一二三三四”总体工作思路,围绕民航强国8个基本特征,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民航科技创新内涵式发展,为实现民航强国建设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科教改革创新在智慧民航建设中的驱动引领作用

把握好机制创新,在制度设计、标准修订、规章编制等方面为科教改革做好保障,着力破除制约行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发展中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做好各领域各方面整体设计和协同推进。做到明确抓手、精准发力,通过新型基础设施为传统基础设施赋能,加强数字感知、搭建生态系统、完善数据治理、强化网络安全、支持行业创新。

(二)坚持自立自强,突出支撑引领,深度推进新一代智慧民航科技创新

围绕创新型民航建设,进一步完善新时代加强民航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关措施和意见。坚持安全可靠、自主可控原则,提升民航各领域国产化水平,加强关键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攻关。加快推进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组织开展民航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工作,培育民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加快开展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工作,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行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启动民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工作,推进民航科技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效衔接,加速提升民航科技产业创新能力。坚持开放包容、强化合作,不断提升我国民航的国际影响力、话语权和主导权。

(三)坚持人才为本,实现平衡充分发展,进一步提高民航教育培训和人才工作质量

围绕研究解决民航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以民航教育培训“十四五”规划、推进民航科教创新发展意见以及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等为抓手,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优结构、促平衡”,大力推进民航教育培训人才工作的平衡发展、充分发展。进一步促进民航院校开放办学内涵式发展。继续加强民航局党校建设,强化民航系统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瞄准民航人才“短板”,进一步加强民航专家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制定民航专家、领域带头人和青年英才人才队伍选拔和管理办法。加强民航特色专业人才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推动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储备库。

猜你喜欢
科教科技人才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征稿函
人才云
《科教导刊》征稿函
“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