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明 梁 琨 胡永婷 李颖靓 李宇星 杨惠珍
1.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山西太谷 030801;3.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此精神的鼓舞下,全国许多高校陆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深入发掘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从而有效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从目前来看,专业课程中渗透课程思政理念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而在其他方面的联系较少。本研究尝试在《普通动物学》课程期末考试的试卷中进行课程思政理念的有效融入,让学生在专业课程考试中体验课程思政教育。
《普通动物学》课程主要以动物进化为主线,结合动物分类系统,介绍动物界各主要门类动物的突出特征(包括基本形态结构、分类等),并强调重要种类在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现状与前景等[1]。作为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一门基础课,《普通动物学》课程是我国许多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动物检疫、水产养殖、植物检疫、生态学和生物信息等许多专业的重要课程。
本研究选取的对象是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简称动创专业)2019级学生,动创专业按照“以人为本、个性培养、强化基础、择优分流、突出创新”的教育原则,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的拔尖创新型人才[2]。动创专业属于本硕连读的动物医学专业,4年间隔招生1次,即学生高考招生的时候按照一本分数线录取,入校后的前3年为本科阶段,第4年开始学习研究生的课程,期间和硕士生导师“双向”选择对应的导师,并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动创1901 班有30 人,其中男生10 人(33.33%),女生20 人(66.67%),小班授课。
《普通动物学》课程期末考试的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包含单选题和多选题)、判断题、动物分类地位、问答题(包括简答题和论述题)6种题型。为了尽量减少题干中涉及的课程思政内容对学生的干扰,笔者和其他教师一起认真研讨,仔细分析题目信息,最后确定主要是在动物分类地位和问答题2种题型中体现课程思政的内容。
1)“动物分类地位”题型的考试方法:以前的考试是直接给出某种动物的名称,让学生按照“门、纲、目”的顺序写出它的分类地位,改革后引用合适的诗词散文引出动物的名称,让学生在体验诗词散文之美的时候回答问题,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例如我们引用先秦韩非的《韩非子·喻老》中的一句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学生读题的时候不但可以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还可以从中明白如果不注意小的细节,最终有可能酿成大祸,然后在题干的后面写出“(蚂)蚁”的分类地位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
2)“问答题”题型的考试方法:以前的考试题干也是直接给出问题,然后学生回答。改革后针对问答题的题干仔细考虑,从网上搜索有关的信息,尽量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让学生在阅读题干的时候无形中关注题干后面蕴藏的主题教育。例如在考试“由于水陆环境的差异,水生动物过渡到陆生动物的时候会面临一系列主要矛盾,那么这些矛盾是什么,并说明脊椎动物从两栖纲开始到哺乳纲各纲是如何逐步解决的?”这道题目的时候,从网上搜索信息知道,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朱敏、赵文金博士等人在我国发现了兼有鱼类和两栖类特性的鱼石螈,这也是鱼石螈类化石在亚洲的首次发现,据此信息,将有关思政信息融入到题干中,最后题干信息变为[3]:“陆地脊椎动物(四足动物)系从鱼类演化而来,这已是学术界公认的事实。然而,鱼类是如何一步步登上陆地,如何获得适应陆地生活的身体构造却仍是科学家们孜孜探索的课题。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有关项目组于2002年在宁夏上泥盆统中发现了距今大约3.55 亿年的中国螈,是鱼石螈类化石在亚洲的首次发现,它兼有鱼类和两栖类的特性。从水到陆是一个重大的转变,拓展了动物的陆地领域。请同学们结合水陆环境的差异,总结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一系列主要矛盾,并说明脊椎动物从两栖纲开始到哺乳纲各纲是如何逐步解决的?”,通过这种形式的改变,学生在阅读题干的时候就会对我国科学家的科研工作表示由衷的感谢,无形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树立了要为我国科研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其他有关研究人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设置了调查问卷,在考试结束后通过问卷星分析山西农业大学动创专业1901 班学生(30 人)在《普通动物学》课程期末考试的题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反馈效果。
表1 显示,53.33%(16 人)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阅读题干的时候关注到在考题中融入了课程思政的内容,40%(12人)的学生没有注意,还有6.67%(2人)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在16 人当中,有9 人(56.25%)认为这种出题形式“非常好”,6人(37.5%)认为“好”,1人(6.25%)认为“不好”。40%的学生没有注意到题干中的课程思政内容,可能是学生第一次碰到这种题型,也可能与学生忙于回答试卷而没有时间仔细思考其中的课程思政内容,另外可能与教师在考试之前没有向学生强调要进行考试改革有关。但总体上来说,一半多的学生注意到题干中的课程思政内容,并且也比较认可这种出题形式。
表2 显示,8 人(26.77%)感觉在阅读题干和回答问题的时候“一点也没有影响”,21人(70.00%)感觉“有一点影响”,1 人(3.33%)感觉“影响非常大”。因此,除了在考试之前向学生强调试题中会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之外,教师还需要仔细考虑和精确设计如何在试题中“无痕”融入课程思政,同时又不会影响学生阅读题干和回答问题。
表2 阅读题干和回答问题的时候受到的影响程度
在2019年秋季学期的《普通动物学》课程期末考试的题型中主要融入的课程思政内容有:1)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2)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3)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4)在试验中要理论联系实际;5)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6)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7)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8)其他。学生在读题过程中体会到的课程思政内容调查见表3(多选题),可见“3)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选项达到23人,比例最高(76.6%7);第二位的是“1)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选择为18 人(60.00%)。从卷面来看,“1)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应该是最直观的选项,因为在10道“动物分类地位”题型中有7 道属于“1)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但调查显示只有60.00%的学生注意到这个选项,这可能与教师在考试之前没有向学生强调考试题型和内容有关,也可能是调查问卷是在考试结束后过了年(时间间隔近1.5 个月)才进行有关。随着学生考试科目的增多和时间的延长,有些学生已经忘记考试的题型和要求,这也提示笔者以后应该尽早进行问卷调查。
表3 试卷中体现的课程思政内容
针对2019年秋季学期的《普通动物学》课程试卷和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题目打分,0分最低,10分最高,学生的打分情况见表4。40.00%的学生(12人)给了满分10 分,6 分以上的为86.66%(26 人)。由此可见,学生对于这种题型改革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以后应该优化考题题干,在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基础上使之更加简洁。
表4 对试卷的评分
针对山西农业大学动创专业1901班的学生,通过在《普通动物学》课程期末考试的试卷中进行课程思政理念的“无痕”融入,有效改变原有的考试题干,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使学生在阅读和答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问卷星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这种改变还是比较认可的,并在阅读答题的过程中受到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试卷的评分还是比较高的。
通过调查也发现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学生在读题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影响,这就要求在试题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同时,也要合理精简和优化题干内容,尽量减少学生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读题时造成的干扰和影响;另外考虑到考试时间只有2 h,在题干中融入的课程思政内容不应过多,以免喧宾夺主,影响学生的读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