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娜
摘要:本文依据经开区区域范围、人口、交通、主业与活动开展等现状,分析区域污染来源,提出污染治理修复措施,为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污染;治理;修复;控制
一、赣州市经开区现状调查
赣州市经开区位于赣州市中心城区西北部,成立于1990年7月,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经开区,代管6个乡(镇、街道、管理处)和1个综保区,总面积14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38万。其聚焦六大主攻方向,突出工业主业,经济多年领跑全市,是赣州市着力打造的工业发展龙头示范区,重点发展钨及稀土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大量工业企业的入驻,环境遭受污染的机率大大增加。
二、经开区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1.工业生产“三废”排放带来的土壤污染
尽管工业园对环境保护十分重视,对相应企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均要求各项指标达标后方能排放,但其中的重金属通过浸泡、沉降等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土壤、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累积。
2.发达交通带来的大气污染
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便利,赣粤高速公路、105国道、323国道、昆厦高速公路连东接西,京九铁路贯穿南北,黄金机场近在咫尺,发达的交通除帶来便利之余,汽车尾气排放也带来了大气污染隐患。
大气污染物分为颗粒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颗粒物漂浮在大气中,是形成霾的重要物质,霾会降低能见度,并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气体污染物同空气中的水结合能引发酸雨,损害建筑、植物及人体健康,还会对水源、土壤造成二次污染[1]。
3.生产、生活带来的噪声污染
城市道路交通,高架修路、建筑工地、社会生活等活动,都不同程度的产生噪声。有研究表明,在人为活动噪声中,有40%来自交通运输噪声[2],20%来自工业生产噪声[2]。噪声的存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休息以及身体健康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并为经济发展埋下不稳定因素。
4.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尚待更好的处理
随着经开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种类不断丰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污水排放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处理成本高居不下,技术创新缺乏,资金投资力度不足,管理不够完善等都给污水妥善处理带来了障碍。
三、针对各种污染的修复、控制方法研究
1.巧用土壤修复技术
对于污染面积不大的区块,可以通过覆盖、换土[3]、固化[4]等物理手段快速地抑制重金属带来的污染,但需提前考虑处理后的产物如何处置。
对轻度重金属污染的土壤[5],可通过添加对症药剂,使之与土壤中重金属发生化学反应,达到减弱,降低土壤重金属对生物毒害作用的目的。
在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上种植某些对重金属有显著吸附、吸收的植物或放养一些低等动物、微生物,以达到土壤中重金属被吸收、转移,分解或消纳的目的,这是目前研究中,认为二次污染风险较小的一种土壤治理方法[3]。
2.源头控制有害气体排放
区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有害气体排放的管理和控制,制定科学计划,淘汰污染企业。针对大气污染生产和处理中的违法行为进行坚决打击,并对相关责任人的追究法律责任。建立可靠的环境保护报酬和责任追究制度,利用社会力量,加强社会监督。
3.优化噪声污染控制制度
对相关制度进行适当调整、优化管理方式、配备齐全的执法设备、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及监管效果的提升、进一步落实在线监测制度。解决现存的环境噪声污染问题,推动环保事业不断发展,提升环境噪声污染控制效果[2]。
4.提升污水处理能力
对于部分陈旧设备及时更新,提升污水处理配套设施的投入,完善污水处理系统。污水治理前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配合相应的处理方案,建立污水处理信息平台,提升治理设施设备的养护管理,污水治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达到应用科学的污水治理方法处理污水,满足污水治理需要[6]。
5.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现在,企业对环境保护与发展的融合已越来越重视,大多数公民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了更高的提升公民自发的环保意识,经开区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公民参与环保活动,定期组织有关环境问题的户外活动和讲座,通过从日常小事入手,使每个公民都可以成为经开区环境的参与者和保护者。
结束语
加强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控制,是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也是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于目前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应结合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和管理手段,逐步改善和解决。通过宣传与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从源头上杜绝环境污染,形成人人知环保,人人做环保,人人爱环境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余广彬. 城市环境管理如何强化大气污染治理[J]. 节能环保,2021.
[2]于涛. 城市环境噪声控制问题及治理策略[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
[3]常亚飞.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修复技术研究[J]. 科学管理. 2019(1):174-175.
[4]邱廷省,王俊峰,罗仙平.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J]. 四川有色金属. 2003(2):48-52.
[5]卫泽斌,郭晓方,吴启堂等.化学淋洗和深层土壤固定联合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29(2):407-408.
[6]王红明. 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策略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