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礼文
建设幸福河湖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伟大号召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人民满意幸福城市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近年来,南京市浦口区深入貫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时代治水方针,生态河湖、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显著成果。2020年全区地表水环境质量在全省63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2021年全区成功创成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区。
建设浦口特色幸福河湖
全区围绕“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总目标,充分依托浦口河湖资源禀赋,谋篇建设“水清江秀、最美明珠”的浦口特色幸福河湖。
坚持规划引领。依托“十四五”水务发展总体规划,打造“一环、两带、四廊、两片”总体布局,实现“白鹭戏水江豚归,人水相亲泉山翠”规划愿景。
推动多规融合。依托水域保护规划编制试点、水域保护示范区建设试点、水空间规划等专项规划机遇,实现多规融合,做好水域保护规划、水空间规划等专项规划的衔接,积极融合规划成果。同时,进一步加强水域保护,发挥水域的综合功能,强化涉水空间管控和保护措施,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提供支撑。
强化综合施策。以河湖水质改善、生态系统修复、环境景观塑造、人文历史彰显和安全保障提升为核心,加强河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让水质达标达优、生态清新秀美、景观宜人优美、安全稳固可靠,打造百姓身边“望得见山、看见得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河湖。
坚持改革创新系统治理
建设幸福河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改革创新、统筹兼顾、系统施策,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有力”向“有实有能有效”转变。经过多年实践,浦口区探索出一条“负责分级、管养分离、奖惩分明”的河湖管护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
从有名到有实,推动管护内容要求精细化、标准化。聚力管护范围再拓展、内容再延伸、培训再跟进。拓展河道堤防日常管护和巡查范围,制定《区河湖(库)管护标准化守则》,将河湖水面、岸线、堤坝、绿化和设施全部纳入管护范围,实行“五位一体”综合管护,做到“一河一标”“一库一标”。定期组织业务培训,聘请专家现场指导,提升管护人员业务水平。精准调整作业时间、作业频率和作业方法,综合采取河道水面“弹性变频保洁法”、堤防绿植“随季增减养护法”、堤防草皮“梯次循环养护法”、管养河道“分段交叉巡查法”。实施“日检查、周讲评、月考核、季分析”工作法,采取年度考核与阶段考核相结合,坚持奖惩并举、奖惩分明,实现全周期管理、全过程监管。
从有责到有能,推动管护体制机制科学化、规范化。坚持管护事权相统一、管养相分离、权责相适应。出台水体管理事权划分实施意见,按照区、街两级划分管理权限,强化职能部门协同管理,做到全域覆盖、权责对等。加强日常巡查、突击检查、定期考核,统一养护人员服饰、养护船只样式等。科学测算管护经费,集中财政兜底保障。创设五级管理网络,实现河湖管护“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从有力到有效,推动管护效果成果常态化、品质化。实现管护水质有提升、创建有成效、品牌有影响。通过河湖管护,长效常态管理,全区水环境整治提升成果不断巩固,水环境质量近几年显著提升。依托河道、水库等水利工程,强化长效管护,积极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成功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1家、省级水利风景区3家,积极创建国家级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滁河(浦口段)被评定为全省生态河道建设示范样板,河湖管护工作得到水利部充分认可。象山水库管理案例进入国家水库培训教材,列入中芬合作“水库大坝及生态系统安全数字化解决方案”项目。
加快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迭代升级
建设幸福河湖,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群众的共识和呼声。浦口区坚持统筹解决新老水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力打赢打好碧水保卫战、河湖保卫战,全面建设“安澜健康、生态美丽、文明幸福”河湖,加快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迭代升级。
让百姓放心,打造安全清洁的水,建设安澜健康河湖。一方面,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做好防汛各项准备工作,细致排查险工隐患,补齐骨干河道防洪短板,提升内涝防治能力;立足“预报要准、预警要快、预演要真、预案要实”,细化落实监测预报预警、风险隐患排查、城区内涝防范、人员转移避险、工程设施调度、物资队伍调配等各项工作,在时间上争分夺秒,在行动上快马加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立足“水源达标、备用水源、深度处理、严密检测、预警应急”,强化日常监管,紧扣重点环节,突出民生需求,保障供水安全,加强设施建设,实现供水深度处理全覆盖。另一方面,坚持全面梳理,对全域河湖水体的防洪能力、水体水质、面源污染等全面研判分析,以“一河一策”实现问题清、底数明、对策实;坚持系统治理,以流域为单位,明确干流、支流管护要点,建立支流排口“身份证”,排定治理时序,确保任务清单化、管理闭环化,提升全流域治理水平;坚持常态管理,压紧压实区、街两级水体管理主体责任,以定量定点的巡查要求,实现达标达效的常态管理。
让百姓舒心,打造绿色清澈的水,建设生态美丽河湖。一方面,转变观念、狠抓整治,推进沿江岸线生态修复,与长江大保护同频共振。以长江岸线整治为突破口,将生态保护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中,保护利用好28.5公里长江岸线“黄金走廊”,推行长江浦口段河道“段格化”管理,推动生态环境向高质量转变,桥林“十里造船带”作为长江大保护典型案例在全国宣传推广。另一方面,坚持节水优先、推进节水增效、强化水情教育,在精细管理中践行节水之道、在技术创新中提高节水水平、在绿水青山中感怀水美浦口。加强取用水监管,实行从源头到末端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节水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农村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大力推广管用实用的节水技术和设备,全面提高节水水平。充分挖掘象山湖和雨发生态省级节水教育基地资源,打造水情教育绿色精品研学路线,邀请公众走进水文化阵地,深度了解水情,激发护水之心,践行节水行动。
让百姓开心,打造文化清秀的水,建设文明幸福河湖。一方面,整合资源、挖掘文化,高标准建设水利景区工程,高品质打造水利景观。全力做好融防洪、景观、休闲、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滁河国家水利风景区创建工作,展现滁河美丽乡村、田园生活魅力。充分利用沿滁的废弃仓库、滁河故道、船闸等水利设施和遗址,打造水利旅游文化和科普景观打卡点。将余家湾船闸“修旧如旧”,把原船闸管理房改造成船闸展示馆,展示船闸文化和粮库文化,成为独特文旅景观。另一方面,融入融合、共建共享,高起点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借势美丽乡村。优化布局“十里造船带”遗址公园、东龙山郊野公园,深度挖掘“草圣书乡”“乌江古战场”“张籍读书台”等历史文脉资源,用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串联“春江十里”,发展美丽经济。依托滁河河道,融合“河岸花海”“知青故里”“姚徐老街”“万亩油菜花”“十里民居”“西埂莲乡”等景点,使滁河风光与美丽乡村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作者系南京市浦口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责任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