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萧四五:用笔尖讲述中国故事

2021-12-12 15:26罗芳菲
民生周刊 2021年25期
关键词:画院新加坡人文

罗芳菲

画家萧四五

“如果非要给自己一个身份定位的话,从文化角度,我应该是新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从书画角度,我应该是新时代努力探索人文艺术之路的中青年艺术工作者,并不是‘画家。”萧四五习惯于如此定位自己。

重新出发

萧四五1977年生于河南南阳一个半农半商人家庭,孩童时期跟着叔父练习书法。9岁正式拜师学习中国传统书画,中学时期开始系统学习西画的素描色彩。

1999年大学毕业之后,萧四五在上海的一家外资企业从事企业工会工作。在此期间,他筹备了企业画院,也正因为这份工作的缘故,萧四五有机会深入了解海派和江浙画派的艺术底蕴,也最终有机会选择去中国美术学院进修深造。2006年12月,萧四五回到郑州,开始了6年的经商生涯,但即便忙于在商海浮沉,他也从没有停下艺术创作,并与当地的艺术家和文化名人一直保持良好的交流和学习。

2012年,萧四五的企业陷入困境,“是继续经商,还是专职绘画,我需要好好想想”。

那段时间,萧四五回到家乡写生,画山水花鸟,那里风景不用刻意寻找,寻常阡陌就可以入画,而且是高饱和度的人文历史景致。南阳,是中原文化在其南缘的文化中心,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等众多历史名人在这里出生、生长或建立功勋。伏牛山脉作为中国南北气象的分野,穿行于这片人丁自古兴旺的土地。独特的地理优势与积淀沉厚的人文传承一起,赋予这一地区个性鲜明的民间风尚和人文倾向。在萧四五的宣纸上,家乡独特的人文土壤就像火一样“烧”起来了,驅散了他心中的困惑。

确定了方向,萧四五选择回归艺术之路,并于2013年3月来到北京,在北京友人的帮助下,一步步踏上中国传统书画的研学之路。

2014年12月,时年37岁的萧四五在河南省美术馆举办了作品展,展出他近10年的作品,以中国画为主,兼及书法、油画等多种门类。“这不是一次回顾展,更像是一场出发”。

在这次展览期间,萧四五结识了一位就职于中国国家画院的朋友,并在其引荐下,最终得以拜中国花鸟画泰斗詹庚西先生为师。

笔墨随当代

萧四五一直记得第一次见到恩师詹庚西的场景。“先生看了看我带去的作品,没说好也没说不好。过了半晌,先生跟我说,绘画没什么新意,只有中国老传统的东西,要想学传统的东西可以过来学习。其实是先生自谦了。”

2015年9月,萧四五开始到中国国家画院詹庚西工作室研修中国画。

在中国国家画院学习的3年,他觉得“很痛苦”,但现在回头看来,那是“必然的过程”。“中国国家画院汇集了中国绘画各大画派的领军人物,同修的同学也是各地的顶尖人才,更不乏‘天才。”

在书画界,有一批老先生令人敬畏。他们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影响着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通过平素的教学,学校和学人的精神,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来。“我作为一名非科班出身的学生,水平上的落差让我‘很痛苦,但是又‘快乐,我如饥似渴地从他们身上吸取‘能量。”在萧四五看来,自己的作品在2015年前后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是最让他高兴的事。

然而,随着研修的不断深入,萧四五越来越迷茫。

他用“痛苦”和“渐进”来形容那段日子。“绘画上所有流派、风格、样式都有难以逾越的高峰。萧四五你要好好想想,什么是你能胜任的美术领域?是水墨画、油画还是书法?比着传统的大师,有十万八千里要走;要突破要创新,没有传统基础的创新也是无本之木。属于你的路在哪里?”

“有时候就是机缘巧合,某些人就会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回想与中宣部办公厅原主任薛启亮有关的往事,他神情相当灿烂。“那段时间,我经常带着自己的困惑找薛老聊天,聊艺术、生活和人生,逐渐都会聊成比较宏大的、宏观的哲理。”

萧四五说,在二人交往的过程中,薛启亮最常用的词是“开阔自己的视野”“你在为谁画画”。“他常常问我,作为一名艺术家,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你在为谁画画。是为自己而画,以养家糊口?是为身边的人而画,以促进交往?还是为时代、为人民而画?”

“薛老的话让我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我要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这种精致是别的文化达不到的;我要根据时代的背景去创作,让更多的人看到如今的中国;我要走出去,要和同行交流、探讨,然后逐渐完成自己艺术面貌的塑造。”萧四五说。

2017年,他开始为“境象—萧四五人文书画作品全球巡回展”整理并创作作品。

用笔尖讲述中国故事

2018年1月,“境象—萧四五人文书画作品全球巡回展”从香港出发,一路巡展,台湾、东京、新加坡、上海……“这一路下来,更让我懂得文化需要交流,需要走出去,通过学习、探讨、分享,交流当下的时代变化,才能创作出更符合时代主旋律的作品。同时,也让我产生一种迫切感,要让更多被西方文化艺术意识形态淹没的年轻一代看到中国文化的精髓、美的东西。”

谈及画展主画创作时,萧四五说,“巡回展的每一站,我都希望能碰撞出不一样的意义。比如在新加坡做展览,中国和新加坡在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华裔占新加坡人口总数的80%,所以在某种感情上感觉离自己很近又很远。在为新加坡展览创作主画的时候,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引起两国人民情感共鸣的代表物。当年,华人漂洋过海到另外一个国度讨生活。抵达新加坡,脱了第一层皮;在新加坡存活下来,脱了第二层皮;在新加坡发展壮大,脱了第三层皮。这种蜕变精神的代表物是什么?我一直在寻找。”萧四五说,“幸运的是,一位从事动物研究的朋友给了我启发。他给我讲述蓑羽鹤迁徙的故事。蓑羽鹤是唯一可以飞越喜马拉雅的鸟类,不畏冰天雪地,狂风严寒,每年迁徙之路都有生命危险,但仍然义无反顾。我听后立马决定,就画它。”

创作新加坡展览的主画《蓑羽鹤飞越喜马拉雅》之时正值7月,为了不影响作品效果,工作室里不开空调不开窗,“真是汗如雨下”。他一上午,不喝水,不起身,中途不休息,画得时间都忘了。一个上午过去,造像基本完成。而画画的那个人,浑身发抖,热量都快消耗光了。“我这是在最热的季节画最寒的画。”萧四五笑道。

国宝熊猫系列也是此次巡回展中最重要的一个题材。“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有着和平、团结的美好寓意。”这个系列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借鉴了指墨、泼墨、破墨等技法,在作品的立意上凸显熊猫的憨态可掬,用笔墨创新性地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典故发生时的情形和场景。他指着一幅熊猫作品对记者说:“这幅画画的是《三娘教子》的故事。绘画的功能除了审美价值之外,还有文化的传承以及教书育人的作用。这也是我未来要做的事情。”

为了“境象—萧四五人文书画作品全球巡回展”,萧四五前前后后忙碌了4年多,临近收官站,萧四五依然不得空闲,他已经定好了未来5年的目标:艺术创作的目标确定在为民族企业家塑像,学术目标将关注中国青少年心性美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现在,中青年艺术工作者萧四五回到了工作室,继续在纸上,描绘他的愿景。

猜你喜欢
画院新加坡人文
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
新加坡
荣宝斋画院招生简章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浙江画院建院35周年系列海报
人文绍兴
春睡画院教师美术作品欣赏
人文社科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