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协同管理模式下的室内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2021-12-12 09:16王博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0期
关键词:室内设计协同专业

王博

[摘           要]  将多元协同管理模式和室内设计教学改革进行有机结合,审视当下室内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的弊端,提出通过从政府、学校、企业和行业等多元维度为高校“工作室”教学进行改革,提出了政校行企协同管理模式下“工作室”教学改革的对策,希望能为室内设计教学改革提供新的理念和想法,拓宽协同管理教学改革理论的研究范围。

[关    键   词]  多元协同管理;室内设计;教学改革;“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0-0210-02

目前,我国室内设计的教学体系,尤其是非重点室内设计院校培养的毕业生的能力,在社会上受到了一定质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从根本上讲,传统专业教学方法不当和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是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我国室内设计本科教学的现状,重新定位室内设计专业本科教学更新的思路。

本文通过对国内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系统梳理,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教学经验—再学习,对非重点高校的室内设计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更新方式做出一些深入而富有探索性的研究。

一、多元协同管理模式

协同管理就是运用协同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管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论体系,主要目的是实现管理协同倍增效应。协同管理模式应用广泛,同样也可以应用于高校教育中。对“协同管理”一词的研究,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认为,可以从企业和学校层面展开,这样有利于管理的实施,但是从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等方面多元协同管理维度的研究则比较少。

多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现今社会比较重要的特征之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动力,在教育领域,多元亦是涵盖万千。本文的多元具体为政府、高校、企业、行业。这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创新模式,形成政府与高校之间合作、高校与高校之间合作、行业和高校之间合作、高校和企业之间合作等形式的合作路径,促进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四方主体之间达成共同目标,构筑“工作室”平台,对室内设计教学改革来说,可谓事半功倍。由此可见,它是一项多元协同合作、协同管理的巨大系统工程。

二、室内设计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室内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而在高校中,室内设计也成为比较受欢迎的专业之一。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增设室内设计专业的高校也逐年递增,这为室内设计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在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一个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面对实际操作,例如在真正的设计项目面前,就显得缺乏实践经验,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就业后,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很难与实际社会联系起来,这对刚毕业的学生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不少高校进行了室内设计教学改革,为了弥补传统教学和实际操作相脱节的不足,提出了设立“工作室”进行教学的建议。室内设计“工作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授课不能解决的问题。“工作室”教学方法相对灵活,课程安排也非常实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实践操作问题和社会适应能力。并且,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和教师队伍的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在高校中越来越多的室内设计专业开设了“工作室”,让学生在工作室中进行学习和实践,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工作室”平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室内设计工作室教学在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中一直在寻求突破和创新,旨在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改变传统室内设计教学的尴尬局面。室内设计“工作室”的建立无疑是改变传统教学的一种新模式,政府、高校、企业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各种各样的室内设计“工作室”出现在高校中,具有室内设计专业的高校基本都会设立相关的工作室。但在其运行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高校中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的建设水平普遍不高。除了悬挂工作室的标志,没有突出特殊的地方,也没有体现使用工作室教学的优势。更有甚者,许多工作室挂着“工作室”的牌子,却在授课时变成了普通的教室,完全没有体现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和专业性。为什么室内设计“工作室”在运营中会出现这些问题?通过总结发现,这些问题往往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室”定位不清,学生实践平台缺乏

教师在“工作室”教学中自我角色定位模糊,在授课过程中容易忽视对学生的全面管理。还由于教师分布不合理,教学的内容和行业岗位需求偏差过大。由于没有合理的管理办法,这种滞后严重制约了“工作室”的进一步发展。此外,由于“工作室”在运行过程中,缺乏有力的管理机构,调配不合理,导致市场和社会的衔接不紧密,时常缺乏真实有效的设计项目和实践操作平台,致使“工作室”长期处于自我发展中。没有一个好的项目审查制度,会使工作室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存在漏洞。同时由于缺乏监督机制的校企合作企业、工作室和合作企业项目,相关的责任和其他合作内容没有明确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学生没有适合自己的实践平台,所学的专业知识也得不到实践的反馈。

(二)室内设计“工作室”的管理机制发展参差不齐,管理过程也过于形式化

在学校和企业共同打造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学校希望能够通过这一模式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而企业则只想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和收益,双方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协调机构和“工作室”教学团队建设运营机制,并且缺乏教学团队建设的保障机制。企业在合作中看不到与学校相互合作的长远利益,所以,學校和企业之间往往很难达成一致的目标,从而使“工作室”形同虚设。

(三)室内设计专业授课教师实践能力略有不足

室内设计是一门特别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的专业学科,因此,一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专业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双师型”教师的缺乏,也严重影响了“工作室”的教学效果,对于人才培养来说非常不利。而相对单一的师资来源也是教师队伍组成水平不合理的因素之一。教师长期在学校教授课程,除却具备一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外,实践能力也应该被重视,教授课程更不能形而上学。

三、多元协同管理模式下的室内设计教学改革路径

(一)精准定位室内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和性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平台

在政府的监督和调配下,高校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与企业共同发展,满足行业对专业课程的需求,企业也可以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技术,针对行业内最抢手的工作,承担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培养重任。企业还可以从学校获得人才培养、专业项目研发的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业务能力,实现双赢局面。例如,每逢毕业季,企业可以优先选择毕业生,这样不仅降低了用人成本,还可以减少前期员工培训的资金投入,而学生也可以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二)多元协同管理树立共同的建设目标、建设长效的运行机制

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应确立一个共同目标,统一的目标可以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即寻求政府、愿意与学校合作的行业和企业利益的平衡点,通过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等手段,打造一支专业、团结、优势互补的高素质特色的室内设计“工作室”教学团队。

站在系统论的高度来看,机制是指通过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使整个系统更有序。在政府的监督下,高校和企业以“工作室”为纽带,在实施人才培养的教育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驱动、相互监督。同时建立良好的工作室制教学体系,真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机制。

(三)多元协同管理是教学团队发展的坚实保障机制

教学团队建设是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室内设计“工作室”能否良好运作至关重要。因此,多渠道培养室内设计专业教师队伍是当下的重中之重。此外,在培养教师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室内设计能力的提高,专业水平的提高,重点项目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当然,在授课时还可以有企业专家的参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设计能力,在“工作室”这个平台上,与企业、行业建立合作,开发课程、制定教材等。

以上种种都需要完善的管理机制进行调配和安置,仅仅依靠学校或者个别企业单方面的合作,很难达到理想的状态。而多元协调管理能更好地弥补这一不足,可以成为教学团队发展的坚实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方建强,陈肖肖.基于创客空间的高校创客教育模式构建[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5):33-34,112.

[2]聂方彦,李建奇,张平凤.高校“创客空间”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8):184-185.

[3]周莉莉.“互联网+创客空间”背景下的创客工业设计工作室的建设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6):100-101.

[4]刘珍.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与途径[J].南方农机,2019,50(20):74.

[5]王婷.企业技术与营销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l0(6):29-31.

[6]秦蔚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运作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7]李惠丽.设计管理教育发展模式探析[D].济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0.

編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室内设计协同专业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京津冀协同发展
衣.恋专卖店室内设计
王晓燕室内设计作品
姜喜龙室内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