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慧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解决“人地钱”三个根本性问题,“钱”指的是资金。中国乡村旅游势头发展迅猛,但资金短缺问题逐渐凸显,成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难以突破的“瓶颈”。总体来看,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项目,由于早期对乡村旅游生产性设施和服务性设施投资需求预见不足,加上近年来农业劳动力价格迅速上涨,土地流转费提升,乡村旅游项目经营难度增加,尤其是资金短缺,严重阻碍了乡村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融资困难的根本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任危机。而区块链技术的自带信任基因,其优势就是解决信任问题,其基本特征为去中心化、数据不可篡改、匿名性、可溯源性等。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推动区块链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区块链与乡村旅游场景的深度融合,可以为乡村旅游融资“瓶颈”问题的突破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区块链是将某个区域内的数据区块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以链条的形式组合起来,并通过密码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密,确保链上数据的真实性,数据不能被伪造和篡改,是一种去中心化、去信任的分布式共享总账系统,也被称为分布式数据库。区块链技术颠覆了传统中心化数据模式,为保障数据安全,区块链上所有节点都具有全部数据备份,这使得伪造数据的成本极高。因为区块链上每个节点都可以记录数据,其数据记录方式为“分布式”,又因为区块链上所有节点都参与数据维护,其数据备份方式也是“分布式”,所以称区块链为“分布式数据库”。
第一,去中心化。区块链网络中节点众多,同时每个节点的地位完全平等,各个节点之间不需要中心介质,能够直接进行数据传输与交换,与传统的中心化模式完全不同。第二,去信任化和共识机制。去信任化的原理为区块链系统预先制订了规则,链上每个节点在一定的规则和时间范围之内能够完全信任其他节点,在数据交换过程中不必考虑信任问题,因为数据造假成本极高,需要控制超过整个网络51% 的节点,但是这种可能性极小;共识机制指的是实现区块链分布式共识的一种算法。第三,不可篡改性和匿名保护隐私。区块链通过其特殊的技术手段来确保链上信息不可能被篡改,链上用户不需要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链上匿名方式可以充分保护用户的隐私。第四,可追溯性。区块链所采用的分布式记账模式,使得整个网络发生的每笔交易情况在每一个节点都会被记录下来,形成时间戳之后“打包”。所有的节点都存储有完整、原始的数据记录。因此,凡是被记录的每笔交易都可以在账本中被找到。第五,智能合约。在系统中预先编码设置合约触发条件,一旦触发执行条件由代码强制执行合约,任何人和事都不能对其进行干涉。
2020年中央正式提出了建设数字乡村的战略方针并开始试点,区块链正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区块链等技术在农业的应用。”由此可以看出,中央对区块链赋能农村和农业的重视。区块链在农村和农业上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区块链赋能乡村旅游融资,有助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通过乡村金融数字化,“区块链+”与乡村旅游融资场景的深度融合,建立起一个从资金贷放、用途追踪、使用合规性以及企业回款信息透明的区块链闭环,这就为金融机构放款提供了基础条件,打破了以往银行固有的一套放贷机制和模式,也从根本上解决了银行与贷款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任危机问题。区块链技术可以使乡村旅游融资过程变得更加透明和公平,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农村融资难题的破解具有其必然性。
1.形成新的信用机制。信用体系在现代社会融资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传统模式下风险控制中,客户信息搜集成本较高,决策流程较为复杂。引进大数据风控后,虽然在信息获取效率、可靠性以及时效性等方面有了较大提升,但是仍然存在数据“孤岛”、数据的权威性被质疑等现象。区块链可以通过其特殊的技术手段对信用进行背书,重塑了信用机制。区块链技术信用体系可靠性强、信息公开透明且成本较低,其原因在于区块链技术拥有的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特征,使得数据不能被篡改,且区块链技术改变了信用数据的调取方式,将传统的中心化的央行授权查询征信模式转换为平台数据共享模式。
2.形成新的场景价值。场景金融属于互联网金融的一种创新形态,其与传统的银行柜台服务的差异是将金融服务融入到各类真实场景当中。例如乡村旅游场景金融就依托乡村旅游的主题形成资金闭环和金融服务的生态圈,通过金融业务场景化,增强客户的体验感,提升用户满意度和用户黏性。而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组织架构灵活性强,依据其应用场景、用户需求、客户结构以及资金运转情况的差异,缔造独立于主路径的短路径区块链,以促进场景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层次融合。一是基于大幅提升的用户体验,使其对场景金融更为依附,保障客户黏性及稳定性;二是安全性强,客户所有的交易信息都会被实时记载;三是场景客户可依托区块链形成去中心化的信用运行机制满足其金融需求,再也不需要依赖传统中心模式的银行信贷服务。
3.形成新的运行逻辑。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链条涉及多方交易,时效性极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信息透明度低导致欺诈;信任传递链长导致多方信任聚合度低;自动化程度低易受人工干扰影响;贸易周期长易滋生道德及操作风险。运用智能合约能够提前将基础制度及相关交易规则写入底层协议中,使得金融基础设施按照协议内容自动化、标准化运行,通过优化涉及多方交易的业务链条,解决银行、客户及第三方之间的信任、安全问题,提升效率,不断降低银行风险管控难度。
从乡村旅游融资的视角来看,区块链运用范围、效果显著的场景业务主要有客户信用评价与供应链金融应用。“区块链+”并非单一的平台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通过多方协同构建系统打破信息“孤岛”掣肘,在更大规模及更广空间范围致力于多方合作中信赖、协作问题的解决。
乡村旅游是借助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而开发的一种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主要面向附近的城市居民,其特点是参与性、娱乐性及科技性较强。乡村旅游的目的为放松休闲,其本质特性是乡土性。与国外相比,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乡村旅游项目经营实体自有资产积累和留存收益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限制了其进行内源融资。而从外源融资来看,想在准入门槛极高的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发行股票,需要满足诸多条件,而乡村旅游企业通过审核上市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通过有价证券方式获得外源性资金可能性极小。乡村旅游经营实体一般都依赖于银行信贷或民间借贷。
在银行信贷模式中,客户信用评价是决定融资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乡村旅游融资项目的客户信用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项目运营风险评价,二是项目可抵押物。
1.项目运营风险评价。近年来,银行部门涉农信贷业务发展较为缓慢,主要原因:一是信用贷款模式风险较高,银行惜贷。风险较高的主要原因为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中农户的信贷数据不完善,且收集渠道有限,传统的征信模式是所有人的征信信息由相关金融机构上传至中央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需要查询时再向中央银行申请下载查询,如果乡村旅游项目经营主体没有发生过相关信贷业务,系统中就没有相应信息,而且金融机构之间没有互联互通,数据不共享。另外由于农村地区属于偏远地区,金融机构网点少,金融专业人才更少。在客户信用评价过程中,如果农业企业的信贷信息未在央行信贷系统中记录,就无法依靠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只能依靠工作人员进行线下审核,问题较多。首先成本大幅提高,每个业务员能覆盖的市场范围有限,业务范围越大,需要的市场人员越多,导致人员成本大幅增加;其次,人工工作效率比较低,线下人员需要详细了解整个项目的人员、资金、运营等情况,耗时较长,效率低下;再次,人工审核风险较大。因为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可以完全按照风险评估的模型来进行,但是人工评估与评估人员工作能力、经验、态度有很大关系,而且涉及到评估人员道德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排除评估人员与借款人合伙骗贷的风险。
区块链为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模式,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农村征信体系,完善农户信用大数据,已逐渐成为农村信用体系的发展趋势。去中心化的模式,有助于合理记录真实、有效的个人征信数据,并保障数据的安全可靠。农村征信体系“大数据”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即数据共享,政府和相关金融机构可以方便查询农村用户征信情况,查询范围更广,成本更低;另一方面可以逐步改善农村征信观念,努力将传统的农村“人情社会”转化为“契约社会”,加强农户对于征信重要性教育,引导农户珍惜自己的征信数据。因为区块链技术的可溯源特点,一旦农户在征信体系留下不良记录,终身可查询,对个人信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造农村征信体系及农户征信“大数据”,可以有效解决农户信用担保不足的问题。
2.项目可抵押物评价。乡村旅游项目最大的特点在于“乡土性”,地点在农村,而农村项目融资大多缺乏有效的抵押物,抵押贷款难度大。随着国家放开“两权”,“两权抵押贷款”成为了一种新的融资模式。“两权”是指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与农民住房财产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金融机构不愿意进行“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原因是,一旦农户违约,怎么处理抵押物是个难题。农村土地归属集体所有,农民住宅宅基地也属于集体所有,现行法律不允许集体以外的人对农村土地和住宅宅基地进行买卖。
“两权抵押贷款”的难题是抵押物不能够买卖,而“区块链+两权抵押贷款”模式中,区块链可将实物抵押转换为“数字抵押”,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两权”的实物资产登记为权益数字资产,并建立以这样的权益数字资产进行交易的相关交易规则和交易制度,交易完成之后进行跟踪,确保贷款的真实用途及使用情况。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农村金融,是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各机构部门应努力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信息平台,积极推进农村资产数字化,用区块链技术逐步完善并积极发展农村地区“两权”交易市场以及中介组织,建立区、县等多层级的“两权”交易市场,维护交易秩序,促进农村“两权”交易健康有序发展。
供应链金融是近年来供应链管理与金融理论在逐步发展中聚合而成的新方向,供应链金融应用在中小企业筹资难的痛点问题上效果显著。然而,供应链金融在具体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供应链信息传递不畅造成信息“孤岛”,融资较困难、融资成本高,且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信用很难传递至其上下游企业;银行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对中小企业真实贸易背景进行审查;供应链平台展示的数据真实性和可靠程度难以保障,安全性不足。
区块链技术特征与供应链金融实践问题完美契合,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供应链金融平台破解实践难题,为处于供应链尾部的诸多中小企业增信。利用区块链技术使传统供应链金融惠及整个链条。一方面,由于区块链的技术特征使得链上存储的数据具有可信度,可以有效降低资金风险,控制成本。核心企业的信任通过供应链传递至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就可以在银行授信额度内取得融资。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公开发行数字票据。在整个供应链体系内,信用可传导、可追溯,商业银行对供应链中各级供应商的信任,从实质看是基于对核心企业的信任。数字票据的流转成本较低,银行可以用这种方式,低成本地为原本不具备融资条件但有核心企业背书的中小企业授信融资。
具体到乡村旅游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对银行而言,通过区块链平台可以获取大量有效信息,只需较少的尽职调查成本,就可以获取到较优质的乡村旅游小微企业客户信息,解决了银行授信难的痛点问题;二是对核心企业而言,平台可以有效优化供应链融资生态体系,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帮助供应链逐步形成良性生态循环;三是对乡村旅游小微企业而言,供应链金融平台可以基于核心企业的背书为其增信,拓宽可融资渠道,保障其良性发展。
中国农业银行的“E链贷”是农村中小企业受益于供应链场景金融的典型案例。“E链贷”是中国农业银行将区块链技术、大数据技术与电商供应链融资业务相融合推出的一款涉农互联网电商供应链融资产品。该产品主要面向“三农”客户,借助科技的力量将涉农电子商务、网络支付、企业ER P系统、供应链金融系统、农户信用档案等银行内外系统融合打造成多方互信、风险可控的供应链生态大联盟。涉农的中小企业只需在电商平台有历史交易数据,即可作为信用凭证,不需要抵押和担保即可在线使用互联网信贷服务。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为乡村旅游融资问题的解决打开了新的思路。随着农村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推进,区块链技术将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5G 通信技术相互作用,立体化、综合化运用,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支持,拓展乡村旅游融资应用场景。乡村发展需要拥抱新时代,深化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科学技术的融合发展,不断创新,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