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辉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金融环境日益开放,对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地方高校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中,着力推动建立更加科学规范、适应金融实践需求的实训课程体系,以实现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目标。近年来,在实训课程建设方面成效也较为明显,但由于缺乏系统理论支撑和科学方法引导,在实训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等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和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金融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对实训的重要性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金融实训课程教学目标设定多以学科为导向,即将教育成果仅仅定位于金融专业知识内容的系统掌握,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围绕学科专业而展开。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持续改进,造成实训内容设置与金融人才需求相脱节,不少本科高校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老问题,对金融实训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实训课程的学分所占比重偏小。
二是实训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部分院校开设的实训类课程,如外汇交易、国际结算、证券交易实训等,课程间未建立有效的衔接,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有些实训内容有重复,有些则过于简单,缺少复合型技能训练设计。
三是实训考核较为片面。多数学校金融实训教学考核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实训过程管理,造成实训考核形式单一、评价较为片面,难以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训练的积极性。
四是实训课程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实训课程体系、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评价机制等尚不够完善、健全,如何将金融理论与金融实务工作有效对接还缺乏深入研究,尚未建立对金融实训课程体系有效、持续、动态的质量监控和实时改进机制,实训课程教学效果难以充分实现。
可见,如何推动金融实训内涵要素建设,以构建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一体化为核心的实训课程体系,已成为当前金融教学改革当务之急。
培养人才是高校最根本的目标,在当前我国高校体系中,不同类型的高校所培养的人才目标层次也应该有所区分。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是浙江省首批设立的独立学院之一,自2014年起,该校办学定位就明确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地方高校,因此,按照差异化办学的原则,培养的是应用型金融人才。金融实训课程体系作为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必须要理清建设思路,明确指导理念,构建系统化、全局性的框架和保障机制。
近年来,在金融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逐渐明确了金融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即以OBE理念为指导,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办学条件,明确应用型金融人才在知识、素质和能力上的培养要求,以此确定金融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该教学目标,按照系统性和层次性原则,构建进阶式的实训课程教学体系;通过构建持续、动态的多渠道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密切结合市场需求及时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也被称为成果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早在1981年由Spady等提出,目前已成为英美等国主流教育改革理念。该理念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作为课程中心,把教学成果作为教学过程导向,把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的能力作为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目标,即“学习结果-教学内容设计-评价体系”课程体系,真正实现由“内容为本”向“学生为本”的转变。与传统教学体系相比,OBE理念所带来的变革是全方面的,除了在课程设计以外,在学习模式与成果、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和改变。OBE理念过去常常被应用于国内外高校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近年来,开始在社科类专业中广泛运用。OBE理念强调以结果或教育产出为导向,因此要求金融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围绕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OBE教育理念要求高校课程设计与教学要聚焦于学生最终学习成果上,因此要求教育者必须对金融学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能力及其水平有清楚的构想,并致力于设计出适合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教育结构来达成预期成果。高校应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办学定位,明确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反向推导对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并以此作为金融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OBE理念指导下,围绕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按照系统性和层次性的教学设计思路,通过构建进阶式的实训课程、教学引导、评价机制及成果应用等教学内容,形成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层次丰富的实训环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来引导,切实保障金融实训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1.基础实训:《金融活动模拟体验》。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于2014年与浙江核新同花顺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发了互联网大金融综合实训项目,《金融活动模拟体验》作为一门通识必修课程目前已经正式开课。该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通过“课程动员及培训”、模拟“银行业务”、“证券投资”、“期货”、“私募基金”、“外汇”等场景,并结合自主开发的“学堂云”在线课程《金融活动模拟之初体验》,对基础知识制作视频进行专题讲解。学生在观看视频并完成在线测试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大金融综合实训平台”开展各项模拟活动。在教学实施中,采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探究式、体验式教学方式,自始至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积极参与。老师主要负责发布任务和答疑,银行、证券、期货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全部由学生担任。学生在完成规定任务后,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由投资和交易,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金融产品。
2.专项实训:《金融专项仿真实训》。金融活动是整个经济活动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于商业性原因,即使学生在进入实习环节后,也往往难以接触到一些关键的金融规划和决策活动。在这方面,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拟通过自主开发、购置和共享等方式,开发金融专项仿真实训项目。目前已立项院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金融大数据下银行理财虚拟仿真实验》《金融大数据下银行理财虚拟仿真实验》,联系杭州融育金融科技公司《区块链技术与征信》等教学软件,共享国家级和浙江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相关项目等。专项实训的教学目标重在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专项实训的学习,将大大提高学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证券模拟投资大赛、浙江省大学生理财规划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能力。
3.综合实训:《金融综合实训》。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开设的《金融综合实训》,是以“场景+论证+创新”的综合式学习模式,紧密结合当前金融经济社会环境,以互联网、大数据、大金融为背景,采用拓展训练和沉浸式教学方式,综合、全面地学习银行综合业务、证券期货综合训练、金融科技应用等内容。不仅要让学生相对全面地知道金融业务是什么,怎么做,还要知道金融业务的风险来源、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即要全面了解what、how、why三个层面的内容。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树立协作精神,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长远上来看,能够综合提升学生金融素养,形成统观全局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实践能力,实现高级专门金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为了保障实训课程教学质量,及时做好教学质量评估,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构建了持续、动态的多渠道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机制。市场环境变化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是决定金融实训课程教学目标的核心与根本要求,通过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用人单位座谈会等形式,可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对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需求;金融专业指导委员会由高校专家和金融实务部门负责人组成,可有效保障校企间双向信息交流,专家建议是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训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的重要参考;由浙江省教育评估院组织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可搜集毕业生对实训课程的评价,是衡量实训课程体系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校友是重要的办学资源,结合自身的学习体验和工作实践,可为实训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建议。通过实践需求持续修正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持续完善考核要求、通过学生实训成果持续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并使之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立实训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世界格局和信息化技术发展,如何促进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将OBE理念引进金融实训课程教学,能够有利于任课老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凸显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性,有利于提升金融实训课程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生金融素养和社会竞争力。而构建进阶式的金融实训课程体系,可进一步完善实训课程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有效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构建进阶式的课程体系、教学引导、评价机制及成果应用等教学设计,形成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层次丰富的实训环节。
但是,OBE理念的融入以及金融实训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社会、学校、老师、学生共同参与,使整个过程和系统不断完善和优化,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