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媛
(长治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
在进行学生日常管理时高校管理者可采用人文关怀,该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在教学教学大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将其视为管理主体,还要利用多种管理方式来强调其个性差异与个体地位,高度重视大学生在生活中的各项合理性需求,确认其校园主体地位。针对学生间的生活需求来说,高校管理者不但要满足其校园文化与物质需求,还要满足其精神文明需要,当学生的合理要求得到满足后,其学习与生活上的主动性将获得快速提升,借助人格独立、发展自由,其综合素养将获得极大改善。对于学生实行有效的人文关怀还有助于尊重其人格,在实际生活中给予其更大的发展空间与信任,促进其整体发展。
在开展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时,高校管理者需主动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借助其专业的疏导手段可改善学生遇到的多重问题。具体来说,大学生遭遇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时,高校辅导员需与心理咨询师共同对学生实行疏导、沟通,借用语言上的关怀与态度语气的改进来降低学生的戒备心理。在进行沟通交流时相关人员需表达明确、语言委婉,在有效解决问题的同时保障学生的自尊心,从教育门类上看,心理疏导教育属思想政治教育的扩展,只有在沟通时获取了学生的信任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改变相关学生的心理状态。
当前高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即为培养学生的个性独立,在实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前,辅导员或管理者要对学生足够了解,因而要借助沟通交流掌握其学习能力与心理状态,借助善意的表达可有效增进双方感情,即达到了人文关怀效果。在进行实际交流时,由于每名学生的个性不同,在沟通过程中双方都会遭遇些许阻碍,辅导员应借用对其的了解,挑选出一种合适的沟通方式,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降低其叛逆心理,若能与其成为朋友才能真正理解其思想、行为,对其培养才会更具独立性、针对性。此外,学生在与辅导员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可将自己的想法展现出来,若该要求或意见较合理,可得到相应满足,因此,在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的带动下,高校学生的独立性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
利用良好的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还能提升学生的创造力,随着教育理念的改进,社会对相关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高校在开展教育时也需培养出更具创造力、想象力的复合型人才。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时其传授的思想教育与当前国家的发展战略要求相吻合,实行人文关怀期间,学生能充分体会到被学校与社会尊重,其在学习与生活上也会更加主动,想象力与创造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进行日常管理时辅导人员应适时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针对其创新理念与创新发明给予一定的支持,在获得充分肯定后其自信心也会得到适时提升。在日常生活中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机会较多,对其了解也更加深入,通过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逐渐渗透,学生的交流意愿会更为强烈,在解决各项问题的过程中其心理素质也会获得切实改善,随着个人毅力的改进,有助于使该群体形成极佳的创造能力。
在开展学生日常管理的过程中,辅导员需适时更新管理理念,将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放置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进行日常管理的实践时,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辅导员都要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要主动对其进行情感灌输与人文疏导,给学生获得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与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行日常管理时要始终以学生为出发点,使其正常的需求得到合理又充分的满足。学生在学校总是希望辅导员或管理人员肯定自己、实现自己、发展自己,因而获得适宜的肯定与鼓励较为重要。若想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提升主观能动性,管理者要借助其提出的合理性需求增加该类群体的参与意识,使其自行选择生活或学习的内容。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缺点与错误时,管理人员需以宽容姿态来允许其进行二次选择,在此期间要降低指挥与干预。同时,虽然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能力有较大差别,但管理者的诸多规定仍要带有较大变化,其提出的意见需为方向性、指导性,尽量避免运用监督或强制性的管理方式。此外,高校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应合理添加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运用民主思想来实行专业化管理。由于大学生的素质相对较高,其对部分事物会带有自己的见解,对他人思想极少盲从,若单纯采用命令类管理模式难以达到应有效果。
高校在进行学生日常管理时需改进传统管理方案,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学生素养已变得愈加重要,管理人员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应主动实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也就是说需将人性化理念放置在管理制度的设计中。在强化管理制度时其主要目标即通过有效手段来实现其教育职能,通过管理期间的育人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管理者在设置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需借助制度优化来展现其对学生的态度、要求,利用合理的规章制度来凸显人性化思想。
当前社会给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其不仅要拥有较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带有极强的实践能力,即综合复合类人才。学生在学习或接受管理时可主动向学校提出相应意见或向有关行政部门反映相关情况,高校依照相关反馈可及时修改管理制度中的各项内容。若想改善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效果,高校管理者应借助多重措施来保障学生自由,从管理制度角度上要为其创设一个自由且舒适的发展空间。
高校学生在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后,要利用其渗入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不断改善自身修养,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独特特征。具体来说,高校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期间需借用心理疏导适时加入非理性管理元素,理性元素为合理的规章制度,即服从与奖惩,该管理模式虽然直接有效但其持续时间较短,若仅采用外在力量约束,会严重阻碍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对抗情绪与叛逆心理;非理性元素含有人的意志与情感,可有效抚平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伤痛,因此,高校管理者要将理性与非理性元素有机结合,借助管理方法的优化来增强管理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世界的极大丰富,学生遭遇的物质诱惑也会越来越多,高校管理者需将学生的心理状态放置到与身体健康的同等位置上,派遣专业人员来管控其心理态势。无论是人文关怀还是心理疏导都偏向精神层面,应借用有效的沟通来解决,高校管理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应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增加与其交流的次数或频率,了解其当前的生活状态、心理状态,为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双方的信任感,使学生更愿意与管理者倾诉,利用双方的有效沟通来实现相关诉求。
在科学技术极为发达的今日,高校管理者可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来创建多种智能化平台,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手机、电脑等交流工具设立微信公众号、QQ群、微博,将与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的话题放置到相关平台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率,改善学生日常管理效果。
此外,高校管理者还需在生活中为学生营造一套舒心、健康的成长环境,在学校内部适时清除多种诱惑性因素,通过适宜的管理方式来培养其健康人格,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将人文关怀等理念贯穿到管理与生活中,借助该环境使大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方面,高校管理者在进行日常管理时需带有不同程度的人文关怀,具体来说,在实行人文关怀时要借助健康的心理疏导教育,通过净化其心灵改善其思想道德,借用其思想的改变来改善其行为,不断提升其人文理念,养成较规范的行为习惯。为加强大学生的自信心与独立性,高校辅导员还可在日常管理中采用激励疏导教育法,当其遭遇挫折或失败时要利用适当鼓励增加其自信心,使其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当其切实解决相关困难后,其独立性或自信心会得到极大增长,在进入社会以后会更为从容地解决其遭遇的麻烦,避免被现实压垮,在面对现实压力的过程中拥有足够的勇气,利用自信心来克服相关困难。
另一方面,高校管理者在实行日常管理期间还需始终遵循以人为本思想,该思想不但为日常管理要求,还与我国社会的发展理念相契合。实行以人为本战略思想需将学生视为管理主体,管理人员在制定各项政策或管理方案时都要尊重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尊重其独立人格,从而促进其综合发展。此外,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高校管理标准需建立在学生的双重健康上,即利用良好的制度保障其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借助适宜的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切实帮助其解决学习与生活矛盾。
综上所述,当前学生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正产生较大变化,在对其的日常管理中要有效渗透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借用教学实践解决其遭遇的多重生活问题,改善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利用适宜的教育方式来促进其身心健康,为其此后进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