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视角下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2021-12-12 01:09张英姿
福建茶叶 2021年7期
关键词:茶文化思政政治

张英姿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农村大学生在我国高等教育推进过程中一直作为特殊群体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他们由于生存环境艰苦、教育背景单一,从小就形成了自立自强、勤劳简朴的优良品质。但是随着我国飞速发展,社会各领域处于转型期,农村大学生受到了强烈的心理冲击,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茶文化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本文从茶文化视角出发,结合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梳理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探索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针对性解决对策,希望能为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提供支撑。

1 茶文化视角下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各种文化形式和教育手段使同学们树立健全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思想观念。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修养,而且凭借其修身养性的深厚内涵能够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但是农村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由于生长环境和性格差异等因素,无法很快适应并融入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校园环境中,同时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也面临的新的挑战与困境。

1.1 教育内容中缺乏人格培养

从本质目的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为了促进大学生思想人格的健全和良好价值观念的建立,而一系列理论内容教学是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的辅助手段,但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忽视了人格塑造的本质目的,一味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灌输,使得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看成一项纯理论课程,对于大学阶段的一些心理迷茫、人生困惑等问题没有发挥良好的指引作用。对于农村大学生来说,由于长期生活条件艰苦,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学习是唯一的出路,使他们把学习看成生活重心。而步入大学阶段,周围的生活环境、教育模式、培养目标等都发生了变化,学习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综合素质开始受到人们的更多关注。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村大学生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以及人生发展上的迷茫困惑,从而造成性格自卑孤僻。因此,思政教育就应该起到引导作用,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1.2 忽视农村大学生的群体特殊性

农村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面临的最直观冲击就是经济条件上的差异,尤其是身边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尽管在这些同学眼中部分消费是正常且不高的支出,对农村出身的学生来说却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出于个人自尊考虑以及从众心理,他们往往会和同学的消费情况保持一致,而忽视了自己的经济水平,造成家庭在经济上的负担。另外,在学费、住宿费等上面的刚性支出,对于农村大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出现上述困难的主要原因,其实与高校在新生入学时没有做好调查统计工作有关。我国教育部门有一项隐形规定,即高校在迎接新生时要详细了解并记录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根据不同家庭的经济水平针对性开放绿色通道,也就是给予一定优惠补贴,从而确保新生在经济上能够有足够的支撑。但是部分高校在实际执行中却忽视了这一点,使得很多农村大学生没有享受到应有的人文关怀。

1.3 对农村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引导不足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学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但是与此同时就业人数也在急剧攀升,他们面临的就业竞争会更加激烈。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努力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考取一所好的大学,不断提升自己在学业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为了彻底摆脱贫困,改善家庭生活水平,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最终实现阶层跨越。然而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进入高校的农村大学生们陷入了迷茫和焦虑,对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和目标产生了动摇,而且和城市户口的学生相比,他们的教育环境单一、综合素质较弱,无法获得家庭的支持帮助、没有良好的社会资源、人脉关系,这些就业上的劣势更加剧了他们心中的焦虑情绪。然而高校作为教育主体,忽视了农村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对他们的心理状态没有及时关注,缺乏沟通交流,使得农村大学生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

2 茶文化视角下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将茶文化融入到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克服传统思政教育中理论化的刻板模式,淡化其思想教化属性,而且可以为高校带来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具体实施路径上,应该注重人格教育,突出思政课程的人文价值;建立助学帮扶机制,减轻农村大学生的思想负担,并且结合茶文化思想加强学生的沟通交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针对他们心中的困惑焦虑进行及时的疏导和排解。

2.1 注重思政课程中人格价值的教育与培养

首先,在教学方式上,高校思政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理论讲解模式,不能只是将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与分析,而是要更多结合生活实际或者现实案例等将理论知识映射到现实生活中,使同学们能够深入体会到思政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比如:在讲解《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这门课程时,可以将现实模范人物或者感人事迹引申到课堂上,并与教材中相对应的知识点进行连接与融合,使学生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秀的道德品质,进而破解自己内心的困境。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将心理学相关内容融入到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讲解心理学中的专业理论,帮助农村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目前的心理问题,同时教师应该增强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逐步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心理学的人格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2.2 促进助学帮扶机制的完善建立

针对农村经济负担所造成的心理压力与学习负担,高校应该提供特殊的政策倾斜和关注帮扶,建立完善系统的农村大学生帮扶机制。第一,对于绿色通道政策,高校应该引起重视并予以积极落实。在新生入学时必须统计清楚新生的家庭状况,记录在统一档案文件中,如果有极度贫困人群应该通知各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上重点关注照顾,保护好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二,丰富贫困生资助项目,增加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补贴等各项资金支持,促进资助体系的完善,从而使农村大学生获取更多资助机会、减轻其学业负担和心理焦虑;同时呼吁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支持农村大学生的学业,可以设立勤工俭学岗位、开办快递站、超市等,使他们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增加收入、增加生活经验。

2.3 针对农村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

教育模式的转变已经促使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发生变化,他们不再是以前的“稀有品种”,只是普通就业者。为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农村学子的就业指导,促进他们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在就业观念上,高校应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现状进行系统讲解,使农村大学生认识到就业市场的转变;或者邀请成功的企业家、优秀的毕业生等讲解自己的社会经验,从而帮助农村学子转变传统就业观念,理性客观看待目前的就业情况,从实际出发做好就业选择。在就业能力上,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以及心理咨询师,针对学生就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进行培训与提升,定期与学生沟通交流,进行专业化心理指导,逐步缓解他们的心理焦虑;同时高校与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对接,开展校企合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2.4 营造良好的校园茶文化氛围

茶文化校园内氛围的建立不仅有利于高校各方面建设中融入茶文化的元素,也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多的渠道和途径来了解茶文化。一方面,高校可以设计开发不同形式的茶文化画报、主题标语等在校园中进行展示、张贴,同时利用校内的广播渠道定期播放一些茶文化相关的知识、故事等,在学校的宣传栏或者校报中增加茶文化的宣传内容,使校园各处都可以寻觅到茶文化的踪迹。另一方面,在校内组织茶文化集体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茶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比如采取茶文化主题汇演、文艺比赛等活动形式,在娱乐活动的开展中逐步加深学生的茶文化感知力;开展茶文化座谈会、交流论坛等活动,使学生们针对茶文化进行深入的讨论交流,在知识的碰撞中加深茶文化认同感。

总之,开展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国家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完善推进的有力保障。高校作为推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尽快认识到农村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对他们给予重点关注和科学引导,在思政教育上建立起完善的体制机制,促使农村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实现全面发展和综合提升,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与此同时,农村大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转变传统观念,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向新型现代化人才努力。

猜你喜欢
茶文化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茶文化的“办案经”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