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1-12-12 01:09佘正昊
福建茶叶 2021年7期
关键词:茶文化中华思政

佘正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4)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的根本解决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程,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教育已然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借助茶文化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更好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要义与本质内涵,更好的落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念引领力。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因为网络上的多元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相互交杂,而变得愈发的复杂化。因此,将中国茶文化精神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这将会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同时也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力、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心。

1 中国茶文化具有的内在价值意蕴

茶之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根据史料记载,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就在中国,中国不仅被称之为茶的故乡,也是历史上制茶最早的国度。随后,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中国茶文化不断的与融合儒、释、道家思想,并且相互渗透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体现,更加是精神层面的彰显。它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对中华民族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造成了影响,它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价值和精华的集中体现。本文结合儒、释、道三家思想分别阐述它的内在价值意蕴:

第一,中和之道,是中国茶文化与儒家思想碰撞融合的思想境界。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茶叶种植与采摘上,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中有这样的表述:“ 山川至灵之卉,天地始和之气,尽此茶矣”。此意为太阳将出未出之时是采茶最宜时间,整个过程选择的都是温和舒缓的状态,其实从采茶、制茶、品茶的整个过程中均能够体现“和”的思想和中庸之道;而在茶的社会功能上,中国素来有以茶示礼、客来敬茶的待客之道,这种礼节和习俗逐渐内化为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世界观和处世观,追求和平共处,世界大同的平和状态;这也同样与儒家思想在个人价值追求上所提倡的不谋而合,儒家提倡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功名富贵,而是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建功立业。因此,茶的真实作用也被赋予了儒家思想中“礼”的精神。

第二,禅茶一味,是中国茶文化与释家思想碰撞融合的思想境界。早在汉朝时期,佛教便正式传入了中国。随后在中国逐渐盛行并与中国茶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中国民族特色的禅宗文化。禅与茶的结合也并非偶然,禅宗所提倡的宗旨是“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的顿悟观,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细微之事均能成为参禅悟道的一个关键。正所谓:凡是体验得出,均为悟。参禅悟道看似抽象,却又如影随形般的无处不在,世间万物皆可成为载体。正如茶,其性清洁,吸收天地灵气、日月精华而孕育而成,能够助人通达大道,可以看出释家的顿悟观与中国茶文化中的清新明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因此,每个人在俗世之中都应保持一颗平常心,去品茶、去体验、去感悟人生,那么对于禅、对于人生均会有不同的理解,也就是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三,道法自然,是中国茶文化与道家思想碰撞融合的思想境界。老子认为:道法自然,是一种不局限于外力,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状态,所有的表现均是自然而然、没有丝毫勉强的行为状态。他曾总结为人处世的三要素: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些思想后来也被发展为顺应自然法则的养生之道。正如茶的物质属性:养生清心修身,道家认为草中的英华之物即为茶,品茶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并且可以有助于养生。道家的养生观也同样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融入自然,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不应寄托希望于来世,而消极的对待人生。同样的,道家主张的是动时修止静修观的“守静”思想,这与茶的清新特性充分融合,因而茶也成为了道家在修行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2 中国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导向

中国茶文化的价值意蕴与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具有共通性,将中国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时代所必须的。国务院多次发文倡导,高校等教育机构要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国茶文化提倡的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都是为了提升人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因此将中国传统的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着以下几点价值意义。

2.1 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新思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理念与思想,而茶文化更是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下,其内含的中和、尊礼、内省、静修等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人生哲理,均是当代青年需要进一步学习并提升的精神内涵。将中国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之中,可以更好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避免教育内容的空洞与乏味,增加了课堂教育的趣味性,有利于构建多元化的培养教育机制,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思路。

2.2 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综合能力

高校思政教育是伴随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核心课程,其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的特征,因此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其也需要不断进行革新。将中国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之中,能够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完善思政教育的体系,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拓宽高校思政教育的培育路径,保证高校思政教育质量能够在中国茶文化思想精神影响下得到有效提升。

2.3 助力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长久历史的积淀,其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大学生作为价值观还未构建完全的群体,身处于这样一个舆论场所,其本身因缺少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并不能够很好的辨别所有的言论并做出正确的行为。高校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应该积极融合传统文化思想,这将会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中国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当前形势下,将中国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依旧存在着诸多难题与挑战,我们应该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立足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以此寻求合适的解决路径。

3.1 中国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认同度较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能够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茶叶本身具有较重的农业属性,这就使得高校在茶文化相关的课程设置上存在着忽视。同时茶文化自身的创新发展力度有限,无法将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有效地与高校思政教育内容融合,因而造成了中国茶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越来越被边缘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同度不高。高校只有让大学生对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形成认知并产生认同,才能有效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将中国茶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

3.2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不健全

从教育主体来看,高校教师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缺乏对茶文化的基本概念,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授课主体上就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教学重视度。此外,鲜有高校配备专门的茶学方面老师,故对于师资的配备上存在着不足;从教学内容来看,高校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主要是基本理论为主,并缺乏创新,无法将茶文化紧密结合当下热点,形成易于被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所接受的新内容;从教学方式上来看,现有的思政教育模式仍以简单的“填鸭式”灌输为主,就是重心在于施教者,将受教者单纯地作为教学对象,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以施教者讲述为主,缺少受教者的参与,无法形成课堂教学中教育主体之间的联动。高校应对传统文化教育体系进行打磨,汲取茶文化内在的精神内涵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导引,进一步将茶文化融入高校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3.3 高校教育对象受多元文化冲击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信息化手段的日益丰富,使得他们获取信息的来源较为复杂,思维和想法更加活跃,意识形态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他们正处于易受其他文化与思想影响的时刻,这些不良文化使得部分青年大学生否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严重削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高校应该建立价值观引导机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更好的体现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4 中国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建设

对于高校而言,中国茶文化是思想政治价值的传递,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中国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丰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果。

4.1 提升高校茶文化教育的重视度

中国传统茶道文化中蕴含的中和、尊礼、内省、静修等优秀的精神内涵,这些理念对于大学生思想塑造和价值观形成有着正向的引导作用。但是在实际情况下,高校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中,仍存在着师资配备不齐、高校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重视度不高等现象。高校应该进一步拓宽思政教育的教育路径,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建设之中,充分认识到茶文化教育带来的隐性效应,并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多维度进行中国茶文化教育。

4.2 加强高校茶文化教育多样性、专业性及宽泛性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离不开课堂这一主阵地,茶文化也同样如此。现有的高校课堂往往出现通识教育同质化的现象,因此高校在课程设置与课程安排上,可以结合中国茶文化的多样性、专业性以及宽泛性入手,丰富课程内容来开拓大学生传统茶文化教育视野,培养大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意识,提高高校茶文化教育的教育效力,有效提升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教育效果。

4.3 拓宽高校茶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方式

高校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创新,将中国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同时也应该牢牢把握教育创新这一核心要义。在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方式与方法方面,高校在依托中国茶文化进行课堂教育的同时,也要丰富课外活动的内容;在创新思政教育主体与形式方面,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学生会等组织,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引导大学生群体积极开展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理解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并以此促进自己的情操陶冶与境界提升。

猜你喜欢
茶文化中华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