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鑫,路 冰,尹 贺,潘婉舒
(1.宜宾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2.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提升,高校有效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是学生培养的重点工作之一,而培养学生个人就业能力是主要任务,也是检验高校日常管理能力,进一步拔高高校以学生为本的育人能力,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模式的重要途径。因为目前我国高校在学生的管理模式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尤其是茶学等相对传统专业就业能力培养方面。此时需要高校转变当下管理教育的旧模式,旧理念。以学生为本,用科学的管理机制补足当下短板。
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经济的飞速发展,茶学专业学生目前可以适应一些以专业技术要求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是,经济的革新浪潮之下,产业结构调整较大,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互联网企业,中小企业,互联智能企业和服务性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的扶持的宠儿,由于人力资源的供给结构和就业的需求结构发生严重不匹配,学生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不匹配岗位要求,对于茶学等传统专业,就业缺口相对更小,也就造成了现在茶学专业学生就业不易对口的主要问题。
学生的情绪作祟,学生在毕业前夕,面临就业时,胆怯和不自信的心理充斥全身。造成胆怯和不自信的原因在于学生自身学习存在不足,专业能力不合格。而且从生活环境由学校转移到社会,这种生活环境的突然变化会造成大学生的恐慌。学生时代过去,社会工作的来临,这种角色互换也让大学生对于身份的陌生感到焦虑。因为没有工作经历,大部分学生缺乏就业经验,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公司岗位职责,从而产生畏惧心理,再加上周边环境的变化,这就更加导致学生的焦虑和焦躁,难以用冷静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就业问题。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也是主要原因,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定位不准确,没有客观深入的进行判断,想当然的思想占据高地,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随波逐流的认知导致自我认知不足,同龄人对于薪资待遇的攀比心理,以追名逐利的态度选择就业,不仅缺乏职业道德,而且容易遭受打击,进入另一种心理极端。
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升,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也更加需要科学的方法作为支撑。当下来看,高校通过第二课堂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日常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难以看到学校以用人单位对员工就业能力的实际需求作为活动的要求,也没有明确的指向来指明不同学生的就业方向,其次,高校教育活动培训流于表面形式,培训活动千篇一律或与时代脱节,前瞻性和新颖性不足,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难以被激发,就业能力培养效果不理想。最后,缺乏就业针对性,学校的培养政策不明确,也未对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就无法明确学生在就业能力方面的薄弱点,对于学生在就业环节的薄弱点就更无法下手,导致第二课堂流于形式,并无实际用途。
为做好学生的就业心理疏导,完善大学生就业心理应对模式,不仅为学生就业的道路铺平环境,也从各方面解决学生的就业瓶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间接帮助大学生开通就职的绿色通道,为大学生的就业保驾护航。
首先,教师视野需更加广阔,立足于国家层面,宣传和解读最新国家的政策内容,为学生打通就业道路,破除就业壁垒,同时借助国家的力量,打通信息堵点,为学生获取信息提供桥梁,让学生在面临困惑时有更多的选择,如通过建立就业工作群,第一时间将国家发布的“公务员国考省考”、“事业单位”“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校招企业入校”等最新信息传递到学生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招聘,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同时通过多样的有效信息提升学生就业信心,也着重引导学生投身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我们应当及时纠正毕业大学生眼高手低的就业做法,培训大学生脚踏实地,踏实肯干的优良作风,对于最后实在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学校可以给予就业建议或者鼓励尝试大学生创业。为学生提供创业基金,改变学生只想进国企、事业单位的想法,鼓励大学生向前一步,多关注前沿信息岗位,关注中小企业,增强学生就业前瞻意识,明确自我就业方向,理性客观看待自身不足,并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完善自我专业能力,加强市场核心竞争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意识,感知社会就业残酷,避免因为一次失败就萎靡不振的事情发生。时代的进步带领着大学生共同进步,进步的过程中就需要年轻一代大学生具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更完善的知识框架、更明确的价值取向,这也为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意识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应引导学生有方向性的设定提升自我的目标,为学生的未来做好引导、做好规划。
改变旧的教育模式,推动高校科学就业课程的发展,不断更新新时期的就业知识,完善学校专业学科的实践性能力,增设对学生以后就业有帮助的课程;定期对教师团队进行能力考核,并将以提高大学生专业能力和知识作为教育常态化,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就业指导方案,寻找更广阔的大学生就业平台。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生的选择也和自身成长环境、家庭背景有明显的关联,在学生就业规划与选择上,家人的建议对学生的选择方向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就业方向不明确,就业动机不强时,可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随时沟通,把握学生动态,了解学生内心想法,家长、学校双方共同努力,共同引导学生提升就业信心,帮助学生提高内在信心,开展校方和家长的沟通站点,借助家长的作用,双方共同努力,引导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正视就业问题,解决就业困难。
基于我国全面而完整的网络基础建设,开展网上模拟面试也是重中之重,通过5G网路的高速运行,令学生足不出户,也可投入到就业的实战当中来。疫情期间,由于国家的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普及,让大量的学子通过互联网感知就业信息,参与就业,同时将当下“云招聘”纳入就业招聘主要方式,通过云服务、云招聘、云面试等方式,大学生可在网络上实时和面试官互动,参与就业。
高校开展相关就业课程的过程中,可以此为契机融入思政教育的知识,通过就业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接受就业知识的同时对其思想进行引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此外以思政教育切入就业教育也能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就业积极性。此外,因大学生思想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思政教育的引入能有效引领学生在就业课程提升的过程中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自我认知,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因材施教也是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特点,因专业的不同,学生对就业的方向也会因专业本身的特点衍生出不同的发展路线,而面对这种差异化的就业发展,单单依靠就业指导显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自身实际需求,则需要将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进行结合,引导学生在统一就业课程培训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三观,同时综合自身特点、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自身发展方向,进而做出科学高校的个人成长、就业规划,进而为自己的未来就业提供科学的方向。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大学生就业与社会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学生就业质量的好坏、就业是否存在堵点是各界关注的重点,而学生自身就业能力提升能有效缓解、解决就业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而只有高校通过创新高效的管理方式,有效提升学生自身就业能力提升,才能更高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可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