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沙县区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路

2021-12-12 01:09
福建茶叶 2021年7期
关键词:沙县制茶茶园

郑 欣

(三明市沙县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中心,福建 沙县 365500)

沙县区具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清代时沙县有茶园面积3万多亩,大小茶厂720多家,古时的沙县琅口是闽西北最大的茶叶交易集散地,现在是全国产茶重点县、福建省多茶类生产县之一。截止2020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3.5万亩,产量5600吨。随着沙县小吃产业的快速发展,茶叶生产逐步向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集中,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趋势。全县通过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有5个,获得QS市场准入许可的企业有4个,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4个。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茶叶专业合作社6个。沙县宏苑茶叶有限公司“宏苑”牌商标被省政府评为“省名牌”产品,“苑宏”茶叶被省政府评定为“省著名商标”,“宏苑”牌茶叶被评为“最具市场潜力”品牌,宏苑“红边茶”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地理商标”,菁英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菁英”牌铁观音获得“省名茶”称号。沙县红边茶制作技艺被评定为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了沙县红边茶文化馆、山富茶文化馆和菁英茶文化馆。2020年在三明市开展的8大茶事活动中,获得全市茶艺比赛二等奖1个,十佳优质茶叶生产基地2家,十佳制茶大师1个,市级“茶王”1个。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跟茶相关的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茶叶市场低迷。本文就疫情后时代茶产业如何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沙县区茶产业发展,提出对应措施,以期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

1 优化系统种好茶

一是强化生态茶园体系建设。《山区“三生”耦合茶园模式构建研究》中提出,建设生态茶园应“综合采取种树、留草、间作、套种、护壁、筑路、客土、节水灌溉等措施,高标准建设生态茶园”,其目的是进一步保持水土,加强生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新建或更新改造茶园要做到“山顶戴帽,山腰结带,山脚穿鞋”,即在茶园顶部、周围种植防护林,在茶园干道、支道种植行道树,梯壁种草或留草,充分利用当地山草资源,进行地表覆盖。通过提升周围植被覆盖率,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二是推广“两减计划”。全面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和套种绿肥,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地力,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每年推广有机肥1万亩以上、推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1.5万亩,确保茶叶品质。三是更新改造老茶园。对低产低质茶园进行更新改造,每年改造面积500亩以上。2020年全县改植茶园面积2000亩以上。

2 依托标准制好茶

一是提高制茶水平。强化标准生产,制定并不断完善红边茶加工技术、沙县生态茶标准体系标准,对标“美人茶”团体标准,不断提高茶企、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力争实现从“一片叶”到“一盏茶”的每一环节都能够执行标准化、清洁化生产,稳定茶叶品质。近年来,我县花费200多万元采购红边茶精制加工流水设备一套、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萎调大棚和色选机等。二是提升制茶技艺。强化制茶技术培训,通过培养一批制茶工程师提升茶叶加工技能。要开展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制茶技术培训课程,并可以根据学员需求安排和对接茶企进行后续学习,促进培训质量巩固提升。此外,《以品牌引领三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文中提出,“要善于挖掘和发现民间制茶大师,鼓励民间建立红边茶传承人制度,推动茶叶制作加工技术传承与创新,培育独具沙县特色的高端品牌茶。”旨在将制茶过程中的丰富经验取其精华、代代传承。三是开发特色产品。我县在富口盖竹、楠木林保护区内发现大量的野生茶资源,这些野生茶富含茶叶重要的抗氧化保健成份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高达16.2%,这些野生茶树如在栽培状态下富含EGCG,可开发为我县特色功能性茶叶产品。

3 争创品牌卖好茶

我县现有“宏苑”、“山富”、“菁英”等多个茶叶品牌,为提升茶叶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我县要重点打造沙县传统历史名茶—沙县红边茶,大力宣传沙县茶文化,广泛参与各项茶事活动,打造特色茶叶生产基地,培育龙头企业。一是培育龙头企业。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中“做大做强水果、蔬菜、茶叶等特色农林产业”和《三明市支持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加快发展政策措施》文件精神,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重点针对三产融合度高及品牌效应好的龙头茶企扶持,努力打造创新能力强、发展条件优、市场前景广和带动力强的龙头茶企。目前,我区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茶企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茶企3家。今后要以“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基地”等模式,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二是打造特色基地。围绕“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品牌创建,鼓励支持龙头茶企打造能充分体现当地文化、生态特色的现代化沙县生态茶制作、展示、销售基地,创建沙县红边茶文化馆和山富、菁英等茶旅融合发展等3个红色茶旅康养示范点。三是挖掘茶文化潜力。积极与文创公司合作,深入挖掘沙县生态茶历史发展的文化脉络,以“好基地、好生态”为亮点,培育沙县红边茶、山富美人茶等一批沙县生态茶品牌。围绕“风展红旗如画”,设计系列包装,融合红色文化,丰富沙县生态茶品牌内涵。近年来投入100多万元,编印《沙县茶史》、《沙县茶志》和建立沙县红边茶文化馆、建立观光采摘体验茶园500亩。四是加大宣传力度。线下可通过建设红边茶品牌店、形象门店、设置大型广告牌,发放宣传册等方式;线上可与区融媒体中心合作,有效发挥学习强国、e三明等主流媒体效应,兼顾微信、抖音等新媒体营销手段,讲好沙县生态茶故事。五是参与茶事活动。组织茶企广泛参与全省、全国茶事活动,敢于“走出去”“请进来”,汲取外地茶品牌培育经验。按照“政府搭台、协会组织、企业唱戏”思路,参与市里组织的在福州和厦门等地举办三明生态茶推介活动,组织茶企业参加县外举办的斗茶赛、“清新福建·多彩闽茶”香港专场活动、“闽茶海丝行”活动和济南、杭州、深圳等地茶博会、福州“6.18海创会”、厦门“9.8”投洽会、武夷山茶业博览会等茶叶评比和展会活动,宣传推介沙县生态茶,对于参加展会的主体给予展位费补助。

4 创新模式拓市场

一是拓宽线上营销“新思路”。随着市场渠道的多样化发展,实体店也不再是唯一的交易场所,网络已经彻底融入普通大众的生活。网络销售份额的逐年爆发,已经使其不可再被小视。我县山富企业、宏苑茶业已建立电商销售平台,一批茶企业通过第三方开展电商销售。二是做好沉浸式体验“新文章”。沉浸式体验作为一种新的产品销售模式,逐步为更多中青年大众所接受。茶文化的丰富内涵为茶产品的沉浸式营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如今茶叶销售不仅仅是简单的买卖,还建立了茶艺体验馆、茶叶采摘园等多种多样的休闲场所,让茶同商务会议、对接洽谈等工作方式结合起来,同茶事活动、茶园采摘旅游等休闲形式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三是试行跨业营销“新方式”。通过合理有效的组合将两个发展潜力大的行业相结合,达到“1+1>2”的效果。而“沙县小吃”这张活名片恰好就是沙县茶产业发展最理想的“伙伴”。乘上沙县小吃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大门店“东风”,通过设置沙县茶产品展示柜或派送小赠品等营销方式,宣传推介沙县生态茶。四是设立展示窗口。在三明饭店、福州三明大厦开设沙县生态茶展位,展示沙县茶叶产品。

5 三产融合促发展

一是建设沙县红边茶产业园。投入资金兴建沙县红边茶文化馆。建立红边茶产品展销区、茶艺表演台、红边茶传习所、观光体验车间、光观采摘体验茶园、改造旅游民宿和旅游公厕等。二是积极打造茶旅游基地。选择景色优美、生态良好、交通便捷的山富企业、宏苑茶业、菁英茶业等企业,开发建设“生态茶园、茶叶观光园、茶趣园、茶叶博物馆、茶叶公园”等茶旅游项目,打造集美丽茶园观光、采摘鲜茶、炒茶制茶、茶艺欣赏、科普宣传、运动康健为一体的综合性茶旅游基地。三是丰富提升茶旅文化项目。紧紧围绕“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融”的发展思路,在“游、制、品、赏、购”方面做文章。充分挖掘沙县千年的茶历史文化,丰富的茶旅游体验项目,深入挖掘、整理和开发富有沙县特色的茶俗、茶艺、茶道、茶礼仪等茶文化,谋划举办采茶、制茶、品茶等一系列亲子活动,加深游客对茶事文化的认识,向游客展示最具地域特色的茶文化,营造“以茶雅志,以茶交友,以茶敬宾,以茶悟禅”的浓厚氛围。四是探索茶文化发展新思路。借助沙县区丰富旅游资源,探索梯田+茶叶、品牌+旅游、互联网+茶业、茶叶+庄园、茶企+基地、规模茶园+茶产地市场、特色小镇+茶产业的模式。从特色化、智慧化、市场化、融合化等角度出发,寻求产业新趋势下实践创造的新突破。

猜你喜欢
沙县制茶茶园
举办镇巴手工制茶比赛刍议
沙县人民笑开颜
茶园飘香
山东省茶园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寻找真正的沙县小吃
沙县小吃 深耕本土
周宁生态茶园
基于ADAMS的制茶三自由度振动筛设计
茶园观色
沙县小吃亮相韩国冬奥会美食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