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鹤峰满堂音中“傩”的保护与传承

2021-12-11 11:08谭晓璐
时代商家 2021年33期
关键词:鹤峰县保护传承

摘要:鹤峰县的傩文化孑遗——傩愿戏,被称之为人文学科稀世的“活化石”。随着傩戏的不断萎缩、消亡,虽入选了国家级的非遗项目,但是对于傩戏的保护与传承研究迫在眉睫。现存的研究,大多都是对恩施或者是鹤峰傩戏的整体研究,并未对满堂音中的傩进行详细的介绍与研究。本文通过对鹤峰县满堂音中傩的田野调查,用人类学、音乐学、民族学等的研究方法,对其中傩的成分进行分析,为满堂音中傩的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一定理论上的指导与帮助。

关键词:鹤峰县;满堂音;傩;保护传承

一、鹤峰满堂音概述

“鹤峰满堂音”是一种具有数百年历史、流传于鹤峰县方圆不足百里的稀有曲种,被誉为“湖北曲艺艺术孤品”。(1)鹤峰县五里乡的满堂音,又名琵琶板,用一种由艺人自制的“土琵琶”而著称。是当地柳子戏、皮影戏艺人唱的一种很特别的皮影戏声腔,后来逐渐脱离皮影戏,演变成为以真人演唱为主的曲艺艺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满堂音被县内音乐工作者发现,但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没能够及时的进行采录。满堂音在2006年9月入选了鹤峰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当年11月入选了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07年入选了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满堂音中“傩”的表演形式及演变

傩戏最早产生于先秦时期,由于人们对于大自然的理解有限,无法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从而信仰鬼神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土家族地区是傩戏保存最为完整与丰富的地区,其中以恩施的傩戏为代表。恩施的傩戏大都可以分为三类:恩施石窑傩愿戏、恩施三岔还坛神和鹤峰傩愿戏,这些形式大都随着时间的变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传统的满堂音与其他的傩戏类似以还愿为主,大都是真实的历史故事改编而成,其表演形式相对固定,唱腔上吸收了鹤峰的柳子戏以及傩愿戏形成自身独特的唱腔。现如今的满堂音在民间的功能除还愿外还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质,除了传统的演出外还新编了许多与当地的观众、环境、风俗习惯等为素材的曲目进行表演,使得其更加的贴近群众,也深得观众们的喜爱。

自发展后的满堂音,其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最初的满堂音中傩的表演方式为最少三个人就可以完成正常表演,依托皮影戏,运用土钹、土锣以及土琵琶、唢呐等进行表演。其表演中运用了满堂音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吸收别的戏曲种类而形成的独特唱腔“真嗓吐字,假嗓甩腔”。表演的曲目多为规整的七字句或是五字句。其调式旋律以五声音阶为主,是典型的中国民族调式。语言大都采用土家语,运用古老的曲牌进行演唱。

现在满堂音傩的表演方式可以分为传统的满堂音以及表演式的满堂音。传统的满堂音与最初的表演方式类似,大都以人们还愿或家中的红白喜事为主,其中以白事以及主人还愿为最主要的舞台,表演形式依旧运用传统乐器以及传统曲牌调式。表演式的满堂音通常为商业表演抑或为各种庆祝活动以及传统音乐比赛,这种表演形式是从传统的表演形式逐步演变而来,其不再限制是否在“堂屋”或场坝等地方进行表演,更多的是根据观众或社会的需求进行选择。表演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从古老的曲牌以及调式逐漸演变成为根据新的环境以及观众需求而改编的新曲目,演唱方式也从原有的方式变化为更能够贴近群众的演唱方式。

三、满堂音中“傩”的保护与传承

鹤峰的傩愿戏自开坛启教传承至今至少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鹤峰约有25个傩坛,现在仅存了清湖和铁炉两个傩戏团。虽然国家与政府为了傩文化的保护筹资为其添置演出设备等,但是由于恩施地理位置靠近中原,受到汉化程度较深,原本拥有的傩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更替较多,导致傩戏留存活动范围减少,使得傩愿戏的传承依旧是举步维艰。

第一,满堂音中傩戏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一直沿用着老一辈的“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受到地域的限制,狭小的活动范围也限制的其传承。这样“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使得在传承过程中,虽然保留了最原始的曲目特色,但由于没有系统性的对原有的传统曲谱进行记录以至于后续传承过程中曲谱以及曲牌等的遗失,以至于经过漫长的传承后,曲目中的音高、节拍、节奏等,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第二,近年来根据国家文化部的文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为“经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保护责任,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承人”(2),但由于老一辈传承人的相继去世,年轻一辈大都不愿从事与民俗活动相关的工作,从而导致年轻一辈的传承人缺失,后继的传承人数量稀少,也是其难以传承的原因之一。

第三,随着社会的进步,娱乐项目不断丰富,人们对于传统音乐的需求逐渐减少。社会的进步也带来知识的进步,对于传统的宗教、鬼神崇拜逐渐淡化,人们不再完全依赖于传统的傩戏进行还愿抑或是红白喜事的节目,对于满堂音的需求变少。

第四,政府虽然对于传承来说属于一种外部的因素,但是满堂音的傩戏也需要在政府的推动下进行传播与发展。政府对于这种传统艺术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其传承的范围与力度。传承人们需要通过自身的表演以及活动才能获得耐以生存的资金,仅仅靠群众的需求以及传统的传承,不足以满足传承人对这种传统艺术进行扩大化传播的需求,资金的缺失以及政策的支持也是现如今面临的传承难的问题之一。

针对以上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法:

第一,在现有的基础上,将口传心授的曲目用正规曲谱进行记录。提高学习者、年轻一辈的音乐素养,学习基本乐理以及音符等,让传承人在保有原有传统特色的同时,能够更完整的将曲目按照原有的表演形式进行传承以及表演。让满堂音的“傩戏”不再仅仅依赖于“口传心授”的方式,运用更加科学的方法进行传承。

第二,恩施州作为旅游城市,在宣传旅游的同时,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可以为旅游加分。社会为满堂音的“傩戏”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以及舞台,为表演者提供更好的福利保障,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年轻学习者来学习。有了更多的学习者,满堂音的“傩戏”就有了更多的传承希望。

第二,政府推出更多对民间音乐的保护措施,在与传承人的协调中进行推广与保护。保护满堂音“傩戏”传承人的基本利益,完善音乐版权制度。特别对于新创新的曲目或表演,提供资金的支持以及对主体传承人进行保护。提倡传统文化进校园,使得受众的范围扩大以保证传承的力度以及范围。

第三,将传统与创新进行融合发展。满堂音“傩戏”文化发展的情况下,其自身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由于生活方式以及生产劳动方式的改变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这种变化中,传统的“傩戏”只有进行创新才能够在现如今新的文化传承场域进行传承。所以现有传承人除开需要对传统的剧目进行收集整理传播以外,还需要紧跟时事,对傩戏进行创新,只有这样“与时俱进”的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够让满堂音的“傩戏”不断传承下去。

四、结束语

恩施土家族的音乐文化丰富而灿烂,人们在这片热土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随着时代的发展,恩施的传统音乐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鹤峰县满堂音的“傩戏”是恩施州的优秀传统文化,它在形成过程中吸收别的戏曲元素,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特点。它从群众中产生也在历史长河中服务于群众。在发展过程中,它通过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将传统以及现实相结合,不断的适应现如今的社会,创造出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为了更好地保护它,无论是从环境、受众抑或是政府层面,都需要为其提供更多的帮助,将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注释:

① 刘苏.民族学视角下的鹤峰县满堂音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2015年

② 文化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2008年6月14日施行.

参考文献:

[1]向國平,赵平国,陈鹤成.鹤峰傩愿戏[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2]崔在辉.“中国戏剧活化石”——恩施傩戏[J].湖北文史,2003(01):158-164.

[3]谭东.鹤峰傩戏文化形态概述[J].清江论坛,2010(01):6.

[4]高洁,陈宇京.论鄂西土家族傩戏艺术音乐文化的特征[J].作家,2011(24): 199-200.

[5]罗巧玲.土家族傩文化现状解读——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9(04):13-17.

[6]葛政委.危机后仪式:鄂西土家族还愿仪式解读[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0(04):1-4.

[7]刘苏.民族学视角下的鹤峰县满堂音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5.

[8]谭晓璐.在家乡的泥土中[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鹤峰县保护传承
鹤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
连片贫困地区体育教师支教成效研究
鹤峰县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白族医药传承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唐陵雕塑数字化保护研究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平果嘹歌的文化生态壁龛探究
《我的房你的房他的房》
云南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保护传承方法研究
鹤峰县推行“农忙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