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秀仁
摘要:我国已经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的贫困人口一步步减少,中国人民走上了小康的道路。全面小康意味着我国已经全面脱贫,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帮助7亿多贫困人口脱离贫苦。虽然全面小康使农村的贫困人口消失了,但这并不代表农村的建设水平已经与城市持平。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到来,农村建设面临着更高的发展要求,在全面小康社会,对于农村建设的要求并不是消灭农村贫困人口,而是转向了振兴农村,促进农村农业发展。本文从对农村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出发,深入分析我国政府针对农村提出的政策目标,并建设性的提出在全面小康新时期,农村建设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农村;农业;全面小康;农村建设
1997年我国首次提出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即2021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49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于2021年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战的关键落实就在于中国的农村地区。在脱贫攻坚战打响的二十多年间,全国全社会的力量都被动员起来了,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使得中国的农村人口再也不被温饱问题所困扰。而我国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利用好农村这块阵地,继续深入进行改革发展建设,使得农村也能最大程度发挥其价值。
1 农村地区建设发展现状
面对全面小康的新局势,农村地区也迎来了全新的面貌。现在的农村地区并不是八九十年代中人们印象中的样子了,农村的基础建设得到了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医疗、教育等设施得到了保障,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农村地区所生产出的农产品也在农业科研发展的脚步下产量稳定增长。现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农村基础建设的基本覆盖,我国99%的自然村已经通了马路、电路和电话,现在天然气、自来水、互联网、快递物流等生活便利化设施也逐步进入农村。随着农村地区的发展,农民在农村的生活可以得到基础的保障,于是以往农村中只剩老人小孩的局面得到了改善,农村人口出现了回流现象,青壮年也逐步从城市走回农村,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对基础设施需求的增加和要求的提高。农村与城市之间不平衡的建设发展问题也成为了城乡建设的重点。现今农村依旧存在着发展不完善、不充分、不适应的局面,这些矛盾将会长期存在,而农村建设下一步目标就是改善这一局面。
2 农村地区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现今大部分农村地区所进行的农产品生产依然使用着改革开放初期的家庭联产承包制,这种小型的农产品生产模式,可以解决中国14亿人民的温饱问题,但不能让我国农产品提升国际竞争力,让我国农产品摆脱国际市场制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传统农业来说具备着许多优势,可以让农民提升生产积极性,保证了农产品生产可以供应给全国人民,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农业更加具备产量和质量上的优势。现代農业使用高科技的栽培与采收机器,可以保证农产品生产的质量,但同时,现代农业要求有更大的耕地面积才能更好的进行作业,但是我国农村地区大部分农民没有大量的土地,他们只是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这对于现代农业发展有着极大的制约性。正是这种小规模的农产品生产模式,使得我国农产品生产只能供本国消费,而没有剩余的农产品可以进行出口贸易,甚至在产量不高的时候,我国部分农产品只能依靠进口。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必然的,更加科学合理的农产品生产方式才是农村建设的未来。
2.2农村地区抗灾害能力弱
近年来极端气候出现的越来越频繁,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让我们认识到,抗灾害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地区发展建设的保障。仅仅在2021年,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多次洪涝灾害,河南、武汉、安徽、江西等多地洪涝灾害的发生,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超400亿元。并且洪涝灾害发生的地区大多数为中国农产品生产的重点地区,于是我国农产品生产遭受了重大的打击,市场上蔬菜肉类的价格波动也不得不让政府进行管控。现在的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抗灾害能力弱的问题,河道的堵塞、不科学的采摘、堤坝的实修、土地的过度开垦、违法的捕猎行为、农民躲避灾害的能力差等等都是农村抗灾害能力弱的原因。风险的检测、预警、应急处理能力建设都是农村建设应该重点考虑的方面。
2.3农村环保意识的薄弱
现在农村的许多农民在生产种植的时候,都没有科学的生产知识,仅仅是凭借自身的经验和想法对农产品进行处理。现今农村中农民为了提升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价值,会对农产品使用各种除虫的化学产品,但农民如果没有专业的知识擅自使用这些化学产品,将会对土地和植被的健康产生损害。现在农村地区农药、花费、地膜等化学产品的过度使用已经成为了农村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不仅仅是化学产品的使用,农村中还普遍存在着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增多、大量燃烧垃圾、随意砍伐树木、任意打猎等不环保的行为,这都使得农村的环保问题愈加严重。
2.4农村基础建设的缺失
现在虽然农村中传统交通、医疗、教育等传统基础设施已经能够得到保障,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当今社会,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人们的生活也因为互联网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甚至现今的许多政策变化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发布,但是在农村地区,互联网并不普及,现在还有大部分的农村家庭中没有宽带网络,无法及时获得一些信息。现在的基础设施不再只是传统的交通、医疗、教育,还有新兴的基础设施:互联网、快递物流、天然气、自来水等等。根据相关的调查可以发现,现在仍有大量农村地区除了中国邮政,没有其他的快递物流。不仅如此,大量的农村地区现今依然使用柴火、饮用井水或河水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现今农村存在的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3 面对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总体建设思路
3.1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在进行农村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村的重要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向着城市的建设标准看齐。现在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农产品电商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将互联网与农产品销售相结合,可以促进农业新兴商业模式的发展。现在在农村中还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直播销售农产品,这种新的商业模式无疑是提升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无论是电子商务还是直播卖货,都离不开最基础的设施——互联网。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要求,想要让农村振兴发展,就必须提升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率。互联网不仅能作用于农村经济的增长,现今依旧有部分农村地区没有网络基站,许多学生就因为这个问题不能进行线上学习。现在城市中对于将互联网引入课堂教育的讨论正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现今还是有大部分的农村学校没有配备相应的网络设施,多媒体教室和多种仪器设备都是现代教育的基础设施。同时促进物流快递的扩张与普及、天然气和自来水的管道安装等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应该成为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
3.2健全农村治理体系
农村地区大多存在着地广人稀的特征,农村各方面治理也碍于这一特征无法很好的开展工作。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农村的法律法规建设和相应的监管体系建设。农村治理体系需要对农民的各项行为进行管控,比如不允许私自焚烧垃圾,规定制定的垃圾倾倒地点,对农民使用化学产品进行管控,不允许私自打猎行为发生等等,这些规定都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惩罚措施,让农民能够认识到违反规定所面临的惩罚。同时政府要加强对各项规定的管控,政府工作人员要走向田间地头真实的对农民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打击,这样才能让法律法规真实的发挥作用。同时,治理体系的建设也应该包含着对农民的宣传,政府要设计相关的海报或横幅,使用简明的图画和语言向农民宣传环保行为和正确生产知识,大众教育和法规惩治的结合才能真正保证农村环境的清明。
3.3培育现代化农业
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内的农产品收到了国际的冲击,现在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只能够满足国人的需求,如果想要在国际社会具备竞争力,提升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数量,就必须要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革,让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化农业的方向发展。发展现代化農业的关键就是要以市场化和科学化为导向,鼓励农民集成耕地,使用科学技术进行大规模的种植生产。国家政府要鼓励农业相关科研的进行,扩展性的将农业与生物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科技相结合,促进我国农业的科学发展,对农产婆进行改良。同时政府要对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使用经济手段鼓励农民进行科学生产,打击不科学的农业生产活动。政府还要对高校中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扶持,鼓励有相应知识的大学生走向乡村,成立农产品相关企业,扩大农产品生产规模,成为“职业农民”。
3.4深化农村经济改革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建设中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农村的经济制度要逐步转为归属清晰、全能完整、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社会主义农训集体产权制度。国家政府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引导农村进行集体经济改革,为了让农民更加放心的加入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要明确说明并确定农民所拥有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权益、使用、继承、抵押等等方面的政策,政策的制定要从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出发,形成完善、通用、规范的制度体系。同时,为了建设现代化农村,要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深入探索与创新,政策不能一成不变,不同的地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动,使农村集体经济能够因地制宜,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结论:
我国农村相比以往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依旧存在着农村建设不适应、不充分、不完善的情况,面对农村建设存在的现实情况,我国政府要积极应对,采用各种方式振兴乡村,逐步让农村和农业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全面小康社会强调的是发展的普遍性、稳定性和永续性,目前我国农村依旧存在着一定的短板为了下一个百年目标的顺利完成,需要继续强化农村现代化建设,确保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农村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阵地,需要进一步朝着环保、生产效率高、人民生活质量高的方向发展,缩短与城市之间的差别,将农村社区打造成现代企业。
参考文献
[1]孙珂.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1(36):20-21.
[2]蒋宪芬.加快人饮项目建设步伐 改善农村居民饮水条件[J].农家参谋,2021(22):175-176.
[3]李学林,王智,杨诗雨,陈梦婷.乡村振兴视域下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12):4-8.
[4]谷良俊.农村环境治理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来自中国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的证据[J].经济问题,2021(12):82-88.DOI:10.16011/j.cnki.jjwt.2021.12.013.
[5]单忠举.基于公私合作的农村水利建设模式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1,49(11):229-231+235.DOI:10.14122/j.cnki.hskj.2021.11.068.
[6]邹燕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助力[J].农家参谋,2021(21):3-4.
[7]徐锡叶.农村生态法治建设的现实困境及其化解之道[J].农业经济,2021(11):48-49.
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 课题编号:YG2017308
课题名称:智慧民俗模式下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