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崴?王辰光
摘要:受PC构件成本高、生产规模局限、预制厂少、远距离运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往往具有更高的成本风险,因此,加强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意义深远。在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应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控制水平,合理管控工程施工成本。以现代化成本控制方法,全面加强工程造价控制,同时加大监督与管理力度,确保装配式建筑造价控制效果。只有编制科学的工程造价预算,加大成本控制力度,依据政策法规,完善相关标准,注重预制构件质量管理、落实成本控制措施,促进整个建筑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造价管理
引言
要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整体价值,促进企业效益发展,就要在工程预算和成本方面做整改,对企业造价进行严格管理,以此来提升经济效益。由于目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必须要提高对工程造价的重视程度,正确应用造价的整改方案,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完整的造价系统,并加强与供应厂家的协商和沟通工作,使工程造价能得到高效管理,以此来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升企业收益。
1装配式建筑概念
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利好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随之对自己的住房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建筑行业领域中环保理念的提出,很多的施工企业为了可以减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周围自然环境的污染,装配式建筑工程在其中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应用。仅从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应用不仅符合了绿色的环保理念,还更好地促进了建筑行业领域的长足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指利用专业连接设备,搭接预制构件,确保建筑使用功能的完整性。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必须注重构件标准化生产。构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后,运输到施工现场,通过机械化搭接方式,实现建筑的功能性。
2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控制措施
2.1依据政策法规,完善相关标准
在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区域位置对成本控制效果影响非常大,不同区域施工成本不同,都会增加PC构件生产成本、附加成本,提升总体成本。应注重设计图纸、招标投标、竣工验收等环节,这些对建筑工程成本管控的影响都很大。所以,应科学控制预制构件运输费用,合理布设区域位置,缩短PC构件生产与施工现场间的运输距离。产业化基地建设能够优化产业链配套,全面展示出资源积聚优势。因此,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应制定标准化建设计划,加大落实力度;保障性住房、公共建筑,应以装配式建筑模式为主;注重装配式建筑试点处理,建设示范项目,确保装配式建筑体系的适用性,扩大装配式项目建设规模。
2.2注重预制构件质量管理
建筑部件厂商多为承包企业,专业人员有时不注重预制构件的安装,造成质量问题较多。为了降低产品质量不合格率,应当加强对预制构件企业的监管,确保管理规范化。同时,监控构件安装过程,做好预制构件装配工作。
2.3落实成本控制措施
在预制构件生产中,预制剪力墙与构件制作工艺、流水线、技术工艺相关,会直接影响预制构件的生产费用。为了降低预制构件生产成本,可以采用以下控制措施:第一,优化生产工艺,选择适宜施工方法:优化设计预制构件,建立标准化生产流水线。对形状相似的预制构件,必须做好分组处理,通过单一模具组织生产,全面发挥出模具的作用,降低生产成本。合理应用新技术工艺,制定标准化生产计划,确保构件生产质量与效益。注重优化预制剪力墙形式、生產方式,使工程造价成本降低。扩大构件生产规模,在政策与制度引导下,形成装配式产业链,降低工程造价,提升经济效益。第二,优化建筑方案与结构体系:基于设计源头,降低施工措施费用,确保建筑造型统一。构件平板化、简单化发展,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合理控制预制率,注重构件拆分处理,以此提升生产效率,使工程建设难度降低,同时使预制部分、浇筑部分比例合理。当前,构件预制率比较高,增加了构件缝隙连接材料量,提升了人工费用成本,还会增加安装成本、辅料成本、运输费用。所以,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避免过度追求高构件预制率。
3装配式建筑的造价管理措施
3.1优化设计,严把施工方案
为了加强造价预算管理,需要从设计环节入手,从外挂板套筒预埋、外架洞口预留到线管安装、构件拆分存放等多项因素出发,提高设计的精准度与可行性。还要加强工程施工图纸分析、方案可行性验证,严把施工方案,重点把握好工程施工平面图、剖面图等设计情况,对各设计参数相关性及合理性进行对比分析,避免因图纸设计不合理而引发的预算升高问题。此外,要邀请行业专家对工程设计方案可行性进行研究,重点审核主体结构、各构件类型、安装流程、放置与吊装作业等成本情况,统一施工标准,降低造价高的风险。
3.2精准计算,列出工程量清单
施工方案比选后,要加强工程量计算工作,并编制工程量清单,要求工作人员全面把控清单内容,重点涉及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规费、税金清单等,注意工程量清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避免清单列项出现严重缺漏。如PC外墙与楼面、框架柱与PC墙连接点、PC梁与叠合板无法精准嵌合等[5]。此外,造价预算人员要对工程项目特征进行精准描述,如混凝土构件规格或图号、安装高度、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连接方式等,明确各环节费用,做好细节处或易遗漏内容的计算,以避免计价不准确。
3.3研判市场,把控构件价格
造价预算人员还要提前对外部市场进行研判,重点对装配式建筑构件、各类设备、人工费用进行了解,以便多方对比选择质量佳、价格有优势的构件,还要及时了解工艺方面的创新转变,从多个视角分析价格变动趋势,结合近期跌涨情况明确工程建设过程中物资价格状况,以精准预判后续采购费用,做好预算编制工作,避免工程建设过程中发包方、承包方因价格偏差而产生纠纷。
3.4预估成本,编制预算方案
施工单位在工程总体造价预算过程中,要结合项目建设信息调研内容、工程量清单、材料市场价格等对各施工环节成本进行预判,并出具预算管理方案,通过方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造价进行对比把控,一旦施工过程中存在超出预算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成本。
结语
装配式建筑这一新型建筑类项目成本相较于其他建筑项目来说相对较高,因此要培养人员专业能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顺应市场发展,研究市场走向,以此达到控制成本、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同时也是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整个建筑领域市场地位的合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源莉.浅谈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J].建筑与预算,2021,28(6):26-28.
[2]曹增国.关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分析[J].居业,2019,18(12):159,161.
[3]田志杰.关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分析[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23(1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