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雪梅
摘要:研发项目是企业维持运行的关键要素,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研发项目的开展需要充足的经费作为支撑,以完善各项条件,提高研发质量。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应对企业研发经费严格把控,推动研发项目的顺利开展,及时处理核算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资金利用率。本文将重点分析企业研发费用核算管理的相关问题,并给出有效的解决建议,以期为企业的稳步运营提供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研发费用;核算管理;问题;建议;
研发费用核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中较为重要的一环,财务管理人员除要加大重视力度,树立正确管理意识外,还应该明确管理要点,合理规划作业内容,选择合适的核算方式,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实现资金费用的科学使用,推动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为企业运营提供助力。
1研发费用的内涵
研究费用指的是研究与开发某项目支出所需的费用,目前国际会计准则中对研究费用有着明确标注,将研究人员的薪酬费用、材料成本费用、设备折旧费用、制造费用及其他相关费用均算在研究费用中,并以此来准确计算总研究费用金额。而我国对于研究费用的解释却并未完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要求进行,在界定上也存在一些差异,虽然并没有明确的说明和注解,不过按照研究阶段的不同给出了不同的费用处理方式。如研究阶段支出处理、开发阶段支出处理以及无形资产条件支出处理等。
2企业加强研发费用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意义
2.1费用投入及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研发费用的投入是为保证研发项目的顺利落实,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企业的效益,且通过研发内容能够巩固企业实力,使企业在新形势发展下站稳脚跟。不过研发项目的难度较大、周期长,投入资金比例较高,所以决策层在项目费用投入时,往往会面临较多难题,使得资金使用存在不合理情况。为此,需要对研发费用实行核算管理,根据项目特点及最终目标要求,准确核算费用,确保投资的有效性,同时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保证费用使用过程的科学性,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确保资源的高效配置,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2.2国家拨款与税收减免
近几年,我国为增强在国际社会上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创新水平,不断加大对先进技术的扶持和研究力度。具体体现在拨款和税收减免上,前者主要是通过政府资金扶持减轻部分企业的研究压力,加快企业创新发展脚步,增加新产品的生产周期;后者则是出台一系列税收减免策略,减轻企业赋税,使其高效开展项目研发,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不过在这些政策措施落实前,需要先对企业的研发费用进行准确核算,确定企业财务实力,同时在研发项目完成后展开独立的财务审计作业,确定企业符合国家相关税收标准要求。
2.3实现风险防控
企业在新形势发展下,为提高市场占比地位,会投入较大资金在研发项目中,這会使日常的业务运营活动出现资金短缺情况,增加风险系数。为此,需要通过费用核算及管理对企业现有资金予以详细了解和科学把控,科学划分资金费用,推动企业日常运营及研发项目的顺利开展,控制短缺、资金链断裂等危险问题发生,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行。
3存在的问题
如前文所述,若想推动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则需要加大对研发项目的重视程度,但在实际的工作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明显的研发费用归集不合理、预算偏差过大、核算内容精细度不高等问题。下面,本文就将对以上分析进行分析与论述:
3.1研发费用归集不合理
在现有的会计准则中对研发费用归集给出了专业、明确的规定,要求相关人员确定研究和开发阶段,科学选择核算方式,保证费用使用的合理性。不过在目前研发费用归集中,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进一步解决。
首先,研究和开发阶段对资金费用的使用情况不甚清晰,在不同阶段内,因为两者的界限要求是不同的,差异性较大,所以在费用核算上,如果不能明确界限特点,会导致最终核算结果出现偏差,削弱后续费用支出的科学性。
其次,一些企业研发部门在研发费用核算和管理上,直接将研发和管理的相关费用融合在一起统一处理,这就导致其在成本核算上存在较多模糊现象,很难保证核算数据的准确性于真实性,进而在研发费用归集上出现偏差,导致归集失败,阻碍了企业研发工作的开展,企业因为决策上的失误出现了财务风险。另外,有时候一个研发项目的时间会以十年为单位进行计算,这就造成会计周期的延长,进而增加了核算的难度[1]。
3.2预算偏差过大
项目预算是研发项目开展前的一项较为基础性的工作,预算精准性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研发费用管控效果的好坏,且对于是否存在浪费问题存在诸多影响。所以企业在开展研发项目前,需要对项目预算加以严格把控。不过目前企业研发项目开展中,虽然有加大对技术的重视力度,但因为缺少可借鉴的模板以及严密的封锁技术,使得研发项目在过程中出现外传等问题,增加了项目失败的风险。另外,项目研发过程中因存在较多影响因素,研发人员受到了诸多阻碍,导致预算与实际情况不符,偏差过大,增加了资金损失。当然研发的项目是有政府补助的,但是整个过程需要按照相关部门的管理办法进行,如果预算不准确,那么很可能使决算数据和预算数据出现较大的偏差,降低相关扶持资金的利用率。
3.3核算内容精细度不高
在会计准则要求下,研发费用核算前需要先确定明确的研发支出科目,做好分类管理,详细记录每笔支出资金。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并未对该环节工作加以重视,支出科目较为模糊,多是记录总数值,项目分类管理遇到较大阻碍。还有部分企业会将研发费用中的一些数据直接记录在管理费用中,导致研发费用管理更加复杂,划分不明,降低了费用核算的准确性,这不仅阻碍了研发项目的开展,还会为日后盈利带来较大威胁[2]。此外,在会计准则中对于一级科目进行了准确的规定,但是对于二级科目并没有相关的规定,所以在费用的核算过程中规范化以及精细化的管理就出现了很多漏洞,最终影响了资金的核算。
4有效对策
4.1研发经费归集
研发费用归集的前期是将研究和开发阶段加以科学划分,合理选择核算方式。目前针对这两个阶段采用资本化和费用化这两种核算方法,保证费用核算准确性,提高归集作业质量。财务人员要加深对这两个阶段及两种核算方式的了解和掌握,明确其重点和要点,做好科学规划,以保证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另外,在归集过程中还应制定明确的制度体系,实现工作的科学规划和处理,协调各部门间的关系,有效落实优惠政策。企业的相关核算人员需要对优惠政策加以深入的学习,只有掌握更多的信息才可以在核算中提高核算的準确度,完善归集制度。当然还需要对研发费用和日常管理费用予以准确划分,这样可以提高研发成本管理的效果。
4.2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核算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应加大对其重视力度,保障预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研发和财务部门要结合项目立项特点共同展开预算管理方案的编制和说明,通过及时的沟通交流,完善方案内容,并针对存在的异议展开分析,加强预算的准确性,为后续管控提供依据[3]。再者,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体系,注重优化和调整,以增强其灵活性,实现预算编制的科学管控,做到资金费用的严格把关。明确支出项目具体情况,按照规范要求展开操作。此外,监督评价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预算的执行过程以及费用的核算过程实行严格的监督和管控,才可以保障预算方案的顺利落实,而且也有利于项目的分类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4.3确定核算项目
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单独进行研发支出一级会计科目的设置,并在总科目下划分二级科目,对研发费用支出予以严格把控,明确每笔支出情况。在科目设置中,可划分两种明细科目,一个以资本化支出为主,一个以费用化支出为主,从而准确计算研究和开发阶段费用的支出情况,做好资金的严格把关。二次科目设置完成后,可在其下属设置三级科目,实现对研发费用的精细化管理,加强资金费用的进一步管理和控制,减少不必要支出,推动研发项目顺利进行的同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对于政府给予的补助资金,要按照部门现有的规定要求开展核算工作,且注重分类处理,不同项目费用要分开核算,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如可设置专项和自筹资金科目,完成专款专用记录。
5结束语
总之,企业研发费用核算与管理是企业研发项目顺利开展,推动企业运营,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措施。虽然现如今在研发费用核算和管理上还存在较多问题,甚至可能会出现财务风险,但随着企业重视力度的增加,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的完善,这些问题也将得到解决,并减少研发费用核算问题的出现,实现资金费用的科学管控,促进研发项目的有效开展。同时,也可降低企业运营压力,享受更多优惠政策,巩固企业的发展实力。
参考文献
[1]王程.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核算管理[J].财会学习,2019(27):2-2
[2]刘玉玲.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9(11):2-2.
[3]王桂茹.企业研发费用核算及税务处理分析[J].消费导刊,2019,000(009):19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