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1-12-11 12:55王桂燕
安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信息化

王桂燕

摘要:随着人事档案管理领域各类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受关注程度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流动人员档案管理需求,并深入探讨相关信息化建设策略,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信息化

引言:我国流动人员存在流动性强、基数大、来源广等特点,这使得流动人员档案管理难度较高。在信息化管理探索中,应考虑“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地方和中央要求,精准对接流动人员需求和政务服务,保证人社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1.流动人员档案管理需求分析

1.1“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

随着智慧政府建设不断推进,为满足“最多跑一次”等改革要求,我国各政府部门数据资源实现更好整合利用,基于大数据等最新技术的档案管理能够实现流动人员轨迹刻画,进而提升政务服务的预判分析和实时感知能力。基于我国流动人员特点,为保证政府服务有效开展,能够提供基础数据的人事档案必须得到重视,只有做好相关信息化建设,才能够较好满足政务服务的预判、办理、感知需要,政务服务的数据采集和录入强度降低、资源共享共享、优化开展也需要得到信息化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支持[1]。

1.2个性化服务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介绍、技能鉴定、技能培训、维权保障等方面的服务需求持续增长,为较好满足这种需求,各部门需要在“互联网+”政务服务下充分联动,其中的基础为流动人员档案。只有对流动人员档案内容进行持续完善和丰富,在信息建设支持下,政府服务的有效性、衔接性、精准性才能够真正提升,更好满足各行业流动人员需求。

1.3政府监管要求

近年来我国各地政府不断加强各行业流动人员管理,这种管理在企业监管、流动人员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稳定维护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以建筑行业的流动人员为了,政府需要高度重视施工人员资质和建筑工程现场的管理,通过对比分析培训经历、上岗资质等信息,即可避免施工现场内存在培训不合格人员或无关人员,更好保证施工安全。此外,通过将企业用工信息与权益保障、薪资发放等信息整合,即可更好对企业进行监管[2]。

2.信息化建设策略选择

2.1全面收集人事档案信息

为推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需首先从信息的全面收集入手,这需要人力资源部门积极对接辖区内企业。受激烈的行业竞争影响,跨企业、跨区域的人员流动日渐频繁,因此人力资源部门需要结合地方和中央要求,对辖区内企业进行细致梳理,完成流动人员信息的全面收集,这一过程需要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提升流动人员的存档意识,主动存档的流动人员能够有效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为做好对档案信息的收集,人力资源部门需要适时提醒企业履行自身的人事职责,同时还需要定期开展抽查工作,如企业流动人员档案信息未能上报或上报不及时,需给予一定处罚。在信息全面收集后,信息化建设需要严格遵循“向下延伸服务和向上集中资源”的原则,做好相关系统和数据库的开发,进而形成流动人员“电子档案袋”,这种建设下流动人员档案信息可基于“全国人社一张网”实现异地查阅、接收、转移,标准化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可由此实现,人力资源部门可更好为流动人员提供相关服务。

2.2提高信息利用效能

信息化建设需要聚焦信息利用效能提升,这一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需要积极满足建设“全国一张网”的要求,以此更好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发挥自身作用,具体实践需要聚焦档案收集、管理、安全保密等制度的建立健全,这类制度还应结合流动人员管理特点和大环境变化进行修订,保证制度与管理更好适应,进一步提升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时效性。为避免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人力资源部门需要重点发挥自身的检查监督职能,对信息化转化纸质档案、流动人员信息收集等指标进行量化,以此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收集、管理的具体情况,同时还需要对人事档案管理各环节及纸质档案保管情况开展检查监督,保证问题能够及时发现,这直接影响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通过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职能将更好履行,相关档案信息的利用效能也能够同时提升。此外,为进一步提升信息利用效能,还应基于档案信息感知流动人员需求,这关系着政务服务能否更好开展,因此人事档案部门需要与公安、民政等部门间强化数据共享,为流动人员提供多渠道、全业务的网上政务服务,政务业务的网上办理、受理、反馈可由此实现,同时提供网上维权、职业培训、失业登记、用工备案等服务,即可更好为流动人员提供高效高质的政务服务,这一過程需关注业务表单精简、服务入口统一、材料要求减少,进而协同办理政府服务,在前台办事的同时自动调取后台材料的服务模式也需要设法形成。

2.3为就业招聘提供支持

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本身能够为就业招聘工作提供支持,因此信息化建设需要聚焦人事档案可信度的保障,避免人事档案可信度受到频繁的人员流动影响,进而保障其利用效能。在具体实践中,对流动人员诚信的评价应以档案信息准确性、真实性为依据,流动人员信用记录信息可基于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整合,通过对刑事记录、民事诉讼、征信记录等信息的调取,在保障流动人员隐私的同时对其技术能力、职业素养、业务能力等评价信息进行整合,同时结合卫生、公安、民政等部门共享的数据,完成流动人员“画像”刻画,以此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数据支持,即可更好满足各行业招聘需要,档案信息利用优化、企业档案管理积极性提升也能够更好实现,这种档案信息化建设同样需要得到业内人士高度重视。

结论:综上所述,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较高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全面收集人事档案信息、为就业招聘提供支持等内容,则直观展示了信息化建设路径。为更好提升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还应关注专业人才培养、信息安全保护、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内容。

参考文献

[1]李香玉.提升信息化水平  优化流动人员管理服务[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1(05):44-45.

[2]马仁杰,潘文珂.新冠肺炎疫情排查背景下中国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若干思考[J].档案学通讯,2020(03):68-73.

猜你喜欢
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浅谈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试析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信息化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