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是千里马,更是伯乐

2021-12-11 12:06赵佳佳
青年文摘 2021年19期
关键词:千里马徐悲鸿作画

赵佳佳

徐悲鸿的传奇之处,并不在于个人美术造诣如何高企,而在于他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连接了起来。20世纪上半叶,经徐悲鸿的发掘及支持,国内美术界无数人才开始被看见。

1927年,徐悲鸿结束8年留学生涯,返回国内。受好友田汉的邀请,他义务担任南国艺术学院的美术系主任。

他是一位严格的老师,在教学中要求高度准确,不允许一线之差,学生心中必须有数,下笔时务必准,即使画错了也不能擦掉,要让学生知道错在了哪里。他提出“三宁三勿”理论,要求学生作画宁方勿圆,宁拙勿巧,宁脏勿净。如果想要表现圆润,需以像素般方正细致的面去达到;如果想要练就娴熟的技巧,必须笨拙一些,老老实实按照步骤去练习作画。画面干净固然好,但不能为了追求干净,丢失画面的细节。

在一节素描习作课上,徐悲鸿发现有个学生没有用心观察,只是漫不经心在作画,他走过去严厉地问:“你看看,对象的哪一点最亮?”学生发窘,答不上来;他又问:“你说说,哪一点最黑、最暗?”学生紧张起来,用手指了指素描对象的某个点。徐悲鸿说:“你不看、不比较、不观察,你就答不出我提出的问题,也就画不好这张画。”

但严厉只是徐悲鸿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小切面,严厉的底色,是博爱。1928年暑假,福建省教育厅邀请徐悲鸿为烈士蔡公时作一幅油画。画完后,对方问徐悲鸿,应付多少稿酬,他说不要稿酬,只想福建省教育厅能给一个留学生名额,以派他的一名优秀学生去法国学习油画。

最后,他的学生吕斯百和王临乙都得到了去法国留学的名额。此二人分别学习油画和雕塑,学成归国后,都在各自的艺术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就,并且培养了大量美术人才。

后来,徐悲鸿前往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担任教授。艺术奇才滑田友,只是将自己的雕刻作品《小儿头像》拍成照片寄给了徐悲鸿,就迅速得到了回信。

徐悲鸿在信中写道:“中国现在恐怕还没有人能刻出这样的雕像,你不必进中央大学,我愿与你做朋友,要把你送到法国去学雕塑,并希望你春假时来南京相见。”

与此类似,徐悲鸿还向陈子奋、傅抱石等人提供了可贵的支持,而其中最令人感怀的,是徐悲鸿与齐白石的友谊。1928年,徐悲鸿受蔡元培推荐,担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这所学院是顽固守旧之地,徐悲鸿想要在此发动革新,起用当时已年届67岁的齐白石先生。

齐白石是木匠出身,他的作品是师法自然,通过对生活中真实事物的细致观察,来进行艺术表现。这与当时因循守旧、刻板模仿的美术习气背道而驰。齐白石自身也不愿意再多周折,平白搅弄风波。

但徐悲鸿连续三次上门,请求齐白石出任北平艺术学院教授。他为了打消齐白石的顾虑,提出只需要齐白石在課堂上进行示范即可的请求:“我一定在旁边陪着你上课。冬天,给你生炉子;夏天,给你安一台电扇,不会使你感到不舒服。”

在这样赤诚的邀请下,齐白石为之所动,到校为学生上课,教育学生:“不要死学死仿,我有我法,贵在自然。花未开色浓,花谢色淡,画梅花不可画圈,画圈者匠气。”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寻,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徐悲鸿深知这点。他曾作画《九方皋》,呈现了《列子》所载的农民九方皋的故事。九方皋能相千里马,且其相马不看表象,而能洞察其内在的肌理。

徐悲鸿笔下的奔马大多恣意洒脱,不带缰绳,但在九方皋相马的作品中,骏马心甘情愿地受脖子上红缰所缚,徐悲鸿对此解释道:“马也如人,愿为知己者所用,不愿为昏庸者所制。”

(摘自《南风窗》2021年第15期)

猜你喜欢
千里马徐悲鸿作画
WILD RIDE TO XANADU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折段麦秆来作画
墨水作画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指纹来作画
徐悲鸿与一幅古圆的悲欢离合
爱跳的“千里马”
电视剧《徐悲鸿》精彩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