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旭
(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甘肃 临夏 731100)
胃肠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紧急,多数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已属于中晚期,且多伴有腹膜或淋巴结转移,生存率较低[1]。肿瘤细胞减灭术为胃肠癌腹膜转移常用的手术方式,通过切除部分肿瘤,达到减轻症状、抑制疾病进展的目的,但术后通常需配合放化疗,以优化治疗效果[2]。本研究对胃肠癌腹膜转移患者行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同意,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46例胃肠癌腹膜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入组患者中,男17例,女29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4.57±5.61)岁。病理分化:低分化13例,中分化19例,高分化14例。临床分期:Ⅲa期8例,Ⅲb期11例,Ⅳa期6例,Ⅳb期21例。病理类型:腺癌20例,鳞癌2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放化疗禁忌症者、手术或麻醉药物不耐症者、预计生存期低于3个月者。
两组患者均接受细胞减灭术治疗。方法:超声检查确定手术部位。取仰卧位,术区铺消毒巾,行连续硬膜外麻醉。于下腹部正中作一4~5 cm切口,探查腹盆腔肿瘤侵犯范围及程度。于右肋缘下作一2~3 cm切口为操作孔,判定腹膜癌指数(PCI)。对能接受完全缩瘤治疗者行腹膜肿瘤根治性切除手术,对不能接受完全缩瘤治疗者实施腹膜肿瘤灶细胞减灭术。
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静脉输注奥沙利铂(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50027;规格50 mg),按体重计,85 mg/m2,将本品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500 mL中持续输注,输注时长2~6 h,每2周重复1次。同时口服氟脲嘧啶(吉林益民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2025445;规格10 ml×12支),0.15~0.3 g/d,分3~4次服。治疗时间30 d。
联合组于细胞减灭术后第1 d接受腹腔热灌注治疗。在超声引导下,经腹腔置入4根灌注导管,肋弓下方、腹部与锁骨中线相交处分别作一切口,为出口管放置口,出口管另一端置入腹盆腔中,入口管置于肝膈面、脾脏处。在超声引导下,灌注导管以内交叉方式,确保热灌注液体充盈腹腔。灌注液由5-FU、顺铂、盐酸哌替啶、盐酸异丙嗪(镇痛)与适量生理盐水混合而成,灌注前将混合液加热至42℃~45℃,循环灌注,灌注流速控制在200~400 mL/min,灌注时间60 min。间隔1 d重复灌注1次,灌注3次后暂停1 d,再行第2疗程,共治疗8个疗程。灌注结束后30 d内根据患者的肿瘤控制情况给予化疗治疗,化疗方案同对照组。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保肝、利尿、水化、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化疗期间指导其清淡饮食,适当运动,规律作息等综合护理。
治疗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治疗前后的PCI评分。将腹腔分为13个区域,每个区域1~3分,总分13~39分,分数越高表示治疗价值越低。
显效: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肿瘤无进展,免疫炎症因子下降至正常水平,腹腔CT检查显示腹腔积液消失,腹膜未见增厚;有效:症状有所改善,腹腔积液较治疗前显著减少,肿瘤无进展或进展率<30%,CT检查显示腹膜厚度下降;无效:上述标准均未达到,肿瘤进展,甚至死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例数×100。
联合组治疗后的PC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联合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PCI评分及中位生存期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例(%)
胃肠癌的致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慢性疾病、心理、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腹膜为胃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胃肠癌腹膜转移后的治疗难度较大,根治性手术切除联合全身化疗为其常用的治疗方式[3]。细胞减灭术因其出血少、疼痛程度轻、术后恢复快、预后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胃肠癌腹膜转移的临床治疗中,可清除大部分肿瘤,改善临床症状[4],在此基础上,利用持续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可借助区域化疗的综合作用,清除腹盆腔内的癌细胞及微癌灶,具有精度高、容量大、持续循环等优点,可有效过滤直径较小的癌细胞,并阻止其再次进入腹腔,达到抑制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等作用[5]。
研究显示,联合组治疗后的PC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可有效控制肿瘤向腹膜转移的速度、数量和范围,延长胃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