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茶诗哲理性研究

2021-12-11 21:04:43
福建茶叶 2021年12期
关键词:品茶茶道王维

王 颖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00)

唐宋茶诗发展历史悠久、种类千姿百态,蕴含着儒释道三种思想,又融入了三教特有的文化精髓。我国具有“诗的国度”这一美称,而茶诗更是异彩纷呈。中国茶文化氛围和诗文创作有机融合,致使茶诗具有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双重美感。此外,我国古人对茶叶具有浓郁的情感,因茶叶而衍生出茶道和茶艺等一系列茶文化,均呈现出中国人们对茶具有的特殊情感。在古代,饮茶属于一种高雅风尚,文人雅客在品茶作赋时,不仅能展开友谊交流,而且还能陶冶自身思想情操。在创作茶诗时,作者寄予茶诗一番感情,使人们在朗诵茶诗时,可以体会到其中含有的丰富哲理。不管是作诗还是读诗,均能实现与心灵的融合。

1 唐朝茶诗兴起

在唐朝时期,我国茶文化发展昌盛,大量茶诗持续涌现。根据相关调查得知,唐宋茶诗总体数量为976首,占据整体的49.3%,而近代诗歌创作则达到一半。唐朝时期社会发展繁盛,文化相对开放,其诗人具有十分广泛的交往空间,诗人利用郊游与酬唱的契机,撰写出诸多茶诗,描述出茶的妙用,呈现出茶的功能和效用,并向人们普及我国茶文化。人们通过各种茶诗,了解到茶叶的作用和益处,并推动茶文化加速发展。从特定角度而言,茶诗是我国茶文化的关键构成部分,而唐代则是茶文化兴起的主要时期,所以茶诗在当时也得到蓬勃发展,绽放出耀眼光彩。唐朝时期饮茶盛行,饮茶风俗覆盖全国,特别是《茶经》的出现,更是发挥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加快了饮茶风俗的广泛普及。陆羽《茶经》的问世,不只是饮茶风行以及茶产大盛的全面反映,更关键是它的出现让天下均知道饮茶益处,推动了我国饮茶风习的进一步传播。而且,饮茶风习已经从宫廷及达官贵族普及到社会底层,尤其是受到基层劳动人民的热爱,随处均可看到“茶烟朝出认云归”的美好景象。基于此背景下,社会出现诸多咏茶诗作,数不胜数,而诗人李白、王维、白居易等,均有茶诗之作,如《重过何氏五首之三》等。由此可见,唐朝时期茶诗题材涉及领域十分广泛,不仅涉及到茶的“栽”、“采”、“制”与“饮”,还包含茶具和茶功等,利用茶呈现出古代文人追求高尚的优良品格。

2 唐宋茶诗哲理性的异同

2.1 功用相同

饮茶属于一种精神享受,能完善人格、优化自我。而这一内容,从古代文人注意到茶,就已经非常明确。所谓品茶,不只是品味茶的滋味,更是思考茶给人带来的生存与理想问题,以及茶自身特性给古代诗人带来的启示。在《大观茶论》这首诗中,描绘出茶对古代文人发挥的作用,饮茶能够荡涤郁闷,让人内心平静。尽管古代很多文人在表面上是创作茶诗,但实则写人,是想依托茶来呈现自身内心情感与高尚节操。譬如,诗佛王维正是如此。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在年轻时期就非常有文学才华,而后做官亦是位居高位,然而随着张九龄被贬,王维认为朝廷逐渐开始由最初清明转变成黑暗,这时他感到十分沮丧,然而并未因此退出官场,始终生活在半官半隐之中。而《赠吴观》是王维表达自身情感的一首茶诗,其中提到“茗糜”,是创作于王维归隐后,描绘出茶对王维具有的重要性,利用调侃语气写出自身政治选择。又如《题禅院》这首诗,描绘出作者对时间流逝以及人渐老去具有的无奈,也能看出诗人对平淡、和谐生活的喜爱。另外,《喜园中生茶》、《茶舍》、《赠饮者》、《汲江煎茶》等诗作,均是借助茶来描写人、抒发情感,呈现出自身的高尚情操。

2.2 趣味不同

唐代茶诗种类繁多,影响深远,而且茶诗题材涉及十分广泛,从最初茶的栽种、采集、制作、饮用等,到茶具、茶礼、茶德等茶道层面都有涉及。另外,唐代茶诗内容兼容并包,融汇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哲理思想,然而儒家思想则占据主体位置。茶诗是封建统治下形成的一种产物,是当时文人骚客精神寄托的一种特殊表征,在发展变化中呈现出极为强大的生命张力。唐代茶诗提倡在饮茶中结交朋友,沟通思想,领悟哲理,并营造和谐自由的气氛,增进彼此友情。宋代茶诗文化和唐朝茶诗文化存在一定差异性,伴随社会日益发展及进步,宋代茶诗自上而下得以进一步扩展。而且,宋代诗学既遭受到当时理学的直接影响,亦受到理学中佛家与道家思想观念的影响。由于宋代饮茶技艺更注重精巧与奢侈,无法将思想感情融入其中,从而逐渐丧失唐朝茶文化蕴藏的哲理深度以及精神情趣,使得文人骚客也无心利用茶诗呈现自身的风流倜傥与洒脱不羁,而是借茶抒怀。然而因宋代茶人,如王安石、苏轼以及范仲淹等均是知名文学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茶和诗的融合。在我国宋代时期,受到程朱理学思维方式及观念的影响,书中包含茶,画中也涉及茶,茶诗文学渐渐变成文学与艺术直接关联的重要部分,注重陶冶人文情操和思想内涵,对品茶审美情趣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给予茶淡泊、典雅的人格。宋代讲求理学,注重格物致知。而且宋诗尚理是其一大特色,比如“观万物之变”与“尽其自然之理”,由此可见,不只文学家可以从诗中感悟出道理,禅僧同样可以从沏茶中体会到禅理,而诗人受到茶道文化的引导启发,体会到自身与国家的具体发展规律,而这也是蕴藏在茶道思想中的哲理。

3 唐宋茶诗哲理性

3.1 茶禅一味

“茶”和“禅”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而“茶禅一味”蕴含着诸多到当下都难以完全阐述的深刻含义。在唐宋时代,人们十分热衷于追求品茶讲佛这一精神境界,并且“茶”与“佛道”融合亦是我国文化历史发展中特有的风景。从本质角度而言,佛家注重明心见性以及顿悟成佛,而茶道则要求人们超出感官享受上升到终极体验,茶道与佛道均重视个体身心和自然之间的和谐。茶禅一味,即是茶道精神与佛道精神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但茶道并非是禅道。从精神特质角度而言,“茶”和“禅”相通,很容易让诗人在饮茶过程中达到物我两忘的高尚境界,很多茶诗均呈现出“茶禅一味”,比如《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中两句描写茶的诗,作者利用虚实结合写作手法体现出佳友共度重阳节,不饮茶反而饮酒。古代诗人认为,泛酒即是流俗,而茶香才是高洁。诗句“谁解助茶香”,描写的就是禅曲和时令情景的有机结合,即是以平常之心在现实生活中顺其自然,达到香外香、味外味的境界。还有很多茶诗先是描写实景,最后笔锋一转,由实景描写虚景,展现出古代诗人共同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并从侧面呈现出佛家处事宗旨,既包含物境,又包括心境。由此可见,茶已经超越了其自身特有的自然物质属性,变成和禅境相衔接的一种精神媒介。古代文人骚客十分喜爱饮茶,而茶文化中蕴藏的宗教思想和文化也不断吸引着社会各界人士。茶禅一味高尚境界向人们呈现出茶和禅宗融合的内在精神,并开辟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式及道路,为古代文人提供宽阔崭新的文化领域,如李白与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融入其中,而唐朝白居易更是将茶移入到诗坛之中,让茶和酒在诗坛中得以并驾齐驱。另外,茶诗意与诗情呈现出亲近自然、追求自然的心态,其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人生态度的追求,对生活意义的解读,属于一种哲学性探索。茶和诗一样,均沾染上我国传统哲学文化色彩,并发展成代表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关键词。

3.2 以茶喻理

在宋代时期,文人茶客中典型代表即是苏东坡,其和茶结缘很深,茶能够为苏东坡助诗思,并战睡魔,其饮茶基本达到是嗜之成癖的深入地步。苏东坡在路上口渴需要饮茶,比如《浣碧纱》这首诗中,就描写苏轼在长途跋涉中感到疲倦,因口渴到居民家中讨茶喝的意识活动。苏东坡晚上办事需要饮茶,如《次韵僧潜见赠》。他就连创作诗文、睡觉起床都需要饮茶。由此可见,茶是苏东坡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其一生沉浮于宦海,迂回四方,去过南方很多茶产区,经过长时间耳濡目染、学习,他品茶与冲茶等均十分在行,对茶发展历史和茶功能效用也深有研究,并创作出诸多咏茶诗作,是一位品茶与写茶的高手。此外,经过唐代生产力迅速发展后,宋代制茶工艺已获得大幅度提升,而茶叶制作水平与口感均得到提升,茶品类型更是达到全新高度。随着饮茶人数日益增多,饮茶渐渐变成一种社会生活风尚,和饮茶有关的领域也获得迅速发展。譬如,茶具在这一阶段制作更为精细小巧,受到古代文人骚客喜爱,成为宋朝人们品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宋代时期,茶文化发展进步,不但推动了当前社会经济生活的多样发展,而且饮茶还象征着宁静淡泊、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追求志存高远,深受文人推崇,并逐渐变成宋代文人骚客人际交往、借此抒怀的重要途径及工具。在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宋代是重要转折点,亦是文人骚客辈出的一个时代,当代文人非常喜爱饮茶,饮茶不只是当代发展潮流,亦是文人骚客的高尚雅趣,空闲时间饮茶,既能洗涤内心烦恼,又能体会到闲情逸致的享受;既能忘掉官场名利带来的纷扰,又能通过赠送茶叶来维系朋友间的友情。由于喜爱喝茶,追从茶文化,所以结交成好友的文人骚客不在少数,这些人均是因茶而结缘,不掺杂利益纠纷,如同饮茶一般,意味深远、感情挚诚,并能够做到细水长流。

综上所述,唐宋哲理性茶诗对我国茶文化形成多层面影响,推动了我国传统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诗歌的发展繁荣,对后世形成一定影响。在我国文明传载发展过程中,哲理性茶诗可以做到大放异彩,又在我国茶文化历史卷上谱写出新的篇章。

猜你喜欢
品茶茶道王维
岩骨花香通茶道
春来黔地品茶香
乡村地理(2023年1期)2023-05-31 10:21:04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体验茶道魅力
小主人报(2022年6期)2022-04-01 00:49:32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冬品茶梅
人大建设(2020年1期)2020-07-27 02:47:18
茶道人生
鸟鸣涧
儿童绘本(2018年18期)2018-10-31 14:47:42
品茶香 知茶趣
遵义(2018年10期)2018-05-25 01: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