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语言特征及英译研究

2021-12-11 21:04张丽坤
福建茶叶 2021年12期
关键词:英译茶文化跨文化

张丽坤

(晋中信息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0)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源于中国,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茶文化”是人们在饮茶活动中形成的文化特征,是围绕着“茶”所发展出来的一种认知观、价值观以及行为处事的方式。它覆盖了人们的处世哲学、发展理念以及观念立场等,并逐渐成为一个系统化的体系。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饮茶的习惯,无论是气候特征的差异化还是文化认知的不同,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饮茶都有自身的文化见地,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发展至今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茶文化”的对外的传播途径方式多样,可以通过学术交流和对话的方式进行,主要以文本、语言、学术理念以及商务会谈为主。尤其是在提出“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之后,“茶文化”的输出与发展变得更加丰富。但事实上“茶文化”的传播仍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优化“茶文化”的传播,从而实现“茶文化”的跨文化交流作用。本文将以“茶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语言特征及其英译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1 “茶文化”英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茶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语言体系,我国的茶文化传播从未停止。尤其是“一带一路”的提出也进一步加大了茶文化的传播力度。为了能够提升茶文化的受众,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将“茶文化”语言英译成为宣传推广茶文化的重要趋势。本文将以“茶文化”的语言特征为主,以其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英译问题入手,进行分析。

1.1 “茶文化”的语言特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在跨文化交流中机遇与挑战并存。“茶语言”从概念角度来阐释主要是包括茶艺、与茶相关的产业以及事务等通过语言进行表达的体系的总称。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茶文化”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1 “茶语言”的生活性。中国自古以来就种植茶叶,所以茶文化的发展从种植开始,历经生产、经营等一系列的活动中逐步形成独有的文化特色。与之相关的“茶文化”语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之后也呈现了独特的特征。例如:“茶好客自来”“茶事,人生事”“吃饭勿过饱,喝茶勿过浓”等。因此“茶文化”充分地体现着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生活习惯以及交际礼仪等内容。

1.1.2 “茶语言”的文化性。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文化表达中经常会出现“用典性”,这是一种“文化的隐喻性”。由于我国“茶文化”积累厚重,所以出现在“茶文化”语言中的典故较多,在很多交流场合都会见到“茶文化”语言的“隐喻性”,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吃茶去”,“贡茶得官”等。

1.1.3 “茶语言”的时代性。随着“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茶语言”不断地与时俱进,从最初的文言文为主发展至今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茶语言”从古至今都极具简洁性,“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传承了这一语言特色,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茶语言”的特征集专业性、丰富性、简洁性、时代性于一体。

1.2 英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茶叶以及“茶文化”的发源地在中国,所以“茶文化”与中国历史文化有着无法分离的关系。但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茶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必须厘清这些问题才能制定对应的措施,切实做好“茶文化”的英译工作。目前“茶文化”英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茶文化”所蕴含的“文化隐喻”的表现多样化,因此,“茶语言”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不同的思想内涵。因此,“茶文化”英译并非单纯地直译或意译。要想做好跨文化的传递必须要搞清“茶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才能真正地展现茶文化所具有的意义。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译者缺少对这些文化的深层感知和挖掘,导致译文与原文之间存在偏差,译文差强人意。第二,不同的地域风俗之间所造成的文化差异也会导致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和分歧。这也导致跨文化的茶文化翻译困难重重。西方国家的一些文化符号或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并不能完整地诠释出饱含精神内涵的中国“茶文化”的深层含义,造成“茶文化”英译的难度增加。“茶文化”在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主要是以“茶文化”作品、相关的论文以及影视作品为主。在这些内容包含了大量的专有名词,而要将这些名词转化为其他语言,很难实现源语意义的完全再现,这也造成了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困难。

2 提升“茶文化”英译的具体措施

针对目前“茶文化”语言及其英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茶文化”更好地传播与交流,可将“茶文化”英译工作进行改进。

2.1 将“茶文化”语言特点与英译工作相结合

在进行“茶文化”语言的翻译过程中,要从全局角度出发。一方面要以人为本,进一步挖掘“茶文化”内容和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另一方面则要始终围绕着科学的价值观和认知规律。在“茶文化”英译的过程中,应当对不同的文化语言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内容进行归类,然后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始终秉持忠于原文的根本,从文化出发、充分了解译入语的语言习惯,结合译入语语言和思维的模式开展翻译工作,切实将“茶文化”所蕴含的内涵表达出来。

2.2 专有名词的翻译要兼顾语言特点和文化功能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地兼容并济,内涵和外延都得以丰富。中国地域辽阔,“茶文化”也因为地域的不同而各有特色。因此,在茶文化所涉及的语言中形成了一些的专有名词,比如蕴含地域特点的地名、茶名以及茶技等,如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等。在针对这些专有名词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从文化内涵进行阐释,就会导致读者在阅读时无法理解或是存在偏差。所以在针对专有名词进行翻译时,可以建议高等院校、翻译机构、相关事业单位进行合作,联合对专有名词进行研究公关[4]。在确保这些专有名词具有正确的英译词汇的同时,也要确保这些词汇的表述符合译入语读者的习惯并传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还可以引入“互文性”的翻译方式,译者需要先对茶文化进行充分地认知和了解,掌握茶文化知识所具有的脉络体系,同时也要深度学习国外对于茶文化知识的认知脉络,通过对二者知识内容的结合和对比分析,更好地进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从而促进茶文化英译工作的开展。

2.3 从不同层面对“茶语言”进行翻译

2.3.1 从“语言”层面出发。“茶文化”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会用到一些修辞方式,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清晰、明白,而且富有节奏感。比如,“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空腹茶心慌,晚茶难入眠,烫茶伤五内,温茶保年岁”。但是进行英译时,由于语言特点的差异,如果采用直译的方式必然会导致译文失去原有的神韵,所以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保留“茶文化”原有的语言意义,同时也要从译入语读者角度出发,确保译文具有可读性。比如,我们在饮茶的过程中会结合自己的习惯采用不同的水温泡茶,此时在语言表达时就会存在“烫茶”“温茶”“凉茶”等表述,但是对于习惯饮用常温或是冰水的西方人来说,就很难理解这些词汇的意义,因此,在英译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文化解释,让读者能够理解不同表达的区别。

2.3.2 从“文化”层面出发。比如我们常说“吃茶吃味道,看戏看全套”,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中西文化的差异性,避免出现读者的认知偏差。如何将此类歇后语完整地以英文再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将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阐释。相同的例子还有“平地人不离糍粑,高山人不离苦茶”,糍粑和苦茶都是极具地域特色且富含地理特点的描述,在“茶语言”的表达中,这种将茶与地理特色相结合的方式很常见,这也是中国地域文化的特色,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原文的文化意义,将原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完整而准确的再现。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了更好地实现“茶文化”的跨文化交际意义,需要从“茶文化”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点出发进行深层阐释。中西方对茶文化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西方人普遍认为茶仅是饮品,与咖啡、牛奶无异。因此,在“茶文化”英译时,需要从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以实现译语能完整的再现源语意义的目的。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切实对其所蕴含的文化进行解读,分析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性,避免直译造成的误解。最后,通过译者对“茶文化”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的完整诠释和专业的翻译水平实现“茶文化”翻译的精准性,真正表达出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中国“茶文化”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猜你喜欢
英译茶文化跨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
从德昂族茶文化的现状看少小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困境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