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中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0)
在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遗产中,茶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它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包含了儒、释、道三大思想的精髓,其中还蕴含这我国传统礼仪的内容。茶文化能够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是由历史、文化和文化的民族性决定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利用茶艺培养学生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从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看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为频发的是以下三类,也就是:无法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人际交往障碍、无法与他人实现有效沟通的人际沟通障碍和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自我认知障碍。把茶文化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很好地推动这些心理问题的解决。
大学生关于人际交往障碍的问题,根源在于学生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有这种心理问题的人大多不能够有效地融入集体生活,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十分低下。
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茶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品茶也是一项非常普遍的行为。茶文化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交融,代代相传,已然成了中华儿女的一份情感寄托。所以,推动茶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融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他们突破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生性格的差异性往往导致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的沟通困难。茶文化内涵丰富,不论是品茶还是茶道都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人际沟通障碍的消除,提高其心理素质。其中,茶文化的作用是让学生融入集体,而茶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既有奖励性又有参与性的文化形态。其不断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为不同性格的学生创造了一种相互欣赏的新方式,也使他们获得了更好的自我修养,有效改善了他们的心理状态,提高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自我认知障碍,究其原因主要是性格和环境的差异性造成的。当前,世界进入互联互通的时代,大学生通过网络对社会形成认知和理解。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在社会环境中面对跟自己持不同观点的论述时,就会形成认知上的偏差,从而形成自我认知障碍。针对这一情况,茶文化可以通过艺术化的技巧,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正确思考和评判,从而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茶文化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培养文化素养,而且还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此外,在茶文化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其中渊博的文化内涵不但可以激励大学生不断学习,还能够让他们无形中产生使命感,积极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这样一来,大学生就可以在茶文化的浸润之下,慢慢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这里所说的茶人精神,其内涵是奉献精神和分动精神。这样的精神不知表现在茶艺人种植、泡茶过程中的辛勤付出,也指茶品质的广泛利用。因此,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查人精神也时十分有意义的,这种精神不但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还能够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我们国家的茶文化中,隐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懂得茶文化的人,大多是内外合一,品德优良的人。由此可见,专研茶文化是人们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人们不断地实现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茶文化,能够让大学生从中领悟人生真谛,继而影响其行动。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达到情绪的改善,从而实现大学生自我提升和更好地个人发展。
将茶文化引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助于大学生充实自己的知识和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本质上讲,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被开发的潜力是相互对应的,其潜能开发越深入,心理素质越高。茶文化能够成为挖掘当代大学生潜能的重要载体,将之应用与心理健康教育之后,可以更好地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让他们以更好的精神状态进行学习,提升自我。此外,有了茶文化的加持,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适应社会,让他们能够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发展自我,挖掘潜能,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时候,教育者要充分明确自己教学的目标。只有如此,方能形成更加科学的教学规划。
第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渗透茶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大学习的学习兴趣。第二,在规划教学方案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茶文化的作用。最后,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体现茶文化,对于茶文化的教育要生动高效,以免学生对相关的知识不求甚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将茶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过程中,不能够简单地生搬硬套,要注意融合与创新。
老师在制定茶文化融入心理健康的教学方案的时候,要对高效心理健康教学的目标有明确的认识。第一,要让学生学习茶文化,在学习中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茶文化。第二,要在教学中将茶文化和心理健康课程进行有效的融合,最大先帝地发挥茶文化在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的价值。
加强力度培养拥有茶文化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为此,学校要给心理健康教师开设茶文化相关讲座,在这些讲座中提高他们的品茶、茶道和茶艺技能,或引入专业的茶艺名师参与教学活动,以此来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茶文化教学水平。为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高校还应该对教育者的才文化水平开展定期测评。此外,还可以组织跟茶文化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教学研讨会,让教育者互相交流经验,探索利用茶文化开展心理教育的有效方式和策略。在教师中宣传利用茶文化开展心理教育的优秀做法和成功案例,帮助教师在相互借鉴和学习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
要不断地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哦是,提高茶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水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老师要大胆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打破时空的限制,尽可能地将教育延伸到更广泛的领域。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当中,心理健康教育通常只会在选修科目中出现,这和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是不符的。因此,在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的时候,学校还可以借力社会组织等作为载体来强化教育和干预。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和部门,实施品茶、茶艺等形式多样的茶文化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此外,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也会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产生一定的限制,从而阻碍茶文化在心理教育中重大价值的发挥。因为茶文化内涵丰富,涉及到方方面面。想要在短暂的课堂讲解中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就会大大打击学生对茶文化的学习热情,也不能真正发挥茶文化的教育价值。因此,学校应在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例如,学校可以开设茶文化专题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茶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在茶文化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主要教授学生品茶鉴赏、茶艺技巧和茶艺礼仪等,并在接触教学之后,让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学习报告,用这种形式来鼓励学生记录和表达课程的学习感悟,让他们在班内进行相互交流。这种形式不但能够强化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还能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当前,大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是因为他们缺乏沟通和交流的技巧,不能够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形成消息的情绪,负面情绪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心理健康问题。教育者要善于运用茶文化来修复学生的不良情绪,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老师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茶文化相关的活动,让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关心程度,在教学中去发现他们所存在的心理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有效的干预和引导,帮助他们融入群体,消除心理障碍。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完善学生的自我认知,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勇敢走进人群,实现有效的交往和沟通,以此实现对学生情绪的有效修复。
总而言之,对于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大的必要性,但是以往的陈旧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将茶文化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创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高校和教师应明确茶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深入了解这种教育模式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制定相关的教育方法和措施,推动茶文化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渗透。唯有如此,方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茶文化,让它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