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茶文化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路径研究

2021-12-11 21:04:43许多慧
福建茶叶 2021年12期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教学高职

许多慧

(辽宁省朝阳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朝阳 112000)

茶文化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积淀深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和精髓所在,它既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内涵,又体现中国文化的魅力,从茶叶作为自然物本身,发展到制茶的程序,在喝茶的过程中慢慢凝结成人生的感悟,形成特色的价值观,融合了民族性、多样性、时代性、地域性、包容性的特点,结合国际化发展趋势,国际性也成为茶文化的又一个特点。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密切使英语成为世界性交流工具。高职英语的获取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关系到学生在就业中能否具备竞争优势,关系到高职学校培养学生的出口质量。将茶文化的精髓融入到高职英语教学中,找到契合点,实现优势互补,课程更符合中国特色,贴近中国学生习作规律和文化习俗,构建教学模式新思路。

1 高职英语教学基于茶文化视域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绚烂夺目,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即有传承性,又有历史性,茶作为待友款客的重要媒介,成为绵延千年的文化基因源远流长。茶成为历朝历代日常不可或缺的资源。饮茶在魏晋时期形成气候,盛行于隋唐,茶开始超出茶本身而作为文化出现,人文骚客以茶为乐,品茗言欢,《茶经》已成为茶界的圣经。

时代的发展和地区的差异,使得茶文化百花齐放。各地、各民族的茶文化呈多元化特点。作为文化,茶文化烙下了千年文明古国的格局和胸径,包容并蓄,海纳百川,融合成中华思想文化。茶道具有礼俗性,在追求精致中不断发展和变革。茶文化已经从中国融合到世界文化中,并占有重要席位,茶道不再单纯为中国所有,国外对茶文化的推崇和热衷不亚于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承、交流、发扬、融合,革新。

茶文化表达的是精神世界和至美至善的追求。以茶会友,潜心求索,以茶入意,扩宽了茶文化的意境和功能。跟随时代脉搏,融合多元发展要素,茶文化演绎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它不仅仅局限在茶作为物的本性,也不单纯的指喝茶的动作本身,而是蕴涵着茶道精神,德行修养,修身养心的操守和情怀,它奉行俭约,清廉不骄,不妖不魅,清新淡雅,坚韧不拔,有张有弛,有舍有得,无私隐忍,宽容待人,被广为流传。

茶文化反应了文化自觉、文化自尊、文化自信。将茶文化与高职英语教学相结合,找到二者的切入点,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价值的认同,在课堂中传承和发展文化技艺和元素,增加使命感,增强自信心,强化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侧重学生德行修养的培育,激发爱国思想和奉献精神,敢于直面竞争和压力,保持心闲气定的态度,在浮华的世界中沉淀下来,增加学习效果,获取多倍资源,凸显互补优势下的文化撞击和融合,实现时代意义和价值。

2 高职英语教学发展的困境及因素分析

2.1 从教学内容上看,教法单一

高职英语教学沿袭传统教学模式,按照英语教师的经验教,按照书本生搬硬套的教,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不灵活,没激情,满堂灌,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扼杀了作为语言学习的规律性和灵活性,学生交流少,语言运用少,形成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难。面对死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本能的反应和对抗就厌学和逃避,学习兴致不高,课堂应付老师,课下不闻不问,学习效果差,造成师生互动的恶性循环,造成高职英语课程“鸡肋”的尴尬境地。

2.2 从教学主体上看,重视程度弱

高职学习学习能力相对弱,高考成绩不高,多数有严重的偏科现象,而英语水平更是更是造成成绩不理想的关键学科,基础差,水平参差不齐,要拉齐学习水平,教师就要学会补位,利用英语学习规律,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把课堂设计放在调动学生兴趣上来,结合层次差异的学生采取灵活授课策略,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计划,使教师教授的内容能落地,有效果。教师一味的按照自身的知识架构开展教学,把控课堂的主导,使得教学要求和教学效果与需求背道而驰,学习氛围凝重,没有有效互动。

2.3 从授课思路上看,教育理念偏差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教育中更关注专业教育,注重知识性的传授。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将专业定位与学生就业岗位联系起来,片面认为学好英语必然带来工作资源。但从长远角度看,英语的学习时常受到课时的限定,以英语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无法与有效的学习效率相匹配,英语能力受阻,水平受限。面对信息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教学技法和新手段的引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冲击,二者的博弈往往带来学生学习的不知所措,教师在面授过程中,排斥现代技术的运用,使英语教学水平受到局限,整体水平不高。

2.4 从学习目的上看,应试教育影响大

高职英语课程设置是基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完成的,但新课标的教育目的与传统的教学目的大相径庭,强调能力为先。在校期间,大部分英语的学习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要任务,应对四六级考试,对实际能力运用中则缺少训练,更多的依赖技巧、模板、押题等应试技巧和权威机构的信息,学生成为记忆的机器,跳出考试大纲,排除考试题型以外的英语学习很难形成体系。

3 基于茶文化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创新路径

3.1 更新教学理念,搭建创新教学体系

紧跟时代脉搏,把握教育规律,践行新课标要求,创新育人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转化被动的育人传统,在教学中回归学生主体地位,增加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性,调动积极性,给与参与性,教师做好管理者和引领着的角色,在互动中实现师生的教学相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要给与满足,提供可释放的空间。在茶文化融入的过程中,要从整体观和大局观出发,增加人文信息,分析茶文化蕴涵的精神内涵,尤其在处理文化差异性角度,可以借助茶文化的包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思想,使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允许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多元化、复杂性。茶文化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媒介,融合教学新内容,侧重强化口语使用,增加写作规范和实践环节,使学生所学为社会所需,所得有所用,明确职业规划及未来发展走向,通过茶文化的渗透,逐步调整教学内容。茶文化书籍推介也是文化选择的一种方式,教师推荐名作,茶文化的历史和推演带给学生厚重和精神洗礼,通过对茶文化精髓的把握,对茶道内核的理解,参与到茶文化的传承中去。

3.2 丰富教学内容,减少文化冲突

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和课堂展示效果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针对教学内容的呆板和僵化。挖掘茶文化本质,将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穿插到教学中,将词汇、语法、写作、口语等基本训练结成互助小组,以茶为练习主题,从专业性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形成思维的跳跃和知识的迁移,将中西文化有效融合和交流。茶好客自来(Tea is hospitable);好茶一杯,不用请医家(A cup of good tea,no need to invite a doctor)。

课程做好铺垫和导入,尊重文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做好知识的拓展,课堂氛围被烘托和调动,形成师生双方的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对中国茶的介绍,进而对各国的茶文化进行简介。以欧美国家的早茶(Morning tea)和下午茶(Low tea)为例,了解茶的休闲格调,宾朋聚会,奉以安置矮脚桌。通过中外茶文化的差异性,分析各国的茶俗、礼仪,扩展知识,增加趣味性,增加对文化的包容性和传播,也使高职英语更具有实用性、适用性,侧重高职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原则。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和融入,体验茶道精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尊重别国文化,尤其是当中西方文化存在冲突的时候,要懂得包容和尊重,弱化文化冲突带来的不良反应。

3.3 引入新媒体,技术深融合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催生了新媒体的教学手段,关联着教学的各个领域。“互联网+教育”加深了网络的融合,创新教学模式,总结中西方先进经验,利用新媒体构建“线上+线下”互动,“课内+课外”互动,推送茶文化的教学素材。英语教师发布茶文化的引擎搜索,布置查询任务,学生查找阅读茶文化,小组交流,互通有无,保证知识的正确性和权威性。开以茶为主题的社团活动开展,鼓励师生共同参加,学生为讨论主体,体验茶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给出评价,反馈信息,积累茶文化知识。

翻转课堂是“互联网+教育”实践的教学模式探索成果之一,能够将线上和线下有效结合,增强能力的培养,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打开视野,渗透文化,陶冶情操,内外兼修,既有内在的坚守和刚直,对文化的信仰和尊重,又有外在的专业技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从高职英语教学中把握文化自信,弥补文化缺失,提高人文素养的培育,渗透文化自觉,用茶文化中的茶德规范行为,引导学生树立“三观”,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认同民族文化,坚定文化信仰,一手抓德育,一手抓智育,彼此互补不偏废,形成健全人格,摒弃崇洋媚外,正视文化差异,提升育人方法,将茶道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来,完善育人体系,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在茶道的运用中润物无声,细致入微,追求极致,强调过程,借用新媒体,创造新载体,创建新模式,助力高职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茶文化英语教学高职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 08:28:26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48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现代苏州(2019年16期)2019-09-27 09:30:32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