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琴
(南昌理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4)
由于中国和日本在地理位置上相距较近,因此两国无论是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均有频繁交流。通过中日交流,不仅能为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还能进一步加深中日之间的友谊。除此之外,随着中日交流合作的次数不断加深,我国许多企业也开始寻求和日本企业合作。此外,精通日语的人才开始成为企业间追逐的焦点,以消除跨国贸易中的交流障碍。基于这种情况,我国许多高校不仅开设了日语专业课程,甚至有部分高校将日语和英语划归同等地位,放入高校基础教学当中。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培养更多精通日语的学生,另一方面则能在中日交流过程中,提供一定的人才保障。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发扬于中国。众所周知,日本的茶文化乃是在唐朝时期,由东渡日本的唐人传往日本,由此一直盛行于今。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具有相通之处,而茶文化就是连接两个国家的枢纽。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高校开始对思政教育引起重视,甚至在日语专业中也加入了思政课程。借助思政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然而,思政教育在日语专业教育成果上收效甚微,这主要由以下两方面原因造成。其一,在一个学期中,高校为日语专业学生开设的思政课程普遍偏少,导致学生无法时刻受到思政教育熏陶。其二,无论是日语专业学生还是其他专业学生,都对思政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并普遍认为思政教育对于专业学习毫无帮助。因此,在茶文化视域下,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扭转思政教育在学生中的刻板印象。并通过将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借助中日共通的文化基础,使学生在日语学习方面持续进步。另外,将混合式的思政教育应用于日语专业,不仅能推动日语教学深化改革,还是加强学生对思政教育重新认识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对于茶文化都是相当了解的。而在基于茶文化的基础上,将思政教育渗透于日语专业学生中,则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方面,通过在日语专业中加入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倾向。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思政综合素养,以使学生符合国际人才的根本标准。除此之外,茶文化具有修身养性的功效,加入思政教育中就能体现育人功能。例如,日语专业的大学生由于长时间在校园内学习,无论是社会经验还是国际交流经验都相对匮乏。而在茶文化视域下,将思政教育应用于日语专业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会以客观的角度看待日语学习以及国际间的交流问题。
和英语专业教学相比,我国日语专业教学起步较晚。因此,在许多高校的日语专业教学中,其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其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这为中日交流人才培养增加了制约。基于此,在日语专业中加入思政教育,有利于高校基于日语专业打造多元教学体系,进而使日语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得到创新和丰富。与此同时,在茶文化视域下,思政教育的加入能够化解高校部分学生对日本的刻板印象,使这部分学生能够以更具客观的态度看待日语专业教学,并主动加入到日语学习当中。
由于思政教育和茶文化具有共通性,因此在日语专业中加入思政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日语的了解。和英语相比,日语在日常生活的应用范围较小,学生接触日语的途径也只有日本动漫。而对于平时不看日本动漫的学生而言,日语无疑是天书一般的存在。然而,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我国急需精通各种语言的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重要教育组织,需要在肩负起培养日语人才的同时,重视思政教育在其中的作用。在茶文化视域下,通过思政教育,能够让日语专业学生认识日本文化、了解日本文化,从而强化对日语的理解。也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基于日语专业的国际性优秀人才。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文化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在许多地方依然存在诸多差异性。因此,为了促进中日交流,高校首先要将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然后再将思政教育应用于日语专业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国际文化交流意识,并持续提高中日文化交流的流畅度。
日本的茶文化最早由中国传入,但经过上千年的演化,早已发展出独属自身的文化特色。而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首先需要了解这个国家的语言。基于此,当学生在学习日语时,可以通过茶文化深入了解日本文化,这对于日语学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日语专业教师可以将茶文化加入思政教育中,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日语学习思路。第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网络上事先收集中日茶文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将其中的关键因素融入思政教育中,由此丰富日语专业的教学内容。第二,高校之中的日语专业教师,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分享基于茶文化的思政教学经验,进而在日语专业教师中形成和谐的分享型教学氛围,以此促进所有教师共同进步。
在茶文化视域下,要想使日语专业和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相结合,需要率先强化师资队伍水平的建设。而对于日语专业学生来说,教师需要兼具日语专业知识和思政教学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首先,教师在为日语专业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前,需要对茶文化、日语专业教学、学生自身需求等多重因素进行考量后,对传统思政教育的教育内容重新设计,以使其符合日语专业的教学特点。其次,高校应主动加强对日语专业教师的思政水平培训,特别是在教师招聘环节中,高校可以将思政教育水平的高低作为日语专业教师的聘用标准。最后,对于高校中现有的日语专业教师,高校需对其进行基于茶文化的思政教育培训,进而使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获得提升。
教师在为学生开展日语教学时,需要增强课堂上的实践性,以改变传统日语教学中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而思政教育同样也是一门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因此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能够为日语专业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在日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政教育的特点,对茶文化中的日本茶道进行引入。例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向学生近距离展示日本茶道,使学生产生日语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基于茶文化的基础上,以演讲的方式向学生宣传茶文化,并帮助学生分辨中日茶文化之间的区别,从而使学生对茶文化更加了解的同时,日语学习也能更进一步。
在茶文化视域下,为了有效发挥思政教育在日语专业学习中的育人作用,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日语之前,借助茶文化引导学生。例如,在日语专业教学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介绍茶道中所使用的的器具和工艺,这为之后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同时,教师通过对茶道中的礼仪和流程进行讲解,进而使日语专业中的思政教育能够深入人心,并使教学过程更加轻松愉快,学生的兴趣也能被充分激发。此外,由日语在高校之外设置茶道选修课,让有兴趣的学生能进一步接触茶道和茶文化,从而在日语学习中感悟更深,也能更快掌握日语文化体系。
在第一、二课堂之外,依托互联网为基础的第三课堂,同样在日语专业思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伴随科技进步,线上教育逐渐成为近年来的重点。因此,日语专业思政教育也可以借助这一点,在茶文化视域下,基于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线上教学软件展开思政教学。第二,通过线上教学方式,教师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收集学生在日语学习中的疑问,并及时解答,由此提升日语专业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在茶文化视域下,在日语专业中开设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政教育,具有重要且关键的作用和意义。而通过提高教师对中日茶文化的理解、强化师资队伍水平建设、增强课堂上的实践性、丰富教学内容、发挥第三课堂的教育优势等方式方法,则能将思政教育落实与日语专业中。由此,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日语学习水平,还能将茶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