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昌
宜兴“紫砂壶”自明代以来,它和“茶文化”的关系一直处于从属的地位。由于它自身材质的特殊优越性,因而受到以儒学为本的士大夫以及文人的青睐,由于中国一直是在一个封建半封建的封闭式社会,因而传统的宜兴紫砂艺术就一直处于自我闭锁,自我陶醉式的氛围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经常重复,缺乏变化,而文人雅士生活节奏的缓慢,田园式的宁静,中庸之道的理论几百年来,使宜兴紫砂在几度兴旺,几度衰落,再重新兴旺的交替中,用几十年几百年的时间来慢慢修饰,而达到了完美,因儿出了不少经典之作,也产生了一些为紫砂追求一生的巨匠,技术上已达到精而又精,即所谓如火纯青的地步。而近几十年来由于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紫砂壶的需求日益增多,因而客观上促使宜兴紫砂在工艺上有一次大的发展,有一些美院的教授和书画界人士逐步增多与紫砂手艺人的合作。甚至一些传统紫砂艺人逐渐走出国,与中日韩之间的较为相近陶艺交流。还有与截然不同文化的西方陶艺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多。使不少紫砂艺人为了迎合不少国外收藏家的胃口,从而把“他国文化艺术”融入传统紫砂壶之中,使宜兴紫砂又一次兴旺达到了高峰。
市场的风风雨雨,大浪淘沙,紫砂行业竞争和洗牌。无论怎么说,紫砂陶艺在其丰厚的传统基础上,无论在造型的设计上,创新方面,还是在成型工艺的技艺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诸多方面丰富了紫砂造型艺术。
举例紫砂竹编壶的制作就是一种新的制壶手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些用于制作创新壶的工具来说,市场上买不到,作者大都自己制作,或者由作者自己设计通过现代精密的机械加工,如线切割,3D建模技术,针对一款壶型的唯一定制的工具,因为这样制作出来的工具既是在制壶过程中对壶的某些线条有着针对性的独特清理。又是可以根据作者自己的手式而制作出比较顺手的工具。这样作者制作时可以运用自如。这是老一辈手艺人连想都不敢想的现代制壶手艺人所具备的条件。(注:老一代艺人多用竹子来制作工具,条件好的老艺人会用到牛角,因为材质比较普遍容易取到,制作工具容易打磨成型。)
紫砂竹编壶就需要用雕刻的手法来制作壶身的部位,所以工具会有一把“U形刀”为主,(经过我的改良“U形刀”现在有多种变化)还有我特别改良过的小铲刀、锉刀、刮刀、刨刀等等为辅,当然,这些刀又要分大小,每一种刀具,甚至有十几种,材质选择也非常重要,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会和紫砂壶坯,不断地接触摩擦、清理,所以在材质上面选择了白铁或白钢,可以使工具不易钝口,变形的机率大大缩小。同时刀具易小巧,这样雕刻时灵活。雕刻刀小,式样多表现力就多很多,刀口不易过重,会磨过头,但又不能过于轻,会使雕刻不到位,所以这里就体现出自己制作工具的重要性。制作者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手中的力道来整体定型,掌握要领。我运用雕刻的形式把竹子,用于制作工艺品的另一种形态,在紫砂壶身上表现了出来。
制作竹编壶,对不同泥料的选用会有不同的效果。泥料的主要成分当然是独天得厚的宜兴紫砂泥,如果采用黄龙山原矿紫泥,该泥料烧成之后,犹如竹篮子已被人使用很久的效果,更像老竹子。而采用本山绿泥,烧成后的效果却更像是刚刚编制完成的新篮子。朱泥的制作又更像是竹编漆器的效果。反正各有各的味道。
紫砂竹编壶的制作是在精炼后的泥料,先选好尺寸,用搭子打好泥条,厚薄必须均匀一致。因为要在壶身雕刻,所以泥条一般会比制作传统光器稍厚一点。大约2.5mm.再按照所要制作壶型尺寸,用“距车”划成所需的定片,如壶身条,底片, 满片, 假底, 壶口准片, 盖虚片, 围片等,用传统制壶工艺先塑造壶身,再在壶身表面进行等分。一般壶身一圈多为30等分,这里要提到一点的是因为竹丝有上丝和下丝(阴阳交错部分),所以等分一定是成竹丝穿梭的比例形式往上叠加的。而壶身上下等分就要根据壶的高度或者壶底到壶口坯体的长度来定了,当然这也要根据你在制作的这把“U型刀”的宽度来定的,因为U型刀的宽度就代表你一根竹丝的宽度,从上到下竹丝都是并排而成。一根紧挨着一根的。“U型刀”越细竹丝越多,我目前最细“U型刀”为0.5mm,所以你在划线(用“U型刀”在壶体上刻划)时要注意线条的流线性。横竖一定要对直,每划一下的竹丝是从一根等分线到另一根等分线成1,3或2,4的形式进行清理。中间至少要有一根竖丝穿梭。想多重变化也可以多重穿梭竖丝。成1,3,5或3,6,9式的穿梭。制作时可以根据我自己的喜好自由发挥理丝式样,壶体上的根根竹丝皆是要纹理清晰,且伸展自如,流畅生动,竹丝间间隔恰当,疏密有致。纵横穿梭错的竹篾,凹凸有致。横向纤细圆润,纵向形扁强韧,在紫砂壶壶身上面所体现出来的,能够达到传统竹编工艺,甚至以假乱真的效果。把竹的枝叶做成壶嘴与壶把,壶把的竹枝叶从上至下由粗变细,竹节分明,壶形的多样化,富有灵动自然之气。当然,竹编的表现手法有成百上千种可以表现。我曾把一种壶款表现出七种不同的雕刻法。在这里手工的好处就可以体现出来了。作者在制作时的随心所欲,不用刻意地去重复制作一件作品。因为哪怕是同一种款式,都可以给人不同的视觉冲击。本身以竹为题材的陶艺作品,并不新奇,但以竹编的形式表现在紫砂壶上,且又富有多种变化,这绝对是在紫砂的发展史上是一种新的尝试。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偏爱竹子,我的很多壶型都和竹型有关。在古文化记载中,(1竹品有十德,即正直、奋进、谦逊、质朴、奉献、卓尔、善群、性坚、操守、担当。)我这个出生在紫砂世家,又对竹有一种独特的情节艺人來说,可以用紫砂以另一种方式表现出不受观念和现实约束,力争自然和谐,自由自在的创作激情。可以在发现和创作中追求自我升华的心灵境界,这种以细腻的工艺表现手法,塑造完美的造型形式,利用准确的紫砂造型语言来表现主题,是我竹编紫砂壶创作的成功所在,坚定地走自己艺术创作之路,勇敢地去探索追求陶艺的更高境界,并在这过程当中体味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