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L教学方法在本科生上肢骨折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21-12-11 04:29黄晓文刘久翔
科技视界 2021年33期
关键词:上肢骨科书写

黄晓文 刘久翔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南京 210029)

0 引言

四肢骨折的教学是骨科教学的重点,既往大多是采用教师课堂讲解的传统方式进行,导致学生被动接受,主观能动性差,严重影响学生临床思维的养成。将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引入骨科上肢骨折的临床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1,2]。

1 方法

1.1 教学对象

选择2020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学习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共38人,按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每组19人。A组有男9人,女10人,平均年龄21.9±0.5岁;B组有男7人,女12人,平均年龄22.0±0.6岁。两组均以上肢骨折为教学内容。A组采用CBL教学方法,B组采用了传统的班级讲课+临床见习教学方法,教学学时均为6学时。A、B两组在年龄、性别、既往临床骨干课程教学进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教学分组和方法

南京医科大学骨科临床教学团队由南京医科大学骨科教研室高年资主治及以上医师担任,主要成员为长期参与教学工作的黄晓文、洪顾麒、叶明、刘久翔、凡进、王前、左强、唐鹏宇等。上肢骨折的受伤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骨折分型和治疗原则均是临床医学本科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在临床教学前3天由骨科教学团队集体备课,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选择合适病例,要求患者需积极配合临床教学工作。

A组采用CBL教学方法。骨科教学团队提前1天向本组学生发送上肢骨折的参考阅读材料和《上肢骨折治疗的AO原则》等电子书籍,供学生课前预习。选择3个合适的上肢骨折病例作为教学内容,每个病例教学时间约2学时。首先,学生作为管床医生角色参与到典型病例的诊疗实践中,由学生作为管床医生对每个上肢骨折病例进行病史采集和上肢部位的骨科专科体格检查,包括视触动量,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向教师提出需要完善的X线等辅助检查。其次,进行分组讨论,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充分互动,教师根据需要逐步给出相应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再次,结合病史、上肢骨科专科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集体给出诊断、分型和治疗原则。最后,教师对教学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对讨论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进行课程总结,学生完成首次病程的书写(选择1个病例)。整个临床教学过程在学生主导下进行。

B组采用传统的班级讲课+临床见习教学方法,各3个学时。理论学习以教师结合上肢骨折教学PPT对常见的上肢骨折进行系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包括各种具体的上肢骨折的受伤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骨折分型和治疗原则。床边教学将本组学生带到患者床边,教师协助学生询问病史并示范上肢骨折的专科体格检查,带领学生进行上肢骨折的影像学读片并给出诊断和治疗原则,学生为患者书写首次病程。整个临床教学过程在带教老师主导下进行。

1.3 教学效果评价

上肢骨折临床教学结束后,教学团队对学生进行客观和主观教学效果评价,通过首次病程书写和标准化理论考核的方式进行。首次病程考核对书写项目、书写格式、书写质量等进行赋分;标准化理论考核内容包括常见上肢骨折的受伤机制、骨折分型、诊断和治疗原则等。首次病程书写占40分,标准化理论考核占60分,共100分。

主观教学效果评价:采用微信小程序提供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包括提高学习兴趣、加深课本知识点的理解、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教学方法满意度5个方面,每项总分10分,按1~10分进行赋值。

1.4 统计方法

运用STATA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连续数值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客观教学效果评价

A组学生较B组学生在首次病程书写和对上肢骨折受伤机制、诊断、骨折、分型鉴别诊断、治疗等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客观教学效果评价比较(x±s,分)

2.2 主观教学效果评价

主观教学效果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运用微信自带的小程序编辑,发送和反馈,发送的所有调查问卷均回收。5个方面的反馈结果显示,A组学生对上肢骨折教学中运用CBL教学方法的认可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主观教学效果评价比较(x±s,分)

3 讨论

医学临床教学是重要的桥梁课程,同时也是医学生身份转变的重要环节。临床医学的特殊性在于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临床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临床教学,教师逐渐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问题相联系,将理论知识串联起来综合运用,完成理论知识的迁移、转化和应用。传统的临床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反复灌输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但在教学中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被动接受问题,临床教学效果较差,导致出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背得好,进入临床眼高手低,貌似什么都会,但一遇到具体的临床问题就束手无策,因此临床教学改革中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尝试解决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决定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引入CBL教学方法。CBL教学方法是以真实临床案例为基础,重视引导学生对真实临床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过程中结合遇到的实际问题,将学会的理论知识进行串联和,做到融会贯通,最终通过对整个完整案例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实现知识理论的临床迁移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CBL教学的特征是“强调案例的基础作用,以问题为导向、以临床思路为主线、以小组讨论为主要手段,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同时强调教师领路人的职责,避免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一味、枯燥地进行知识的讲授[3-5]。

上肢骨折的教学是骨科教学的起始,也是骨科临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刚开始接触骨科教学时,由于对大二、大三学习的桥梁课程如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影像学内容已有较多的遗忘,开始学习较吃力,畏难情绪明显。此外学生普遍反映对上肢骨骼的解剖结构不熟悉,缺乏立体直观的形态认知,对X光和CT的图像不认识,导致传统课堂教学出现学生上课听不懂,无法跟上教学节奏,学生下课后就忘记等情况,教学效果较差。笔者在上肢骨折教学中采用了CBL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对典型病例进行探索性分析,在此过程中将知识串联并融会贯通,实现了理论知识向临床的迁移和应用,加深了学生对各种上肢骨折的综合理解,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6]。

4 结语

在本科生上肢骨折的临床教学中运用CBL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掌握,有助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值得在临床教学中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上肢骨科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书写春天的“草”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