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碧波
【摘 要】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编写教材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格调高雅,凸显中华美育精神,充分体现思想性、民族性、创新性、实践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诗意剪纸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诗意剪纸;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33-0076-02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Strategies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f Poetic Paper-cutting in Primary Schools
(The Second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of Haicang District, Xiamen City,China) HU Bibo
【Abstract】In October 2020,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the "Opinions on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School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stating: "The compil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should take root in China, integrate Chinese and foreign, and reflect the basic values of the country and the nation. The style is elegant, highlights the spirit of Chinese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fully reflects the ideological, national,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This article combines teaching practice to explore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poetic paper-cut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Keywords】Poetic paper-cut;School-based curriculum;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一、缘起——诗意剪纸校本课程的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我国民间剪纸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关注,新课程标准在对传统文化研究和利用是这样描述的:应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民间艺术以及文物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在民间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个大环境下,全国各地中小学竞相开展了剪纸教学活动。但是,现实中这一艺术瑰宝却处于学生不爱不解的困境,怎样更好地让这一文化瑰宝传承下去,如何让剪纸教学更有特色?
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在他的山水画论集《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在灿烂的文明长卷中,诗与画如两条巨流,从陌路到合流,成为滋养中国美的一种独特基因。几年时间,笔者一直在探索如何有效结合诗意教育与剪纸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诗意剪纸实践,能系统科学有效地开展诗意剪纸活动,让编撰诗意剪纸校本课程势在必行。
二、定位——诗意剪纸校本课程的研究思路
诗意剪纸试图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探索剪纸与其他学科融合,将剪纸用诗意化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在形式、内容上表现出诗意的韵味。笔者在剪纸教学过程中总结制定了诗意剪纸校本课程的架构,分为三大模块的实施内容和两个核心观点。
(一)练习感知模块——童手童剪扮生活
着重表现儿童生活题材、装扮生活物品,从而贴近学生熟知的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剪纸学以致用美化环境。
(二)欣赏转化模块——童心童眼学大师
通过对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剪纸大师作品进行欣赏,总结其艺术特点,学习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进行再创作,这样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三)探究创新模块——童梦童画表诗情
通过与语文、音乐等学科的融合,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诗歌、故事等题材进行创作,让剪纸直观的表达文学与音乐中的诗情画意,在创作的同时让诗意真正浸润孩子的心灵。
在诗意剪纸校本课程的规划过程中将传承与创新作为核心观点,在学习剪纸刻纸技法的同时传承我国剪纸独特的剪纸语言符号,如月牙纹、锯齿纹、朵花纹等,传承我国长久以来赋予剪纸深层的寓意内涵。这些民间剪纸流传千年的艺术特色本身闪着诗意的光芒,是非常值得学生继承和发扬的部分。创新是艺术创作永恒的话题,在学生剪纸的创作过程中关注内容、技法、形式及应用方面的创新,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及创新意识。
三、创新——诗意剪纸校本课程的核心理念
(一)表现内容的诗意化
1.师传统。选择一些具有诗意内涵的内容,比如傳统吉祥剪纸本身所具有的“意象”寓意。吉祥文化借助民间剪纸等载体来托物言志,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也表达了一种精神追求。通过对传统吉祥剪纸的学习了解,让学生感知我国传统剪纸独特的文化内涵。
2.师文学。诗意剪纸首先在选择题材上进行优选,比如与语文学科的跨学科融合,表现诗词类内容:古诗词、童诗、童谣、儿歌、成语等,感知本身具有诗意内涵的文学作品带来的诗意韵味,学习用剪纸的形式表现意境。
3.师生活。艺术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现自己熟悉的内容,比如校园生活,发现生活中简单的小美好,通过剪纸让生活美成诗。
(二)表现形式的创意化
1.构图创新。让学生学习传统剪纸和国画构图方法,不受空间限制,自由表现场景和形象,突破物像的比例和透视关系,层叠表现画面,让剪纸作品在构图上具有独特的魅力。
2.纹饰创新。通过同形异饰的方法练习同一外形不同纹饰的装饰,尝试使用传统剪纸纹样锯齿纹、水滴纹、朵花纹等重组装饰剪纸画面,同时尝试汲取现代图案中的点线面装饰剪纸,让剪纸表现更具现代感。
3.形式创新。在表现的形式上力求创新,寻求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比如突破传统剪纸单色平面的表现形式,开发研究套色、染色等立体多维剪纸形式。
(三)工具材料的新颖化
1.寻找特色纸张。充分挖掘身边的材料进行实践和尝试,为传统剪纸艺术注入时代新的审美元素。結合各种包装纸、日本和纸等有图案的纸张剪贴,让剪纸突破传统单一的色调。
2.巧用身边材料。寻找身边易获得并适合剪刻的材料制作剪纸,比如应用磁吸版制作磁吸剪纸,让剪纸可以随时贴附在黑板、冰箱等铁质器物上,因其材料厚不仅有利于保存还可随处装饰;用即时贴层层叠加错落有致的粘贴,不仅色彩丰富也省去胶水粘贴的繁复。
3.自制创意纸材。用多种材料自制肌理纸张,结合剪纸内容,让纸张本身散发诗意意境的美感。比如水拓画染纸、宣纸染色、喷笔渲染等。
(四)实践应用的生活化
1.结合生活实际。作品的实用价值可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学以致用体现了美术教育的实用功能,结合生活挖掘适合剪纸装饰的物品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剪纸的兴趣。比如剪纸书签、剪纸风铃、剪纸台灯等。
2.结合课本内容。结合国家小学美术课程内容,用剪纸的形式表现,让学生充分感受剪纸的实用价值。比如《万花筒》《动物的花衣裳》《有创意的书》等。
四、探索——诗意剪纸校本课程的实施路径
1.营造浓郁的诗意剪纸文化氛围。将学生平时的优秀诗意剪纸作品展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力求在校园里营造出浓厚剪纸氛围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剪纸才华的舞台,通过诗意剪纸文化布置达到以美感人、以景育人的教育目的。
2.开展多样的诗意剪纸活动。在诗意剪纸校本课程研究与实施过程中通过开展诗意剪纸社团、诗意剪纸夏令营、举办诗意剪纸展览等活动检验课程设计,发现课程设计问题同时可以不断改进优化课程内容。
3.开设诗意剪纸微信公众号专栏,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学生校本课程优秀作品、转载中外剪纸艺术家作品、交流作品创作心得、发布剪纸微课视频、学校诗意剪纸活动动态等。通过线上传播交流,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与展示的机会。
通过诗意教育理念的引领,剪纸作为形式美的载体,引导学生进行剪纸实践活动,从剪纸艺术中汲取原始美的熏陶,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将诗意教育的审美理念渗透到剪纸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灵感,感知剪纸带来的诗意美与成就感。逐步复活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滋养他们幼小的心灵,让诗情画意给童年诗意的底子,给人生美丽的根基!
注:本文为厦门市第五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小学诗意剪纸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编号:X55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建刚.日常审美教育与诗意人生建构[J].山东教育(高教),2019(06).
(责任编辑 李 芳)